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访问:特朗普关税威胁下,印度与美国贸易面临哪些风险?
场面十分温馨:周一晚上,美国副总统 JD万斯及其家人拜访了纳伦德拉·莫迪,这位印度总理带他们参观了他的住所,并送给这位美国领导人的三个孩子每人一根孔雀羽毛。
然而,在微笑和拥抱的背后,却隐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威胁,他威胁要对印度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是他自今年 1 月上任以来向世界发动的贸易战的一部分。
阅读更多
万斯为期四天的访问于周一开始,正值莫迪政府竭力规避美国关税之际。这些“互惠”关税——包括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26%的关税——目前已暂停实施90天,直至7月8日,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然而,与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印度目前被征收10%的关税。
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出口产品的最大买家。两国官员一直在进行紧张的谈判,以达成一项双边贸易协定,从而避免关税战。
但这些谈判引发了印度农民的担忧: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利用关税来保护农业免受其他国家产品的冲击。现在,批评莫迪的农民担心,作为与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的一部分,印度政府可能会削弱这些保护措施。
就在万斯准备与家人前往印度著名的泰姬陵和历史悠久的堡垒度假时,印度各地多个村庄的数十名农民周一在抗议活动中焚烧了他的肖像,并高呼口号:“万斯,滚回去!印度不是用来卖的!”
那么,万斯首次访问印度究竟有何风险?印度和美国在经济上彼此需要多少?两国之间相互征收多少关税?莫迪在贸易协议谈判中面临哪些政治挑战?

莫迪和万斯谈了些什么?
周一晚,莫迪在官邸接见了万斯及其妻子乌莎·万斯(乌莎的父母来自印度)和他们的三个孩子。两位领导人还分别举行了会谈。莫迪办公室深夜发表声明称,他们“回顾并积极评估了双边合作各领域的进展”。
声明还补充说,两位领导人“对一项互利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欢迎”,并指出,“双方将继续努力加强在能源、国防、战略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合作”。
然而,声明并未深入探讨正在进行的闭门贸易谈判的细节。
万斯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双边贸易协定为谈判一项新的、现代化的、以促进两国就业和公民福祉为重点的协定提供了机会。
美国副总统的此次访问建立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两国政府早期接触的基础之上。莫迪是今年2月在华盛顿特区与特朗普会面的最早几位领导人之一,特朗普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问印度,参加由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峰会,该组织被广泛视为对抗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举措。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周一表示,万斯的访问将“进一步深化印美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万斯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随着印度政府在印度洋地区日益与北京的影响力对抗,印度将美国视为关键的战略伙伴。与此同时,华盛顿也将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视为制衡中国的力量。
但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扰乱了双方更广泛的利益融合。
曾在美国任职的印度前外交官阿尼尔·特里古纳亚特表示,在万斯访问期间,印度将专注于加快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以便将对现有贸易的损害降至最低,因为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然而,一些批评人士担心,莫迪政府寄希望于莫迪总理与特朗普的友好关系(两人都称对方为朋友)来解决关税紧张局势的做法可能错位。与中国、欧盟或加拿大不同,印度一直避免以自己的反制措施回应特朗普的威胁。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贾亚蒂·戈什表示,“印度方面没有表现出任何实力或韧性。所有公开的迹象都表明,他们非常顺从,并试图取悦美国政府。”
“美国本质上是在使用霸凌手段,试图尽可能多地迫使对方让步,”戈什告诉半岛电视台说,“这对印度的安全和经济非常不利,这是不可接受的。”

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
2024 年,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达到 1292 亿美元,其中美国向印度出口 418 亿美元的商品,进口 874 亿美元的商品,导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达到 457 亿美元
印度和美国的贸易额是多少?
多年来,美国和中国一直在争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的头衔。
2024年,美国超越中国,跃居首位,根据美国政府贸易数据,印美双边贸易额为1292亿美元。印中贸易额为1277亿美元。
但印度与中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从其更大邻国印度的进口——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超过1100亿美元,出口不到150亿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非常显著,两国正着眼于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扩大到50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
去年,美国对印度的出口额达418亿美元。石油和燃料占比近30%,出口额近130亿美元,其次是珍贵的珍珠和宝石,出口额达51.6亿美元。印度还从美国进口核反应堆零部件、电机设备以及医疗器械。
与此同时,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总额达874亿美元。珍珠、电机和药品是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
印度还向美国出口有机化学品、纺织品、钢铁和服装。
2024年,美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对印度有利。与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950亿美元相比,这一数字较小。尽管如此,印度在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中仍排名第十。

