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复兴领袖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也未能逃脱历史的残酷
围绕他性格的争议甚至达到了质疑他是否是穆斯林和马来血统的地步,这意味着他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尽管他多次肯定自己“为自己是马来人而自豪”。据称,他的父亲穆罕默德·本·伊斯坎达尔是一名印度教徒,为了能娶马哈蒂尔的母亲万·坦普安(Wan Tempuan)为妻而皈依伊斯兰教,随着马哈蒂尔在领导职位上的不断提升,这个话题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如果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在2003年卸任总理时就退出政坛,围绕这位前总理的争议可能会缩短。当时他已经78岁了,本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享受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并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远远地观看这一场景。
但人性不允许他回到喧闹之中,于是他回来了,灯光照亮了他的一举一动。一些被掩盖的东西显露出来,一股不和谐的旋律蔓延开来,破坏了几十年来奏响的富有创意的交响乐,为一段动荡而辉煌的历史写下了平淡的政治结局。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我们只能说,这个人的船是顺风而行的,他是命运在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创造的。他并不否认这一点,因为他在书中详细讲述了命运如何帮助他并让他掌权,尽管他不属于马来精英,也不是各州苏丹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领取大约两美元的退休金。

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典型的叛逆、革命人物,他自称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他独特、独立,没有任何支持,但他坚持不懈,直到抵达目的地,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一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引领着这艘船。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来西亚复兴领袖,是世界公认的集知识、智慧和政治敏锐性于一身的领袖典范。但这一旅程并非没有失败,其领导者的性格也受到批评。
人们对他的看法不一,特别是考虑到他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马来西亚和世界各地的政坛,关于他的文章很多,他本人也谈论了很多他的经历,但他的个性却吸引着作家和读者去探索它的深度并寻找其中隐藏的方面。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对一些为国家复兴做出贡献的同志给予了应有的评价,而另一些人则说,他垄断了成功并一直处于聚光灯下,将所有为这项实验的成功做出贡献的人推入黑暗的深渊,甚至将其中一些人投入监狱。
但在他谈到自己在国家复兴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在他出版的自传《医生当家》中,他说道:“如果我不把马来西亚的非凡进步归功于我的前任,那我就是失职了。他们打下了基础,而我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和洞察力,我的任务将会更加困难。”
被命运包围的船
1969年,44岁的马哈蒂尔被执政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UMNO))开除,这原本可能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提前结束。
几年后,在时任总理敦·阿卜杜勒·拉扎克·宾·达图·侯赛因的亲自支持下,他重返该组织。他的革命经历并没有使他有资格在执政党中担任高级职务,但命运却将他带到了这个位置,如果他没有在自己的传记中提到这件事的经过,人们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马哈蒂尔说,阿卜杜勒·拉扎克·侯赛因满怀爱意和满足地看着他,仿佛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什么似的,于是给了他机会,让他克服重重政治障碍,在1974年大选获胜后直接获得部长职位。
马哈蒂尔谈到他获得的晋升机会,指出命运给了他很多便利,包括他的一些对手和竞争对手的死亡、监禁和疾病,以及他们无法参加各级领导层的连续选举,甚至无法参加后来让他有资格担任副总理的选举。
那么,时任总理侯赛因怎么会病倒,后来又宣布辞职,并提名马哈蒂尔接任总理一职,而且全票获胜呢?
他谈到自己时说,尽管生活贫困艰难,他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部长,甚至总理。然而,他设法使情况变得更容易,他抓住了机会,并且非常幸运。

珍珠港事件
马哈蒂尔在执政前、执政后漫长的历程和痛苦的经历中,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处理政治冲突的规则,那就是减少对手的数量。
马哈蒂尔在谈及二战期间亲眼目睹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时表示:“日本的鲁莽袭击给了我一个致命的教训,这个教训在我以后步入政坛时对我大有裨益:永远不要在你的对手阵营中树敌更多,如果你必须面对另一个敌人,那么在你消灭第一个敌人之前,不要轻易尝试。”
1981年7月16日,他的梦想实现了,他站在国王面前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从此这位医生“从治疗马来西亚人的疾病转向治疗他们国家的疾病”,开始了一段尚未结束的旅程。

多年来,自给自足的农民和渔民的儿女们不断创造着自己最精湛的制作技术。
在撰写有关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的文章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个故事在今年7月将年满100岁的马哈蒂尔的一生中已经完成。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这是他新书的封面上的照片,书名很有挑衅性。
一位接近百岁的老人写了一本书,名为《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Capturing Hope: The Struggle Continues for a New Malaysia)出版商介绍说,这本书的故事始于马哈蒂尔的退休,这终于让他有时间去追求他关心的问题,例如“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和战争的犯罪化”。但马来西亚的问题很快将他拉入了民众的漩涡。

