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特朗普:教皇方济各还与哪些世界领导人发生过冲突?
教皇方济各于4月21日逝世,享年88岁。世界各地纷纷向他致以哀悼。这位教皇对罗马天主教会此前一直谨慎回避的社区和挑战持包容态度,这让许多人深深铭记。
然而,许多问题——包括加沙战争、乌克兰战争、气候变化和移民问题,也使方济各与多位世界领导人发生了冲突。这位教皇的葬礼将于本周六在圣彼得广场举行,届时,许多世界领导人——包括那些在他担任教皇期间曾与之发生冲突的领导人,都表示将会出席他的葬礼。
那么,这位教皇曾与哪些世界领导人意见相左?又是什么问题导致了这些分歧?
特朗普
方济各在移民问题上与这位美国总统争论了近十年。
在2016年首次竞选总统期间,特朗普承诺要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修建一道“宏伟而美丽的墙”。
2016年2月,在访问墨西哥期间,方济各对特朗普的承诺表示遗憾:“一个只想着在任何地方建墙,而不去架设桥梁的人,不是基督徒。”
特朗普在其Facebook账户上发表声明予以反击:“任何领导人——尤其是宗教领袖,都无权质疑他人的宗教或信仰。”
“我为自己是一名基督徒而自豪,作为总统,我不会允许基督教持续受到攻击和削弱。”
特朗普还假设了一个涉及ISIS武装组织的场景:“如果梵蒂冈遭到ISIS的袭击——众所周知,这将是ISIS的终极战利品——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教皇只会希望并祈祷特朗普当选总统,因为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特朗普在2020年竞选连任失败,后来又在2024年的第三次竞选中获胜,其竞选承诺是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
在谈到特朗普的大规模驱逐计划时,方济各在今年1月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前一天表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将是一种耻辱,因为这会让那些一无所有的可怜人为这种不平衡买单。这行不通。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今年2月,梵蒂冈公布了教皇方济各致美国主教的一封信,信中谈到了特朗普自1月20日就职以来开始的驱逐行动。教皇承认一个国家有权保护自身安全,但他也指出:“驱逐那些因极端贫困、不安全、剥削、迫害或环境严重恶化而离开家园的人,这样的行为会损害许多男性、女性以及整个家庭的尊严,并使他们处于特别脆弱和无助的状态。”
在这位教皇去世后,特朗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愿教皇方济各安息!愿上帝保佑他和所有爱他的人!”特朗普还表示,他将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一同出席教皇方济各的葬礼。
毛里西奥·马克里与哈维尔·米莱
方济各在2013年当选罗马教皇后离开了家乡——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位教皇在任期间曾出访超过45次,但阿根廷并不在他访问的国家之列。在成为罗马教皇之前,他曾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主教,后升任枢机主教。
在随后的几年内,他与多位阿根廷领导人关系紧张。
毛里西奥·马克里曾于2015年至2019年担任阿根廷中右翼总统,他从未公开与这位教皇发生冲突,但人们普遍认为,方济各批评了马克里的紧缩计划及其对阿根廷穷人的影响。2016年2月,马克里在梵蒂冈会见这位教皇时,现场照片显示方济各的态度异常严厉,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关于双方分歧巨大的猜测。两人都没有驳斥这些猜测。
2016年6月,马克里向方济各支持的“Scholas Occurentes”教育基金会捐赠了16666000比索(按当前汇率约合15200美元)。
然而,方济各致信该基金会的阿根廷分会,要求其退还这笔捐款。
方济各与马克里之间的紧张关系还处于相对微妙的状态,而阿根廷现任极右翼总统哈维尔·米莱则公开表达了他对这位教皇的蔑视。
在2023年竞选总统期间,米莱曾将这位教皇称为“人间邪恶的代表”。然而,在2023年12月就职后,米莱对教皇的态度却有所缓和。2024年2月,两人在梵蒂冈会面。米莱表示他将参加教皇的葬礼。

米莱周一在X网站上写道:“在今天看来,我们之间的分歧微不足道。对我来说,能够认识他的善良和智慧,是一种真正的荣幸。”