特朗普指责印度什么?
在特朗普与中国全面展开贸易战之际,这位美国总统也多次抨击印度,称其为“关税滥用者”和“关税之王”。特朗普坚称,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欺骗了美国,利用全球化,使美国对华出口远超进口,并利用关税来实现这一目标。
今年2月,在莫迪访问华盛顿期间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指出,印度“在关税问题上非常强硬”。他说道,“很难向印度销售产品,因为他们设置了贸易壁垒,征收了非常高的关税。”
今年3月,他至少三次公开重申了这一指控。特朗普说道,“印度对我们征收巨额关税,巨额关税,你甚至无法向印度出售任何东西。这几乎,几乎是限制性的。这确实很限制性。我们在印度的生意很少。”
不过,他也承认印度政府正在考虑他的一些担忧。
特朗普说道,“顺便说一句,他们已经同意现在大幅降低关税,因为终于有人揭露他们的所作所为。”

印度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有多高?
事实上,正如特朗普所说,印度最近几周已经向美国做出了一些让步,将波旁威士忌等奢侈品的关税从150%降至100%,将哈雷戴维森等高端摩托车品牌的关税从50%降至40%。
但即使进行了这些削减,目前的关税税率仍然很高,远高于印度商品在美国面临的关税。
虽然波本威士忌的关税有所减免,但所有其他进口酒类的关税仍高达150%。高档汽车和摩托车的关税最高可达125%,而核桃等农产品则面临100%的关税。
根据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理事会(ICRIER)的一份报告,印度的平均关税税率为17%,而美国为3.3%。
ICRIER在2月份的报告中指出:“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农业领域,印度的关税明显更高。”
ICRIER的数据显示,印度对农产品进口征收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为39%,这凸显了该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比之下,这家印度智库发现,“美国的农业关税相对较低。”美国对农产品进口征收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为4%。
其他领域的差距也很大。
美国对印度出口的药品面临10.9%的关税。相比之下,印度药品进入美国时仅需缴纳0.01%的关税。
美国对印度出口的电子产品关税为7.64%,而印度对美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仅需缴纳0.41%的关税。

印美关税谈判进展如何?
到目前为止,印度早期削减波旁威士忌和高端摩托车的关税,已帮助其向美国发出信号,表明其愿意就进一步取消关税进行谈判。
目前,谈判正在进行中。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周一表示,与美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可能将于今年年底前准备就绪。
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时间表是否适合特朗普,因为他的90天暂缓令将于7月结束。贸易经济学家比斯瓦吉特·达尔(Biswajit Dhar)表示,特朗普的胁迫性做法不利于外交。
达尔说,“特朗普不想在贸易中制定规则,”他将美国总统的做法形容为“丛林法则”。
他说道,“印度必须确保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我们不能让特朗普说了算。”
曾参与多项多国贸易条约的退休外交官特里古纳亚特表示,莫迪政府在谈判中必须坦诚地说明其政治局限性。
“摊牌并解释国内情况非常重要,”他说道,“在国际层面,我们首先采取极端主义立场。然后,我们会采取介于两者之间的立场。”
“但我们必须始终保障我们公民的需求。”
而农业领域面临的难题最为严峻。

印度能否大幅削减农业关税?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印度已从粮食短缺国转变为粮食过剩国,并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农产品出口国,例如,印度占全球大米出口的40%。
但印度一直维持高关税,以保护其农民免受可能涌入国内市场的进口商品的冲击——印度近一半的人口依赖农业或农业部门。
印度还出口虾、植物提取物、蓖麻油和黑胡椒;而美国则出口核桃、苹果、杏仁和开心果。
现在,美国希望平衡这一平衡,并向印度施压,要求其降低关税,以便其农产品能够更容易地进入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种前景让许多印度农民感到不安。
全印农民协会(AIKS)——AIKS是印度共产党的农民组织,而印度共产党是全国反对派的一部分——总书记维朱·克里希南(Vijoo Krishnan)说道,“我们对这些贸易谈判一无所知——毫无透明度;在印度这样的联邦体制下,政府怎么能这样运作?”
他说道,“莫迪政府一直在推行自由贸易和大幅削减进口关税——如果农业部门也加入其中,那我们就完了,”他认为,印度农民将无法与“富裕得多”的西方农民竞争。
印度农民已经向莫迪展示了他们的政治实力:大规模抗议活动迫使总理在2021年撤回了三项备受争议的农业法。
克里希南表示,“抗议活动和法律撤回对莫迪政府来说是一次耻辱性的失败——他们现在(通过与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把农民推下台,这是对他们的报复。”
贸易经济学家达尔警告称,任何针对农产品进口的关税豁免都需要与其可能给数百万印度农民生计带来的风险进行权衡。
“如果我们在谈判中屈服于美国的要求,这将给政府带来诸多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达尔说道,“他们真的承担不起让数百万印度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