马来人的困境
大约在执政前11年,即1970年,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出版了一本名为《马来人的困境》的书,他在书中强烈批评马来人民,指责他们懒惰并满足于他们的国家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尽管他们的国家具有进步和繁荣的潜力。
他在一些采访中说道:“担任总理23年后,我意识到马来人面临的根本问题(我在《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中概述过)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其中一些问题现在并没有比我开始谈论它们时更接近得到解决。”
马哈蒂尔接任总理后,面临着一个困境。他的国家正饱受经济状况恶化的困扰,约7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民族、语言、文化和宗教纷争不断,治理和政治纠纷不断。
船长的船帆仿佛顺风而行,他像离弦之箭一样出发去实现他的目标,正如那句口号所说:“一步失足,后步弥补”。

马哈蒂尔意识到总理是马来西亚政治体系中最有权力的人物,他试图通过让总理参与所有决策和后续行动,甚至是最细微的事情来确立这一点,以便这成为其他官员的工作方法。
他在回忆录中指出,他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这一点,日本人注重最小的细节以取得最好的结果。他强调,这会对工作流程的速度产生负面影响,但速度源于精通。
他还提到,他如何干预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但他——最了解马来人的性格——想让他们学会热爱主动并承担责任。有一次,他发现首都的路灯柱被忽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便介入修复。当他发现小吃摊破坏了城市街道的外观后,他还介入了小吃摊的布置。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封建文化抬头,他对宰相的奉承和未能反对其决定表示不满,并禁止以宰相的名字命名任何街道或政府设施。
宽容和尊重的价值观对马哈蒂尔来说也尤为重要,他说,上任后,他并没有像政坛的惯例那样因为员工工作不力而调动他们,而是通过赢得他们的忠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他继续说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更换团队并不能保证新员工会更优秀,也不能保证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身份
伊斯兰教塑造了马来西亚马来人的民族认同,伊斯兰教与马来西亚国家紧密相连,马来西亚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所有马来族成员均为穆斯林”。
宪法将马来人定义为“讲马来语并遵循马来习俗和传统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已成为马来文化的载体,践行伊斯兰教的仪式和律法,如祈祷、戴头巾等,已成为马来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日常正常行为。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从这一坚定的信念出发,在其回忆录《伊斯兰与伊斯兰化》一章中说道:“我们完全有权将马来西亚描述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和马来西亚政府的伊斯兰化从未受到争议。”
他补充说,在马来西亚接受伊斯兰价值观并宣布成为伊斯兰国家期间,国家和平稳定,国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展壮大。
1981年上台后,马哈蒂尔力图树立一种以弘扬伊斯兰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公共生活为基础的模式。他还寻求加强与国际伊斯兰机构和组织的联系,这些机构和组织在马来西亚建立了许多教育、经济和文化项目。
他在位期间,政府扩大设立伊斯兰银行和伊斯兰公司,各邦积极兴建宗教学校,议会颁布了许多符合伊斯兰教法规定的法律。

然而,尽管如此,这位马来西亚领导人重申,他的政府并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伊斯兰教法,而是遵循伊斯兰教义,在这个多宗教国家倡导所有人的正义,并使其远离冲突和不安全。
然而,在马哈蒂尔的思想中,将该国描述为伊斯兰国家具有价值观而非立法层面的意义,他主要关注伊斯兰教的本质、内容及其道德和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对马来西亚社会构成的广泛理解,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
另一方面,他多次对一些学者对宗教裁决的某些解释表示失望。他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热衷于将伊斯兰法律强加给非穆斯林,“如果可能的话,会使用武力,但这不会让伊斯兰教受到其他人的喜爱”。他说,这促使他——以及他参与政治工作——研究宗教并理解其文本,以应对这些被广泛传播的思想。
马哈蒂尔在他的回忆录中用了整整一章来讲述他作为一名穆斯林在穆斯林社会中的成长经历。他指出,有一段时间,他的内心对伊斯兰教及其教义充满了怀疑和困惑,但正如他所描述的,这也是一种深刻信仰的开始,通过这种信仰,他认识到了这个宗教的崇高和伟大。
在这一章中,他详细地介绍了马来西亚社会生活的细节以及与宗教教义的联系,同时他谈到了他自己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现实的理解。
他认为,穆斯林今天所处的“悲惨境况”部分是由于他们无所作为或很少采取行动,他强调,国家必须尽一切努力自救,然后祈求全能的上帝给予胜利、力量和支持。
这位前马来西亚总理在他的著作或执政期间并没有提出直接的伊斯兰统治计划。相反,他关心的是激活伊斯兰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并专注于其战略概念以及如何在多民族、多宗教社会生活中实际应用它们,同时充分了解地区情况和全球政治趋势。

