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曾訪問上海、香港的法國軍艦 - 蘇弗朗號重巡洋艦
蘇弗朗號重巡洋艦(MNF Suffren)是為法國海軍建造的第二批8吋火砲、萬噸級條約巡洋艦的第一艘,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與兩艘杜肯級巡洋艦一起度過,直到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返回地中海後,她在亞歷山大與其他杜肯級巡洋艦會合,然後就與法國海軍的其他艦艇一起被拘留在那裡。1943年,她重返戰場,在達卡執行封鎖巡邏任務,戰後,她協助法國人返回印度支那,直到1947年被置於預備役狀態。1963年,她改名為海洋號,最後在1972年拆除。她的名字是為了紀念皮埃爾 • 安德烈 • 德 • 敘弗倫海軍上將,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他是法國版的霍雷肖 • 納爾遜。1778年至1779年間,在查爾斯 • 亨利 • 埃克托 • 德斯坦 (Charles Henri Hector d'Estaing ) 的指揮下服役於北美和西印度群島,最重要的一次戰鬥是1782年至1783年間在印度洋對抗英國皇家海軍。
效能數據
排水量:10000噸(標準);12928噸(滿載)
長:196米
寬:20米
吃水:7.34米
動力:90000匹
裝置:8 x 奧蓋特·迪·湯普勒(Guyot du Temple)鍋爐(6油2煤);3 x 拉圖-布列塔尼式(Rateau-Bretagne)輪機;3 x 推進器
航速:32節
航程:4600海浬/15節
編製:602人
武器:4 x 雙聯裝203mm/50 Mle 1924 主砲;8 x 單裝75mm/50 Mle 1927 高砲;8 x 單裝37mm/50 Mle 1925 機槍;4 x 三聯裝550mm魚雷發射器;
(最後)移除全部魚雷發射器、37mm機砲與航空設施,中小口徑防空變更為:8 x 單裝40mm博福斯;20 x 20mm厄利孔
艦載機:2 x 水上飛機
其它:2 x 彈射器
船艦設計描述
1925年11月1日,她由布雷斯特軍工廠(Arsenal de Brest)訂購,作為一艘croiseurs Legers(輕型巡洋艦),她幾乎與杜肯級巡洋艦相同,但有一些明顯的變化,她的艦橋架設在指揮塔上方,並可透過在外的梯子到達,她在船尾煙囪和主桅之間有兩個彈射器。她們的武器裝置是相同的,由於船尾的重新設計,她的總長度將增加四米,但船體體積將保持不變,她的機械艙上方將有一條淺裝甲帶,她於1926年4月17日在布列斯特安放龍骨,船體編號為54號,並於1927年5月3日下水,她的驗收試航在1928年12月20日進行。她最初被歸類為輕型巡洋艦,1931年7月1日被重新歸類為croiseur de 1ere classe(一等巡洋艦)。法國海軍沒有重型巡洋艦的艦艇分類,而是在《倫敦海軍條約》之前使用croiseur cuirasse(裝甲巡洋艦)和croiseurs Legers(輕型巡洋艦),然後使用croiseur de 1ere classe(一級巡洋艦)之後歸類為croiseur de 2e classe(二等巡洋艦)。
服役歷史
戰前服役
1930年3月5日,她在法國海軍服役,隨後被分配到第一輕型師,4月27日,她與杜肯號一起抵達土倫。她和杜肯號返回布列斯特,取代失蹤的埃德加 • 奎內特號裝甲巡洋艦參加1930~31年的訓練巡航。第一輕型師於1930年10月6日離開布列斯特,訪問了達卡、裡約熱內盧、法屬西印度群島和卡薩布蘭卡,然後於1931年1月10日進入土倫,結束訓練巡航之後,於1931年4月在地中海完成了一次例行巡航,第一輕師隨後併入第一中隊。1933~34年,她進行了整修,她的渦輪機出現問題導致改裝時間延長,直到1936年5月1日,她才重新加入新的艦隊(現在的第三輕師)。1937年11月2日,第三位輕型師改名為第二巡洋艦師。1939年6月26日,她被指定為印度支那站的旗艦,並出發接替1939年7月23日抵達西貢的巡洋艦普里莫蓋特號。
戰時服役
九月戰爭爆發後,蘇弗朗號在南中國海巡邏,尋找德國商船。11月,她前往新加坡協助護送一支澳洲航隊前往科倫坡,之後她一直在印度洋護航船隊,直到1940年4月底,跟隨福賓號驅逐艦協同航行,於5月21日抵達貝魯特,六天後杜蓋-特魯安號巡洋艦和杜肯號巡洋艦也抵達貝魯特,另外兩艘驅逐艦「幸運號」和「巴斯克號」分別於5月24日和25日抵達。6月11日,這些船隻對克里特島附近的愛琴海進行了一次突襲巡航,在沒有發現任何敵方艦艇後後於5月13日返回亞歷山大。6月21日,她與杜蓋-特魯安號巡洋艦一起航行,以回應三艘義大利巡洋艦停泊在托布魯克的情報,由於在港口發現沒有義大利船隻,她們於當晚返回亞歷山大。6月22日,法國與德國正式停戰,6月23日之後,所有法國船隻都被禁止離開港口。7月3日,坎寧安中將向戈弗洛伊中將發出最後通牒,將這些船隻交由英國控制,使這些船隻在停泊處或中立國處非軍事化。7月7日,兩國海軍上將簽署了一項協議,使這些船隻非軍事化。1943年5月17日,X 艦隊的艦艇作為自由法國的一部分重新加入盟軍艦隊。1943年7月3日,她經由蘇伊士運河繞過好望角前往達卡。7月22日,蘇弗朗號救出了英國商船的兩名倖存者,該船五天前在莫三比克貝拉附近被德國潛艇U-178魚雷擊中。八月,她到達了達卡,在對 AA 電力控制進行短暫升級後,她被部署到護航艦隊中,她的第一次巡邏於1943年9月18日開始,並於9月23日返回,到1944年3月9日,她進行了第11次巡邏。之後她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一直持續到1945年4月21日,當時她航行到阿爾及利亞奧蘭,然後前往土倫進行另一次改裝。1944年6月24日,她帶著戰艦黎塞留號的設備啟航前往迭戈-蘇亞雷斯,然後前往錫蘭科倫坡,在那裡她裝上了輕型干預裝置,然後在8月2日返回土倫。1945年9月12日,她啟程前往法屬印度支那。
戰後服役
蘇弗朗號於10月19日帶著440名軍事人員抵達西貢。乘客下船後,她搭載了戰前就在印度支那的人員。她在10月27日啟程前往法國,於11月21日抵達土倫。1946年2月9日,她再次離開土倫前往法屬印度支那,並於2月25日抵達西貢。3月20日,她駛往下龍灣,並出席24日的海軍檢閱,她在西貢和下龍灣之間度過了一段時光,並訪問了上海、香港和金旺島,以遣返留在中國的軍隊。她被錯誤地指控參與了1946年11月23日砲擊越南海防港的事件,該事件造成六千多人傷亡,並導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爆發;三名阿維索人是真正的肇事者,她最終於2月18日離開西貢,於1947年3月24日抵達土倫。1947年10月1日,她被置於預備役狀態。她停泊在羅伯特角並用作射擊學校的訓練船。1961年,她成為聲納學校的訓練船。1963年1月1日,她更名為「海洋號」 ,以紀念洛里昂正在建造的一艘飛彈護衛艦的名字。她於1972年3月24日遭遇海難,最終於1975年11月5日出售。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