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3月11日电】在离大阪・关西世博会开幕只剩不到两个月的2月中旬,共同社记者参加了大阪府主办的面向海外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外国记者纷纷对个人信息处理方式表示担忧并质疑世博会举办的意义。另一方面,记者对招牌展示内容之一、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的“心肌膜”表示惊叹,凸显出世博会在信息发布和魅力宣传方面还存在课题的现状。

“门票销售低迷,是不是因为很多人担忧个人信息的处理方式?”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面对约10名记者举行记者会,一名法国广播电台的而记者提出尖锐的问题。吉村表示“社交平台SNS上错误信息在广泛传播,将根据需要进行详尽说明”。他还介绍称“买门票时不需要生物识别信息”,但在购票前提的世博会ID登录页面,用户需要同意包括“生物识别”在内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针。因此记者认为“这与(吉村的)介绍相矛盾”。

据大阪府称,相关人士取得入场证和购买通票时需要登录脸部照片,但取得世博会ID和购买当天票时无需登录生物识别信息。

法国经济报的记者问道:“如何衡量世博会是否成功?”吉村回答称,“成功的定义是能为世博会上展示的技术实际用于社会并解决问题而铺路”。新加坡日报的记者质疑举办的意义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去的时代,或许人们不会特意把参观世博会作为旅游的目的”。

大阪府把举办世博会视为促进发展的“起爆剂”,为了吸引海外企业和投资,瞄准世博会结束后,正大力完善基建并采取支援措施。火车头之一是很多研究机构等集中于关西地区的再生医疗领域,2024年推进利用iPS细胞等的技术产业化的综合设施“中之岛Qross”在大阪市开业。

该设施为16层建筑,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财团的实验室及初创企业等入驻其中。大阪大学副教授八木雅和向造访的记者一行展示了该大学团队开发的“心肌膜”,记者对在红色溶液中规则跳动的心肌膜发出“难以置信!”“这是革命性的!”等惊呼,纷纷就实际应用等不断提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