马来西亚的复兴与最大的挑战
在马哈蒂尔执政的几年内,马来西亚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收入增长了数倍,年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增加到1.6万美元,贫困率降至4%以下,失业率降至3%以下,外汇储备从30亿美元增至980亿美元,出口额从约150亿美元跃升至2000亿美元。
马哈蒂尔制定的马来西亚复兴计划主要围绕三大主轴:教育、制造业以及为前两者服务的社会轴心。
这些轴心是由基于清除国家腐败、提高效率和维护廉洁的价值契约支撑的,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这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真正的温床。

秘诀在于教育
马哈蒂尔的哲学基于教育,即教育不仅限于获取知识,更是建立良好人格的基础,其特点是自信和领导才能。
政府为教育划拨了巨额预算,估计有些年份甚至占到了一般预算的四分之一,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之后的政府都维持了这种局面。在2025年的预算中,马来西亚政府为教育拨款约650亿令吉(140亿美元),是今年国防和军事预算(43亿美元)的三倍多。
马哈蒂尔政府致力于消除文盲和学习语言,并以国家资金为教育任务和奖学金开辟道路。数十万学生被派往西方大学,目的是学习西方的经验并将其带到自己的国家。
此外,政府注重职业专业培训和科学研究,加强研究中心与大学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工厂、金融和经济机构合作,支持所有研究活动。
尽管马来西亚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成功,但马哈蒂尔经常表示失望,因为许多马来人没有达到很高的实际成就,他对于“未能改变马来人、塑造新马来人、并为他们提供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和在国家中应得的地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感到遗憾。
马哈蒂尔将此归因于他在发展教育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育过程中使用的语言问题。他与马来民族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以将英语引入数学和科学课程。

他在处理宗教教育方面也面临挑战,学校的宗教教育课程由“宗教中心”监督,而该中心负责监督该国的所有宗教活动和事件,这导致了他们与教育部在学校教授伊斯兰教义的机制上产生重大分歧。
马哈蒂尔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挑战或许是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需要平衡而精确的政策。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占总人口的近70%,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22.4%,马来西亚印度人占总人口的6.5%。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文化和传统。因此,难题在于如何将这些种族的孩子聚集在同一个教育机构中,以便他们接受统一的教育课程,而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和他的政策能够做到这一点。
马来西亚多元种族都有殖民历史。在马来西亚殖民时期,英国试图篡改该国的人口结构,当时该国绝大多数人口是穆斯林,因为殖民主义带来了大量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到马来西亚工作。
1957年独立后,马来西亚社会由三大族群组成:马来穆斯林占总人口的55%以上,华人占30%以上,其余为印度人,其中大多数来自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
当时的马来穆斯林领导人必须适应新兴国家的新社会形态,因此他们建立了一个基于国内不同种族之间合作的政治体系,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但这当然并不意味着适用伊斯兰教法的规定,除了穆斯林的个人地位,就像其他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一样。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拒绝这种政府形式,并呼吁实施伊斯兰法,但未能成功地将其愿景强加给国家。即使在联邦政治体制允许其在赢得选举后执政的州属,如登嘉楼和吉兰丹,该党也无法实现其愿景,因为联邦政府竭力阻挠。
该党一直处于反对派地位,并且只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政府事务。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该党在推行伊斯兰教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通过了一些裁决和决定,例如禁止酒精广告和增加伊斯兰学校的数量。
迈向制造业
马哈蒂尔领导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上任后就建立了以“马来西亚工业公司”(HICOM)的成立为代表的政府监管制造业的机制。
马哈蒂尔的理论以“向东看”的原则为基础,他自1982年起就一直奉行这一原则。马哈蒂尔还寻求从重工业入手,因为该国在这一领域具有潜力,并且有友好国家承诺提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效率已经下降,特别是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这项政策始于建立四家大型工厂,分别生产钢铁、水泥、罐头和马口铁,以及一家汽车厂,该汽车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纯马来西亚汽车——宝腾(Proton)。这项政策及其理念基于马来人参与塑造国家未来的必要性。这些工厂及其分支机构吸收了当地40%的劳动力。
据报道,在此期间,马来西亚共建立了超过15000个工业项目,总资本达2200亿美元,为马来西亚人民提供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如此巨大的质的飞跃总是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为什么这位领导者比其他人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其中有阴谋?这个人在国际关系中是否扮演着一个隐藏的角色?是否需要外部支持才能继续执政,实现某个政党的目标?
对于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的批评者来说,阴谋论思维并不新鲜,正如我们所说,围绕马哈蒂尔人格的争议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出现在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存在,至今仍未结束。他的反对者提出了许多分析,对他为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这里有必要指出这样一个论点:马哈蒂尔时代的马来西亚复兴不过是东西方冷战的一个齿轮。
一些人认为,马哈蒂尔取得的这一成功不过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在该地区野心的阴谋,美国不断推动地区盟友向马来西亚市场注入投资资金,并敦促他们将成功经验和大公司工厂转移到马来西亚。
但马来西亚并没有支持西方阵营,因为它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同时与西方和东方阵营都保持着外交关系。自1974年以来,它是东南亚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复兴时期的军队和防御在哪里?
这里我们回到讨论开始时提出的观点,即马哈蒂尔重视教育而不重视军事和国防,他的反对者利用这一点来证明他们的理论的有效性,即马来西亚的复兴是在西方赞助者的密切关注下实现的,西方赞助者不允许马来西亚发展武器和军队,而是将这一任务交给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
马哈蒂尔在《见证时代》节目中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他们发现美国向马来西亚出售的F-16战机没有基本代码和完整编程,因此马来西亚无法享受该战机的所有能力,包括作战能力。
他补充说,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他们想使用这些飞机对抗任何国家,就必须返回美国,并强调将其用于战斗的决定仍然取决于美国人的意愿,面对这样的现实,马来西亚人发现这些飞机给他们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在阅兵式上使用它们。
因此,马来西亚寻求通过年度会谈和高层互访来加强与中国的安全和军事关系与协调,自2015年以来,它甚至开始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并谨慎地购买中国的国防系统和武器。

