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从天而降:1945年2月13日,英国皇家空军245架“兰彻斯特”(Lancaster)重型轰炸机从英国升空,目标德国东南部的德累斯顿市。当晚9点45分,德累斯顿警笛划破夜空,灾难降临。

全面摧毁:40万枚燃烧弹、3000枚炸弹、250枚喷火弹从天而降。英军两轮地毯式轰炸持续了23分钟,它把德累斯顿这个当时拥有63万人口的大都市变成了一片火海。

市中心的熊熊大火:市中心大火熊熊燃烧。次日,英美联合对该市进行了再次轰炸,继续投掷300多枚炸弹。两日里共有约25000人丧生。轰炸之后,作为交通、军工重镇的德累斯顿全面瘫痪,无法再为前线供应军需物资。

战后“废墟妇女”在清理:在1945年2月的这场轰炸后,德累斯顿宫廷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屋顶和穹顶倒塌。这座教堂是萨克森州宏伟的教堂建筑之一,与距离它300米处、世界闻名的圣母教堂属于同时期建筑。战后大部分的清理工作由“废墟妇女”们完成,男人不是战死受伤,便是在还战俘营。

战争的毁灭力量:德累斯顿巴洛克式的圣母教堂在轰炸中被毁。直到1993年,圣母教堂一直保持被毁后的状态,以警示战争对人类文化的毁灭力量。后来,这座建于1726年-1743年间的教堂得到重建。一名英国艺术工匠按照原样修复了教堂十字架,尤其一提的是,这位建筑师的父亲是当年轰炸德累斯顿的飞行员之一。

圣母教堂重现辉煌:在1994年至2005年间,圣母教堂凭借来自世界各地的捐赠得以重建。其建筑总花费达到近1.8亿欧元。重建后的圣母教堂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德累斯顿失而复得其地标建筑。

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如今,这座萨克森大都市再次跻身德国最美城市的行列,长住人口接近55万。因其气派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秀丽的天然景色,德雷斯顿重新获得“易北河畔佛罗伦萨”(Elbflorenz)的美称。

充满争议的回忆:极右势力为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将2月13日这天称作“炸弹大屠杀”,但绝口不提德国的战争罪责。他们一再于这一天举行示威游行,手举火把和帝国军旗。这一天也一再发生极右翼与其反对者之间的冲突。

80周年之际:今年的2月13日也可能发生冲突。极右翼团体已宣布多项集会。警方预计也将有反极右翼的示威游行。数千人希望再次和平集会,组成已成为传统的人链。他们的口号是:“回忆是为了在和平与民主下共同生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