博索纳罗
在教皇任期内,方济各倡导保护亚马逊雨林——其中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
近年来,森林砍伐加剧、野火肆虐雨林,而在2019年至2023年博索纳罗担任巴西总统期间,他所推行的政策被批评人士认为加剧了要求拯救雨林的斗争。
2019年,教皇敦促亚马逊地区的主教们采取大胆行动,以保护雨林。他表示,“如果一切继续保持原样,如果我们满足于‘事情一贯如此’,那么这份恩赐就会消失,被恐惧和维护现状的担忧所掩盖”。
2020年,教皇发表了一篇关于亚马逊原住民遭受剥削以及采矿和砍伐对森林造成破坏的文章。
“教皇方济各在昨天声称亚马逊是他的,是世界的,也是所有人的”,博索纳罗在回应这篇文章时这样说道。
“好吧,教皇可能是阿根廷人,但上帝是巴西人。”
巴西现任总统卢拉表示,他将与第一夫人詹娅一起出席教皇方济各的葬礼。
卢拉在这位教皇去世后表示,“方济各以其朴实、勇气和同理心,将气候变化议题带到了梵蒂冈”。
内塔尼亚胡
教皇曾多次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战争。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已确认超过5.1万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遇害。
但他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战争最尖锐的批评出现在11月——意大利《新闻报》在当时刊登了他的新书摘录。
这位教皇表示:“我们应该仔细调查,评估这是否符合国际法学家和组织制定的关于种族灭绝的技术定义。”
以色列侨民事务部长阿米查伊·奇克利认为,教皇方济各关于“种族灭绝”一词的使用危险至极,“近乎否认犹太大屠杀”。
教皇还在12月称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残酷至极。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了教皇的言论,并称之“尤其令人失望,因为这些言论脱离了以色列打击圣战恐怖主义的真实背景——这场多线战争始于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被迫卷入其中。”
“别再搞双重标准,别再把犹太国家及其人民单列为目标了。”
内塔尼亚胡曾于2014年接待过教皇。据以色列政府网站报道,方济各于2023年11月会见了被哈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于2023年10月7日带到加沙的以色列俘虏代表。
以色列总统伊萨克·赫尔佐格对其逝世表示哀悼:“我向基督教世界——特别是以色列的基督教社区——致以最深切的慰问,并悼念他们伟大的精神之父。我真诚地希望他为中东和平和人质安全归来的祈祷能很快得到回应。”

普京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三次会见教皇方济各,最后一次会晤是在2021年。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入侵。虽然教皇从未公开明确批评普京,但他公开反对这场战争。
2022年5月,教皇谴责了俄罗斯东正教领袖莫斯科大牧首基里尔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兄弟,我们不是国家神职人员。 我们不能使用政治语言,只能使用耶稣的语言”,教皇在向意大利《晚邮报》描述他与基里尔的对话时这样说道。教皇表示,他曾警告基里尔不要成为“普京的祭坛男孩”。
普京在致罗马天主教会总司库凯文·约瑟夫·法雷尔枢机主教的信中,对教皇方济各的逝世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普京写道:“在他担任罗马教皇的这些年里,他积极推动俄罗斯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会之间的对话发展,以及俄罗斯与梵蒂冈之间的建设性合作。”
乌克兰领导人
方济各也令乌克兰领导人感到不安——这位教皇在2024年2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基辅应当拥有“举白旗的勇气”,以通过谈判结束战争。
对此,时任乌克兰外交部长的德米特罗·库列巴在X网站上回应道:“我们的国旗是黄蓝相间的。这是我们生存、死亡和胜利的旗帜。我们永远不会升起其他任何旗帜”。
在10月份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后,这位教皇表示:“我呼吁不要让乌克兰人民被冻死。停止针对平民的空袭,他们永远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人群。停止杀害无辜人民。”
泽连斯基本周一在X网站上发布的一篇帖子中写道:“他知道如何给予希望,通过祈祷减轻痛苦并促进团结。他为乌克兰的和平和乌克兰人民祈祷。我们与所有向教皇方济各寻求精神支持的天主教徒和基督徒一起哀悼。”
泽连斯基表示他将出席教皇的葬礼。
天主教会
这位教皇还批评了他自己所在的机构。
2022年,在这位教皇访问加拿大期间,曾就加拿大原住民遭受的“文化灭绝”道歉。
从19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末,加拿大联邦政府将至少15万名来自原住民、梅蒂斯人和因纽特人家庭的儿童送往寄宿学校,以抹杀他们的文化和语言。而这些学校大多由天主教会管理。
方济各表示:“我深感抱歉。我尤其请求宽恕,因为当时许多教会成员和宗教团体以冷漠的态度配合政府在当时推行的文化破坏和强制同化计划,并最终导致了寄宿学校制度的建立。”
然而,他拒绝将教会的行为称为“文化灭绝”,从而招致了一些原住民领袖的批评。
教皇还经历了哪些争议时刻?
2017年11月,这位教皇在访问缅甸时并未明确承认罗兴亚群体,并因此招致批评。但在一个月后(同年12月),他在访问孟加拉国期间承认了这个受迫害的群体,并表示:“上帝在今天的存在也被称为罗兴亚人。”
2017年8月,数千名罗兴亚人(以穆斯林为主体)被迫在缅甸的军事镇压中逃离。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孟加拉国境内共有近100万罗兴亚人。缅甸不承认罗兴亚人是一个民族,也不承认其公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