安瓦尔·易卜拉欣:学生与老师的冲突
1982年,安瓦尔·易卜拉欣接受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的邀请,加入巫统及其政府。事实证明,这一举动是一个明智的政治决定,易卜拉欣迅速晋升,担任过多个部长职位,并在1993年至1998年间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和副总理。
1998年,《新闻周刊》将安瓦尔·依布拉欣评选为“东亚第一人”,他在马来亚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极高的人气。然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与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在实施经济复苏措施方面存在分歧。
1998年9月,安瓦尔·易卜拉欣被解职并被指控多项罪名,包括行政和财务腐败。在随后备受争议的审判中,他否认了这些指控,认为这些指控是出于政治动机,旨在结束他的职业生涯。
后来他因腐败罪被判处6年监禁,一年后又因道德案件指控被判处9年监禁。2004年末,即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卸任总理一年后,马来西亚最高法院推翻了最后的裁决,释放了安瓦尔·易卜拉欣。
但重返政坛后,他在前总理纳吉布拉扎克执政期间(2009-2018年)再次入狱。两次指控都是“卷入道德问题”,而安瓦尔坚称,他被监禁的动机始终是“政治性的”。安瓦尔重启政治生涯,竞选议会席位并于2018年10月当选。

讨论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和安瓦尔·易卜拉欣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冒险的举动,因为两人的关系在极度的爱、敌意和仇恨之间摇摆不定,然后是宽恕、宽容和重新结盟,然后是政治限制所导致的分离。
马哈蒂尔在其著作《医生当家》中用了两章来描述安瓦尔·易卜拉欣,第一章讲述了安瓦尔加入执政党巫统的过程,详细介绍了安瓦尔的性格和知识素质,称他很有“气场”,有很强的号召力。
他形容他“博览群书,能够引用许多哲学家的名言,并且精通马来语,喜欢在演讲中使用文学语言”。尽管他使用的大多数术语都让人不得不查字典,但他的修辞风格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能够与国内外的学者交流。
他详细地谈论了他的对手,称其“在公众场合树立了引人注目的形象,其看似自由主义的思想让美国和西方记者大吃一惊,并安排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每年访问马来西亚,他们认为他是一位自由民主的政治家,所以爱戴他。同时,他还与伊斯兰世界的一些伊斯兰活动人士保持着联系。”
他谈到安瓦尔的吸引人的能力,说他能够表现得非常光鲜亮丽、迷人,能够赢得大家的认可。
这种奉承并没有阻止他在多个地方攻击安瓦尔。例如,他说一些穆斯林坚持相信他关于同性恋指控的说法。安瓦尔具有惊人的说服能力,能够让这些人相信他是诚实的。
他又在别处揭发他,说他在公众眼中显得非常虔诚,甚至在入党之前就在国际上聚集了众多穆斯林追随者。
马哈蒂尔称,身边许多人都曾警告他,安瓦尔有野心,试图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树立个人声望,并频繁访问党支部和部门,接近官员。随后他表示,“尽管我并不十分担心,但安瓦尔迫使我下台的努力变得更加明显,我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马哈蒂尔在其书的另一章中谈到了其副手被指控同性恋的情况,并表示如果不是综合证据促使他果断决定解雇他并将他送上法庭,他不会相信这一点。
安瓦尔苦涩地说道:“他无疑是一位极具魅力的人,他懂得如何吸引人们支持他。我过去为他做的一切都被我忘记了。有些人以为我牺牲了他,把他关进了监狱,就好像他没有出庭受审一样。每次在书籍或文章中提到我的名字时,我都会被描述为将副手投入监狱的总理,但并没有提到他实际上受到了指控和审判。”
当马哈蒂尔与安瓦尔意见相左时,马哈蒂尔并不是安瓦尔的朋友。2004年安瓦尔获释后,一位美国记者问他安瓦尔是否可以成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讽刺地回答道:他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以色列总理!
另一方面,安瓦尔讨论了他与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之间关系波动的原因,将其归因于马哈蒂尔的顾问担心如果他在担任副总理期间担任总理一职会带来危险。但他承认,无论马哈蒂尔犯过什么错误,他都在马来西亚的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表示,他与马哈蒂尔关系密切并支持他,而后者不断攻击他,但他说“他们之间的分歧不应该演变成敌意”。

