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藍色美人 - 塔什干號驅逐艦
塔什干號(俄語:Ташкент)是該級驅逐艦(正式名稱為「 Project 20」)的首艦,於二戰前夕在義大利為蘇聯海軍建造。在1917年俄羅斯革命以來,列寧格勒級驅逐艦前任計畫的問題,使得俄羅斯的設計經驗已經萎縮,蘇聯在1930年代中期與法西斯義大利簽訂了設計援助合約。塔什干號於1939年交付,沒有任何武器,同年稍後進入黑海艦隊服役時,獲得了一套臨時砲兵裝備。在1941年中期軸心國入侵蘇聯之前不久,她才安裝了永久性武器。
在敖德薩圍攻期間,這艘驅逐艦護送一艘運輸船前往敖德薩,並提供海軍炮火支援,然後在八月被軸心國轟炸機攻擊造成嚴重損壞。11月修復完成後,塔什干號在1941年至1942年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期間運送增援部隊和補給品,疏散傷者和難民,並轟炸軸心國陣地。這艘驅逐艦是六月塞瓦斯托波爾投降前進入塞瓦斯托波爾港口的最後一艘船,在返回新羅西斯克的途中被軸心國轟炸機炸毀,幾天後在對港口的空襲中被擊沉。1944年,她的殘骸被重新打撈出水面,但被判定全損,並在戰後被廢棄。
設計與描述
由於對列寧格勒級驅逐艦首艦的結構弱點和建造問題不滿意, 蘇聯人決定在1934年至1935年左右需要外國設計援助。他們向三個義大利造船廠請求了一艘高速驅逐艦主艦的設計,並於1935年9月接受了奧德羅-特爾尼-奧蘭多 (OTO)提交的設計,作為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一部分。這家義大利公司將在自己的造船廠建造塔什干號,並為蘇聯在自己的造船廠提供援助。
塔什干級艦艇總長139.7公尺(458英尺4吋),橫樑13.7公尺(44英尺11吋),平均吃水3.7公尺(12英尺2吋)。這些船舶在標準載重下排水量為2,890噸 ,在深載量下排水量為4,230噸。可搭載250名軍官和水手。引擎由一對齒輪蒸汽渦輪機提供動力,每個渦輪機使用來自一對Yarrow 鍋爐的蒸汽驅動一個螺旋槳軸,渦輪機設計可產生100,000軸馬力(75,000kW),可以使塔什干號的最大速度達到 42.5節(78.7公里/小時;48.9英里/小時)。塔什干號在1938年的海上試航中以125,500軸馬力達到了43.5節(80.6公里/小時;50.1英里/小時),儘管她的武器尚未安裝。武器安裝完成後,該船的航速達到42.7節(79.1公里/小時;49.1英里/小時)。這些船隻攜帶了足夠的燃油,可以以20 節(37公里/小時;23英里/小時)的速度行駛5,030海裡(9,320公里;5,790英里)。
塔什干級的主要武器包括六門130 毫米(5.1 吋)B-13 砲,位於三座雙砲B-2LM 砲塔中,一對複合式砲塔安裝在上層建築的前面,另一對安裝在其後面,此時砲塔尚未及時準備好運到塔什干號上安裝,因此在抵達蘇聯後,三座單砲座取代了砲塔。設計的防空套件由四門單裝半自動45毫米(1.8吋)21-K防空(AA)炮組成,但實際上安裝了六門武器,全部位於船尾漏斗周圍的平台上,以及六挺12.7毫米( 0.50 吋)單座DShK 機槍。她在船中部的三個旋轉三重安裝座上安裝了九個533毫米(21英寸)魚雷發射管。塔什干級還可以攜帶76枚水雷和24枚深水炸彈,由兩台投擲器和一個船尾掛架投擲。
修改
在1941年2月的一次短暫改裝中,安裝了三座 B-2LM 砲塔。同時,45毫米火砲被同等數量的全自動37毫米(1.5吋)70-K防空砲取代。8月31日,在維修期間,船尾安裝了用於76.2毫米(3英寸)34-K防空砲的雙砲 39-K 砲架;它最初是為仍在建造中的驅逐艦奧涅沃伊號設計的。
服役
塔什干號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命名,於1937年1月11日由 OTO 在利沃諾造船廠開工。該船於12月28日下水,並於1939年5月6日在敖德薩移交給蘇聯。由於奧托將她塗成了義大利皇家海軍使用的藍灰色,因此她被水手們暱稱為「藍色美人」和「藍色巡洋艦」。1940年10月22日,她被分配到黑海艦隊,並在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時在尼古拉耶夫進行整修。在瓦斯托波爾,途中兩度遭到飛機攻擊,但均未成功。她的推進裝置出現問題,使她的首次戰鬥推遲了一個月。8月19日,她用主砲發射 127發砲彈轟炸了軸心國陣地,兩天後她未能成功搜尋軸心國運輸船。8月28日,該驅逐艦幫助護送阿布哈茲號運輸船從塞瓦斯托波爾前往敖德薩,隨後塔什干號留在該地區,並在接下來的三天內向敖德薩附近的蘇聯軍隊提供海軍炮火支援。在這些天的最後一天,也就是8月30日,她因三架軸心國轟炸機的攻擊造成嚴重受損,導致她的液壓動力失效,在她的船體上打出了一個 5 x 5 米(16英尺× 16 英尺)的洞,損壞了她的一根螺旋槳軸並使艏樓梁扭曲,炸彈的衝擊波導致兩名船員死亡,七人受傷,一人失蹤。儘管作為預防措施,塔什干號由驅逐艦斯米甚萊尼號護航,但塔什干號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駛回塞瓦斯托波爾,並在當地船塢進行維修,一直持續到11月1日。
