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将展开贸易谈判,但美国需要采取第一步
正如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前景一样,专家表示,北京不太可能采取第一步行动,甚至可能需要提出先决条件,然后才能进行谈判。
特朗普表示,他希望他对中国的145%关税“大幅下降”,但较低的利率将取决于北京的下一步行动。
特朗普在周三的最新讲话中对记者说,“我们将与中国达成公平的交易。” 激起了双方之间紧张局势降低的希望。
国际危机集团东北亚高级分析师威廉·杨(William Yang)告诉半岛电视台说,但是,鉴于与美国的僵化,中国“不太可能采取第一步行动,因为它不能被视为屈服于特朗普政府的压力运动。”
“因此,中国将坚定其目前的立场,直到美国政府做出一些可靠的让步,使北京可以考虑参加谈判并获得胜利。”
威廉·杨说,北京甚至可能会将特朗普更加乐观的言论视为“顽固不化”正在起作用。

中美官员尚未正式宣布启动贸易谈判,但特朗普周三表示,他的政府正在“积极”与中方进行谈判,但未透露更多细节。
周四,中国商务部驳斥了特朗普的言论,称双方并未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关于中美经贸谈判取得进展的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没有事实依据。”
中国表示,谈判的大门“敞开”,但坚称如有必要,不会回避与美国的较量。
与特朗普在关税减免可能性问题上即兴发表的言论和摇摆不定的声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方面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商务部和外交部进行)一直受到严格控制且前后一致。
香港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我认为,至少表面上,中国占据上风。”
陈志武在谈到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时说道,“中国控制力更强,而特朗普总统和贝森特部长一直在释放信号并采取进一步削弱其影响力的行动。”
陈志武补充道,“我认为这份声明确实表明他很焦虑和恐慌,而中国一直保持沉默,”他指的是特朗普关于他打算在某个时候降低关税的言论。
为回应特朗普的贸易攻势,中国已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125%的关税,并宣布了其他各种“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稀土出口和限制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上映数量。
如果紧张局势继续升级,北京方面可能会停止在芬太尼出口管控等问题上的合作。
理论上,中国还可能通过抛售其持有的超过7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给美国经济造成冲击——经济学家认为此举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这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的副总监汤姆·纳利斯特表示,与更喜欢与世界各国领导人面对面谈判的特朗普不同,北京方面希望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举行任何会晤之前进行初步会谈。
纳利斯特告诉半岛电视台说,“他们希望在高层领导人会晤确认之前就达成协议。直接与特朗普接触可能看起来像是习近平主席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且也存在失败的风险。”
纳利斯特表示,“总的来说,美国在这次事件中是挑衅者,而中国已经调整了应对措施,力求强硬但避免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谈判可能会涉及比关税更广泛的问题,尤其是在特朗普似乎在僵局中率先让步的情况下。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认为,双方可能做出让步的领域包括“技术出口管制和台湾问题”。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玛丽娜·张(Marina Zhang)表示,“长期以来对中国在全球体系中待遇的不满”可能会被摆上台面。
玛丽娜·张告诉半岛电视台说,“实际上,这意味着不能公开羞辱中国,不能单方面发出最后通牒,也不能在四条关键‘红线’上妥协:台湾问题、民主与人权问题、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发展权。”
玛丽娜·张表示,美国对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以及将华为和中国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等中国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单也可能被提上议程。
她说道,“中国可能还会推动放宽投资审查规则,尤其是在半导体、清洁能源和先进制造业等敏感领域。另一个可能的要求是,在台湾问题上一定程度的缓和。”
“虽然北京并不期望华盛顿做出全面让步,但它欢迎华盛顿发出不那么明显的政治信号——例如限制高层官员互访和武器销售。”
国际危机集团东北亚高级分析师威廉·杨表示,对北京来说,如果这意味着实现一些长期目标,那么等待可能是值得的。
他说道,“目前,对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纯粹的贸易谈判。中国将这场关税僵局的走向视为未来四年中美双边关系发展方向的先兆。”
“北京希望看到特朗普政府率先采取行动,降低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潜在的关税削减幅度可能会决定中国政府是否愿意与特朗普政府开启高层贸易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