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牧
2025-02-16T09:35:08.337Z
兰茨贝格斯(右)2020年至2024年期間擔任立陶宛外交部長,在任期間對中國持批判態度

德国之声:在担任立陶宛外长期间,您曾经做出很多涉及中国的决策。我们作为DW中文节目,今天就主要和您谈谈中国,确切的说是“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您更偏向哪个?您更喜欢哪个?

兰茨贝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我没必要二选一吧(笑),我认为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应该可以和“两个”中国──这可是你说的哦──打交道,也就是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任上试图确立其成为立陶宛的外交准则,并且不受到中方的压制。当然这并不容易,但我很高兴看到我们的现状。

德国之声:现在立陶宛的新任总理说,立陶宛的台湾代表处,其名称最好还是改回“台北办事处”。您是否担心您在职期间的一项重大决定遭到逆转?

其实他后来被再次问到的时候,又略微改变了立场,说在台湾代表处名称问题上不打算对中方让步,所以到底怎么样还不是很明朗。我认为名称问题很重要,台湾想怎么称呼自己,应该是让他们自己来决定。中国不应该在称呼问题上强迫他们。总之我目前不怎么担心,之前的政策还没改变,而且立陶宛和台湾之间的关系也在增强。

德国之声: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北京的压力下都采取“一个中国政策”,也就是或多或少认可或者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当然真正的统治关系可能只有1945年到1949年间。欧盟也一直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您是否觉得这是个错误?

我并不质疑“一个中国政策”,这同样也是立陶宛现行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这个政策的重点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同时和台海两边建立外交关系,只能二选一。你要是和一边建交了,就不能和另一边有外交关系。立陶宛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和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而且我们也没打算和台湾建交,其实现在也没有人说要这么做,除非我们被人非常极端地推向这个方向。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没发生,也没人质疑“一个中国政策”。但是中国领导人也必须明白,对立陶宛等国施加非常巨大的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中国不愿见到的后果。欧洲民主国家不太喜欢被施压,民主机制有时会让外部施压者适得其反。所以一切都要讲求适度。

德国之声:既然您说施压,那您觉得多大的施压算是适度呢?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施压,也包括其他国家在这个议题上对中国的施压。

对立陶宛的施压或者说制裁力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几乎所有的立中贸易都被喊停了,您见过其他国家遭到过中国的这等制裁吗?至于中国也面临西方国家的施压,这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

德国之声:中国一直将台湾问题视作自己的绝对核心利益。立陶宛几年前触及了这个核心利益,在经济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您现在回头看,认为这一切值得吗?

我们看到,中国对核心利益的描述其实是有很大的变动性的,与其说原则性问题还不如说像流水一样善变。我认为我们依然在和中国签署的协定范围内,但他们把原则改动了,改成了对他们更有利。他们把原则改成了将一切都称作核心利益,这是很危险的做法。这样下去,将来还会有台湾、南中国海,还会有日本的某些岛屿、菲律宾的岛礁。一下子就会有很多核心利益去扩展。而我们欧盟的外交政策的原则之一就是基于法治。签了条约,那么条约就是条约。我们同意将台湾称作为台湾,那么就会这么称呼他们。这不是说要搞“台独”,这些问题应该是让台海两岸自己去解决,我们也是支持大家这么做的。但是在名称问题上,遭到那么大的外部施压,我觉得这很不公平。回头来看,我们国家在遭到了那么大的压力后,现在变得更有韧性了,也变得更加敢于谈论中国、批评中国了。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都要平衡看待。

德国之声:您说中国的原则还有核心利益像流水一样善变?

对,而且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这个做法还蛮成功的,你看当初大家都不敢直接向台湾供应新冠疫苗,因为很多国家都吃不准这会不会被北京认为是触及核心利益、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于是纷纷袖手旁观。这对岛上的那么多居民来说真的太不公平。

2021年,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挂牌成立,引起中国不满

德国之声:几个月前,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说,接下来应该恢复和中国的正常经贸关系。您是否支持这样的做法?还是认为增强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总是具有危险性?

现在,立陶宛和中国的外贸几乎已经恢复到了遭制裁前的水平,所以我国舆论在说,立陶宛已经赢了:一边是和中国的贸易,一边是和台湾的关系。我认为我们的处境很不错。但是我们和北京的外交或者说政治关系还是欠佳,两国互设的大使馆都无法正常运作,这其实挺让人伤心。我并不反对恢复和中国的关系。只要中国想谈,我们很愿意谈。我们也派遣了特使去北京和那里的最高层领导谈这个事情,但是显然对方没兴趣。也许今后有一天他们会有兴趣的。我们要像中国人一样,要有耐心。

德国之声:您现在不当外长了,语气倒反而缓和了?就在几个月前,您还没卸任的时候,还曾说如今是冷战2.0时代,所有国家都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您当初的选择相当清晰,但现在特朗普又当美国总统了,您是觉得情况有变吗?

我当时说的其实是专门针对互设使团或者说代表处的事情。我的意思是,有人说立陶宛需要进一步增进和中国的经贸合作,但我不觉得立陶宛有这个必要。立陶宛需要做的是贸易伙伴多样化,开发新的贸易伙伴国,避免某个贸易伙伴拿贸易来要挟我们。你看看现在的中美对立,那么立陶宛该站在哪边其实是再明确不过的了。

德国之声:特朗普上台了,美国的态度现在都变成这样了,立陶宛难道还要继续坚定地选择美国一边吗?

当然!我们在欧洲正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俄罗斯正在扩军,攻击我们的盟友,还在我们边境附近演习。为了国防,我们必须找到和美国合作的方法。

后记:在采访之后不久,兰茨贝格斯在社媒X上发帖,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美俄关系、欧美关系表示担忧,尤其担忧美国不再愿意保护欧洲的安全、同时欧洲国家却无法团结一致接过援乌抗俄的重任。他在帖文中还指出,一直觉得中国“试图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担心中国会利用美国撤退、欧洲无力保护乌克兰的时机,摇身一变成为乌克兰的保护伞,“北京手里有着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所以甚至能给乌克兰开出比特朗普更好的条件。”兰茨贝格斯进一步说,乌克兰也能为中国保护伞提供丰厚回报,其中包括战后重建的合同、港口、农产品等等;而且,届时也有很多欧洲国家会支持这种方案。对于北京而言,这步妙棋能离间美国和欧洲,就像当年基辛格离间苏联和中国一样。“更糟的是,中国充当乌克兰保护伞,意味着北京开始取代美国的在欧洲东部防范俄罗斯的角色,这会导致欧盟东部国家依赖中国的保护,讹诈状态随后还会向西欧蔓延。”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