对抗一位对手以及安瓦尔·易卜拉欣的回归
马来西亚人还记得2018年5月的选举,当时两位候选人再次与同一个对手——总理纳吉布·拉扎克对决。此次选举中,由马哈蒂尔·穆罕默德领导的“希望联盟”代表的反对党获得了总共222个席位中的113个。
一些观察人士表示,马哈蒂尔·穆罕默德认为,部分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认为他应对国家局势负责,特别是纳吉布时代的腐败问题,他应该付出代价。
另一方面,马哈蒂尔正在思考如何恢复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并与前任的失败和腐败划清界限。他经常反对政府的政策,但却被边缘化。或许他感到受到了侮辱,并向巫统提出辞呈,但纳吉布却做出了严厉的回应,使他边缘化并疏远了他的支持者。
马哈蒂尔在大选前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2003年他决定退出政坛,他选择了阿卜杜拉·巴达维作为自己的继任者,但他却偏离了道路。“当时,我离开了执政党,并发起了一场反对他的运动,直到他被推翻。他的继任者是纳吉布,我以为他会像他的父亲阿卜杜勒·拉扎克一样,是一位独具慧眼的领导人。但可惜的是,他和他完全不一样。他认为有了钱他就能做任何事,但因为他没有钱,所以他就偷了钱。我多次试图劝告和引导他,但无济于事。我别无选择,只能反抗他。”
他感到自己的政治遗产岌岌可危,于是力挽狂澜,凤凰涅槃,重返政坛。93岁时,他领导了反对派抗议活动,并决心向纳吉布进行报复,即使这意味着与他的前对手安瓦尔·易卜拉欣结盟。
在这个阶段的阵痛中,“希望联盟”诞生了,其中包括安瓦尔领导的人民公正党、代表华人的民主行动党、伊斯兰教党国家诚信党和马哈蒂尔创立的土著团结党。
马哈蒂尔重返总理宝座,但这一次他欠了昔日对手,因此与反对党达成的联盟协议规定,如果马哈蒂尔赢得大选,他将执政两年,然后移交给安瓦尔,但他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表示“这将是在我完成此行使命之后”。
担忧变成了现实,马哈蒂尔违反了权力交接规则,联盟领导人开始抱怨,直到2020年2月,决定性时刻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来,马哈蒂尔辞职,联盟瓦解,国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时期。
在此期间,巫统重新执政,穆希丁·亚辛被任命为总理。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穆希丁经历了数月的动荡,失去了议会的多数支持,最终辞职。
2022年10月,他的继任者伊斯梅尔·萨布里·雅各布宣布提前举行选举,预示着这位文艺复兴缔造者的彻底垮台。他53年来首次失去议席,在其大本营的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四,其政党没有赢得任何议席,而安瓦尔·易卜拉欣则以压倒性优势成为马来西亚第十任总理。
最后,我喜欢一位作家的一句话:“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写道:‘历史会善待我,因为我打算自己书写历史。’” 丘吉尔其实是在去世前就写下了自己的历史,所以他对自己是公正的,也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至于马哈蒂尔,他已经活得足够久,见证了历史对他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