那天,她駛往格魯吉亞波蒂,這是黑海艦隊的新基地之一,因為逼近的德國軍隊使塞瓦斯托波爾變得太危險而無法使用。11月19日,這艘驅逐艦向塞瓦斯托波爾運送了一批彈藥,並轟炸了城外的軸心國陣地,兩晚後,她帶著145枚砲彈離開了。11月25日,海軍少將列夫·弗拉基米爾斯基( Lev Vladimirsky )在塔什干號升起旗幟,擔任由三艘油輪和一艘破冰船組成的船隊前往蘇聯遠東的船隊旗艦。弗拉基米利斯基和他的船隻在非常惡劣的天氣下護送船隊最遠到達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才回國。12月22日,塔什干號又向塞瓦斯托波爾運送了一批彈藥,並在那裡停留了五天,發射了1,037發砲彈以支援守軍。
1942年1月1日,這艘船幫助將第386步兵師的部隊運送到塞瓦斯托波爾,並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停留在那裡,發射了176發主砲砲彈以支援守軍。1月7日至8日,在蘇聯的反擊中,她試圖在尤帕托里亞放下增援部隊,但被德軍的猛烈火力和惡劣的天氣擊退,她依然在第二天用130毫米火砲發射了79發砲彈轟炸了德國的防禦工事。返回塞瓦斯托波爾後,塔什干號於15日護送兩艘運輸船返回高加索港口。兩週後,她將替補人員運送到塞瓦斯托波爾,並於1月30日至31日向德軍陣地發射了79發砲彈,然後於2月1日出發。兩天後,該船向塞瓦斯托波爾運送了914艘替換船。2月4日,塔什干號開始專注於轟炸軸心國防禦;發射了300多發130毫米砲彈,然後在4月29日恢復運輸任務,向塞瓦斯特波爾運送了更多替換砲彈。5月10日,該艦與「哈爾科夫號」驅逐艦首艦一起抵達費奧多西亞灣轟炸目標,但無法識別任何目標並在沒有開火的情況下返回基地。
一週後,她運送了689名替換人員和50公噸(49長噸)彈藥,隨後於5月22日運送了775名人員和65公噸彈藥。在回程中,她攜帶了39名士兵、86名撤離人員、21枚魚雷和國家銀行的物品。 5月24日,塔什干號向塞瓦斯托波爾運送983名士兵和100公噸彈藥,並於5月28日、6月2日、6日和6月23日進一步運送相同類型的貨物。第二天,該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抵達塞瓦斯托波爾的艦艇,在躲避了Kampfgeschwader 100(轟炸機)第一大隊和Heinkel He 111 H 轟炸機的攻擊後,協助運輸了第142步兵旅的1,142名人員、補給及裝備。
在裝載了2,100名傷員後,塔什干號出發前往新羅西斯克,但在6月27日遭到多架轟炸機的襲擊,未能直接擊中該艦。然而,無數次險些發生的衝擊波和碎片使船體多次穿孔,損壞了其轉向裝置,淹沒了前部鍋爐房,並導致她吸收了約1,000公噸的水。 3名船員和 56名乘客死亡,10名船員和5名乘客受傷。她的船員聲稱擊落了至少兩架襲擊者。一支艦隊從新羅西斯克出發前往協助她;靈敏號 (Soobrazitelny) 驅逐艦載有1,975名乘客,而Bditelny號驅逐艦則將其拖往新羅西斯克。救助船「木星號」、拖船「切爾諾莫爾號」和大約30艘較小的船隻也提供了援助。7月2日,新羅西斯克遭到I. Gruppe of Kampfgeschwader 76 (轟炸機聯隊 76)的Junkers Ju 88 A 轟炸機和 I./KG 100 部隊的攻擊;塔什干號和布迪特爾尼號被數枚炸彈擊沉,重傷切爾諾莫爾號。蘇聯人拆除了她的殘骸中有用的設備和零件,將一對B-2LM砲座和34-K砲座轉移到奧涅沃伊號,將第三座B-2LM砲塔轉移到奧斯莫特里特爾尼號。1943年,當他們對她的殘骸進行評估時,發現鍋爐和渦輪機艙已被炸彈摧毀,船體板、甲板、上層建築和五個橫艙壁均受損,龍骨也斷裂。打撈行動於1944年1月13日開始,但直到8月30日沈船才被重新打撈起並擱淺在港口的沙洲上。海軍認為修復這艘船並不實際,因此將殘骸留在那裡,直到1946年將其拖到尼古拉耶夫報廢。
性能數據
排水量:2836(公試3216) 噸(標準);4175噸(滿載)
長:139.7米
寬:13.7米
吃水:4.2米
動力:110000匹
裝置:4 x 亞羅式鍋爐;2 x 帕森斯式齒輪減速蒸汽渦輪機;2 x 推進器
航速:42.7節
航程:5030海浬/20 節
編製:250人
武器:3 x 雙聯裝130mm/50 B-2LM主砲;1 x 雙聯76mm 39-K高砲;6 x 單裝37mm 70-K高砲;6 x 12.7mm機槍;3 x 三聯裝533mm魚雷發射器;2 x 深彈投射器;24 x 深水炸彈;76 x 水雷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