隨著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台海情勢也沒有舒緩的跡象,南海的爭端更是越演越烈,美、中、台三方的敵意越來越強,對彼此的信任,宛如螺旋一樣不斷探底。美國相信中國正在積極擴軍,將在二○二七年取得武力犯台的能力,若不加強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準備,未來很可能會措手不及。台灣則認為,中國的文攻武嚇、統戰滲透已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若不積極反制,被併吞只是遲早的事。弔詭的是,覺得時間越來越緊迫的並不只有美國與台灣,從許多方向來看,中國也有很強的急迫感。所以近年來不斷屯積戰略物資,大規模生產戰機與艦艇,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強化後勤能力與整頓解放軍的指揮體系。這些跡像無疑都是在為戰爭做準備,不用懷疑,如果有可趁之機,中國一定會馬上併吞台灣,但另一方面,也可感受到中國的不安全感,才積極備戰。

為什麼一個擁有核武的大國,會有如此的不安全感,這其實與中國的戰略觀有很大的關係。就以俄烏戰爭為例,中國的視角與台灣截然不同。台灣認為烏克蘭是被俄羅斯侵略而英勇反抗,歐美國家基於共同的價值,提供武器彈藥,協助烏克蘭保衛家園。但中國則認同俄烏戰爭的起因,在於北約不斷東擴,前蘇聯加盟國紛紛加入北約,嚴重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在二○一四年奪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克里米亞半島,只是反擊北約的勢力伸入烏克蘭,維護自己的利益,美國卻藉此全力武裝烏克蘭,讓俄羅斯如芒刺在背。烏克蘭在戰前迫害烏東俄語區的種種舉措,也讓俄羅斯不得不出手解救斯拉夫同胞。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北約更是毫不掩飾,赤裸裡地介入這場代理人戰爭,利用烏克蘭人來攻擊俄羅斯。可以說,中國的官方與民間,都充斥著這樣的論點。

高舉「新孤立主義」的川普當選時,中國媒體在寄望他可以改變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高舉「新孤立主義」的川普當選時,中國媒體在寄望他可以改變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會感同身受,是因為中國一樣感覺到自己受到壓迫,這除了共產黨政府的刻意宣傳以外,也有幾分事實的基礎。從歐巴馬時代開始,美國就提出亞太再平衡的新政策,認為美國過去太忽視對亞洲的經營,只是這種戰略轉向,受反恐戰爭尚未結束的影響,沒有成為政策主軸。但在這種戰略思維指導下,美軍逐步結束在全球的反恐任務,逐步轉移到東亞一帶。等到川普上台,商人出身的川普,無法忍受美中貿易之間的不公平現象,不斷加強對中國施壓,引爆美中貿易戰。川普所提出的印太政策,進一步把整個戰略目標,擴大到印度洋與西太平洋地區,讓中國感受到更大的威脅。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受創,中國還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川普意外敗選後,繼任的拜登也沒有放鬆對中國的圍堵,還從經濟面擴大到科技面與政治面,不斷積極拉攏印太地區盟國,組建圍堵網,在地緣戰略上,讓中國產生巨大的壓力。

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台灣的角色變的非常兩難。川普還未上任,就以總統當選人的身份與當時的蔡英文總統通話,打破了過去的限制。就正面的意義來說,這代表美國更為重視在印太地區的盟邦,但從反面衝擊來看,有美國智庫學者批評,川普不應該利用台灣做為棋子,來對中國施壓,這會影響到台海穩定,甚至讓台灣處於危險之中。而很不幸的,中國當然從最負面的角度來解讀這件事,認為美國的印太戰略已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甚至淘空美國過去對中國的承諾,所以必需自己先出手,來防範台灣逐步走向法理獨立。中國的這種憂慮,在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時,達到了最高峰,但中國的圍台軍演與接下來在台海周邊的頻繁軍事活動,卻更加深了美國的疑慮與台灣的危機感,認為中國正在加快武力犯台的各種演練,能嚇阻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更令情勢雪上加霜地,是美國發動的貿易戰與國際圍堵,已慢慢奏效,中國經濟快速下滑,讓習近平受到極大的壓力。同時台灣再度由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將由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賴清德繼續執政,川普又捲土重來,再次挑戰美國總統大位,如果能勝選,重啟的貿易報復恐怕會極為慘烈。中國面對內外的壓力,做最壞的打算,搶先屯積物資,以因應接下來可能的貿易大戰,是很合理的防範措施。只是中國在特殊的國情下,往往將貿易爭端與國家安全掛勾,不斷加快軍事準備,以防範美國支持台灣爭取更大的國際空間。在這樣一來一往之下,美、中、台三方的敵意快速累積,而且沒有一方有退讓的空間。對中國來說,這攸關共產黨能不能繼續執政,美國將要進行總統大選,沒有一個候選人能對中國示弱,台灣則覺得退此一步就會亡國,失去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就目前看來,三方的敵意螺旋,暫時無解,因為雙方的體制相差太多。中國這種種以黨領政,一黨專政的制度,很容易將所有的事,上綱上線到共產黨能不能繼續執政,而過度反應。其實日本、南韓與台灣在經濟起飛時,都與美國出現過經濟爭端,但日本、南韓與台灣都沒有將經濟問題與國家安全掛勾,演變成全面的對抗。共產黨政府長期煽動民族主義,以合法化一黨專政,長期下來的副作用就是自己也失去溫和的空間。而美國奉行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在過去的確維持了兩岸的和平,但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政策可以永遠有效。隨著中國經濟崛起,與美國競逐的態勢越來越明顯,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早已難以維持,但美國政府並未認清這個事實,仍然希望維持這個架構,而讓美國在兩岸問題上,舉棋不定,左支右絀,反中的圍堵網也出現一個極大的漏洞。

對台灣來說,兩難之處在於中國想要併吞台灣是明擺著的事實,台灣如果嘗試以經濟文化交流,來緩和兩岸關係,就要臨面共產黨政府有計劃的宣傳統戰與不斷滲透。如果台灣想建立更明確的敵我意識與心防,並強化國防建設,又會被視為是挑釁,引來中國的軍事恫嚇。更無奈的是美、中兩大強權的競爭,並不是台灣可以左右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這場潛在的衝突,也是美國民主體制與中國一黨專政的對決。台灣在情感上,認同美式的民主制度,卻在文化與地理位置上,與中國與切割不斷的關連。台灣處於如此複雜矛盾的狀態下,也讓兩岸政策搖擺不定,甚至不必政黨輪替,同一屆政府,就會出現互相矛盾的政策。只是這樣的無奈,在短時間內,恐怕與美、中、台三方的惡意螺旋一樣,都是無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