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3-08T15:53:45.488Z
中美贸易战只是中国经济疲软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以“北京现在正为其错误付出代价”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本周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李强的政府报告听上去就像是危机应对方案。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困境当然可以部分归咎于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北京当局自身的失误。

“主要责任人其实还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他的政治决策加剧了当前的危机,最终付出代价的则是普通中国民众。比如,2021年,习近平动手打击私营教育培训部门,他希望能够以此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并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原本良好的意图却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消失。到了2022年10月,私营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从12.4万所骤降到4932所,网络辅导机构的数量从263家减少到34家。习近平还重拳打击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政府出台了大量新的监管法规,给该行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许多企业,负责人不再是经理人,而是党员干部。这样做的后果是: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比前一季度暴跌42.6%,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间蒸发了21.86万个就业岗位。”

“诚然,科技企业也需要治理。不论是美团外卖还是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都滥用了其市场主导地位。但是,习近平显然做得过火了,他没有采取审慎的干预措施来消除各界的不满,而是过分使用了休克疗法和威慑手段。”

“中国的房地产业几年前无疑是过热的,但是习近平对该行业的整顿同样过火。他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资本配置制订了三条红线,导致市场在几个月内就陷于瘫痪。由于中国大约70%的私有财产都和住房绑定,因此如今中国民众缺乏大宗消费的意愿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习近平也再次逆转了一些政策,他放宽了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严格管制,网络培训服务商被允许重新运营。今年2月17日,他还邀请各大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向他们保证政府会提供支持。但是,习近平坚持太久的清零式防疫政策的后果无法被逆转。根据高盛的估算,仅在2021年,中国各级政府就为大规模核酸检测烧掉了3700亿美元的资金。为此付出代价的,是中国的地方政府。”

《法兰克福汇报》以“夹在科技繁荣与经济危机之间的中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近期在人工智能、电池等未来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宏观经济却显得疲软、许多民众都对经济形势感到失望。文章注意到,这种情况并不只出现在转型困难的东北老工业区,即便在科技产业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民众的情绪也同样低落。

“新兴产业巨头为一些高薪专业人才创造了就业岗位,中国拥有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得多的此类人才。在锂电池、太阳能发电板、电动汽车的高度自动化工厂里,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简单的工作了。在中国科技蓬勃发展的象征企业DeepSeek内,只有寥寥几百名员工。”

“所以,要想让经济充满活力,促使这些人在商场、餐馆花钱就非常重要。尽管时常有消费意愿提振的迹象,但是复苏并不广泛。在服务业,就业人员报告的收入降幅达到50%。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全国各地皆如此。”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以及政治体系都偏重于促进生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太不完善,民众不得不过度储蓄来防患未然。而且,中国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民众不能把多余资金投资到利息回报更高的国外,这造成中国市场上货币量过高,从而进一步压低了利率。”

作者注意到,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国企的借贷成本非常低,私企也同样获得地方政府的慷慨补贴。但是生产过剩会引发通货紧缩,迫使一些较为先进的私营企业在加大创新、继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寻求在海外市场纾困。“这导致贸易顺差扩大,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也继续加深。如今,这样的局面还会加剧中美贸易冲突,反过来伤害中国经济自身。此外,房地产危机也使局势进一步恶化,房产价格的缩水让众多房产持有者的财产同步缩水,导致他们的储蓄率进一步上升。房地产市场低迷,也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失去了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他们被迫借更多的钱。”

“在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这种局面不会持久,因为民众会要求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民选官员也不会永远帮助持续大出血的国有企业维持生计。不过,中国民众的普遍不满情绪以及各级政府的高负债率依然不足以迫使北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扩大消费的努力已经持续了好多年。现在,北京把提振消费列入了优先事务,还增加了新的债务,并重新开始青睐私营企业。这些事实至少表明,北京的权力中枢意识到了当前的困难。但是,要想真正地处理好经济结构性问题,中国需要的是更加彻底的改革,而不是靠举债来刺激经济。”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