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当前 中国反制措施仍然相对克制
2025-03-07T13:01:03.868Z

(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总统上任1个半月以来,已经对不少国家掀起了新一轮贸易战。就在本周,美国再次对中国产品提高了进口关税。北京方面也不甘示弱地宣布对美国部分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
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农业分析师裴西霞(Even Pay)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指出,北京此次报复性关税的对象显然是作为特朗普“铁票仓”的传统农业地区,“反制措施的迅速推出表明北京其实事先就准备好了应对方案,而且潜在的目标可能非常广泛。”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202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90亿美元农产品,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
根据中国商务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消息,北京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再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棉花以及大豆、高粱、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奶制品额外加征10%~15%的关税。
能否打击特朗普的“铁票仓”?
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反制措施对传统支持共和党的地区会构成更大的经济冲击。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指出,中国在2月份宣布的针对美国能源、汽车、机械产品加征的报复性关税就已经能够影响高达7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近2/3位于大选时投票给特朗普的县市。
法新社也在分析报道中指出,本周北京宣布的新一轮关税同样瞄准共和党票仓地区的就业岗位。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金融专家布劳恩教授(Phillip Braun)指出,在上一轮贸易战中,特朗普向美国农民发放补贴以减轻加征关税带来的冲击,“但这一次所需的费用将太过高昂。”上海复旦大学的中美关系问题专家吴心伯教授也指出,这些措施将挤压美国出口和加剧通胀,增加特朗普的政治压力,“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这会对共和党造成不利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反制关税对共和党“票仓”的影响可能不足以让选民失去对特朗普的兴趣。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今年1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8年、2019年的首轮美中贸易战也曾给美国南部、中西部的传统农业地区带来了经济困难,但是许多当地选民在2020年大选时依然投票给特朗普----尽管后者输掉了那次大选。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国际政治学者唐安竹(Drew Thompson)对法新社指出,特朗普对重振制造业的承诺获得了许多选民的强烈支持,“中国越是好战,他的支持者就越会支持他。”
中国同样受压
中国方面也同样在当前的贸易战中承受压力。就在3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出口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2.3%,为2024年5月来的最慢增幅;进口额由增长1.0%转为衰退8.4%,增速下滑9.4个百分点,创2023年8月来新低。
同一天,正在参加中国“两会”的外长王毅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选择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他还讽刺地问道:“美国应该复盘一下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王毅强调,“中美必须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处。”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特朗普的全面加征关税,北京的反制措施迄今为止保持克制。中国人民大学的中美关系问题专家时殷弘对法新社指出,这是因为中国在反制手段、力度、灵活度方面相对不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项目名誉主任谢淑丽(Susan Shirk)则认为,这也表明北京希望与华盛顿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北京没有做任何可能导致无法进行谈判的事情。”
(法新社等)
DW中文有 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