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伊朗国内的目光都集中在伊朗与美国的核谈判进展上,越来越清晰的迹象表明恢复2015年伊核协议的可能性,或者达成新的谅解以拯救伊朗脱离其自2018年特朗普退出该协议以来不断加剧的经济危机,

该协议规定国际社会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以换取对其核计划的限制。

随着媒体或外交声明的泄露,伊朗国内的反应不断升级,背景是该国艰难的经济现实和生活压力促使其公民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哪怕是以极其谨慎的方式。

在第三轮谈判前,德黑兰和华盛顿之间出现了和解的机会 (通讯社)

无声的期待

在德黑兰,情况就像在马什哈德和伊斯法罕一样——人们无论是在市场的人行道上、在排队购买面包时还是在家庭餐桌上,都在讨论此次核谈判的细节。有些人希望迅速取得突破,有些人则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令人失望的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人处在一种无声的期待之下——希望从未离开,但信心也已不如过去。

“我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40岁的政府雇员礼萨在谈到这场谈判时这样说道。他还补充称,“多年来,我们一直希望达成一项协议以改善我们的处境。如果真的有希望解除制裁并改善我们的生活,那就让他们重返谈判桌吧。但如果无法获得保障,那么任何协议都将毫无意义。”

这种疲惫与希望交织的语气,可以代表半岛电视台记者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街头观察到的普遍情绪。

而经济学院的大学生莱拉则谈到了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我不想一辈子生活在制裁和孤立之中。我们想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生活。如果谈判能够实现这一点,我表示支持,但我不想再被欺骗了。”

莱拉代表了广大伊朗青年的立场——他们将这项潜在的协议视为该国通向世界的窗口、通向更加开放的生活的机会,但他们也对无法兑现的承诺保持谨慎。

失去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与美国关于伊朗核计划的第二轮会谈已于4月19日在罗马结束。

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表示,此次会谈富有建设性,并计划通过阿曼苏丹国的专门团队进行技术谈判,以建立协议的总体框架。他还透露,德黑兰和华盛顿同意在未来几天内恢复专家级别的技术会谈。

阿曼方面调解了伊朗外交部长与美国中东特使史蒂芬·威特科夫之间的会谈。

另一方面,市场内的菜贩哈桑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们不是靠空谈活下去的。每次听到关于谈判的消息,美元就会飙升,物价也会上涨。人们对各方都失去了信心。我们要的是成果,而不是口号。”

德黑兰南部的家庭主妇纳尔格斯则表达了直接务实的立场,她强调:“我不在乎谁来签字或和谁一起签字。我只希望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而不用担心电费账单。如果协议能实现这一点,那就让他们今天签字,而不是明天。”

纳尔格斯的观点经常被人重复,特别是在经济不稳定的地区。

 

不同的意见

相比之下,年轻的政治活动家阿里认为谈判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对此,他解释称,“我们需要真正的内部改革。这项协议或许能够打开大门,但它并没有解决腐败或管理不善的问题。我们必须有改善民生的内在意愿,而不是仅仅等待来自外部的解决方案。”

伊玛目萨迪克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他声称:“我们以前尝试过这类协议。我们签了字,然后他们又撤出了。信任是一个错误,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必须以强势姿态进行谈判,而不是无缘无故地做出让步。”这里表露的保守派观点是:原则上不反对谈判,但却要求谈判不应以牺牲“国家稳定”为代价。

从这些声音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伊朗街头对谈判的立场并不统一,而是基于个人经历、意识形态取向和经济状况的混合体。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势已经变得极其困难,任何突破——即使是部分的突破——都可能充满希望,但这种希望并不容易表达,因为近年来,这种希望一直被厚厚的谨慎所笼罩。

没有什么比市场角落里的小贩所说的一句话更能够概括伊朗街头的态度了:“我们靠希望活着,但我们无法光靠希望活下去。”

4月12日,伊朗与美国的首轮核谈判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阿拉格齐会见了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

伊朗外交部称,在会谈期间,位于不同大厅的两国代表团共4次交换信息。伊朗外交部解释称,两国代表团通过阿曼调解方交换了“两国政府对伊朗和平核计划和解除非法制裁的立场”。

尽管美国多次称此次会谈是直接的,但伊朗方面坚称,此次会谈是以间接方式进行的。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