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后,曼谷会不再喜欢摩天大楼吗?
在曼谷市中心这座熙熙攘攘的大都市里,梅蒂尼·普瓦蒂斯(Methinee Phoovatis)注视着一台小型电脑屏幕,希望能找到幸存者的迹象。
在梅蒂尼周围,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厅(DDPM)的其他成员协调数十名救援人员沿着通往巨大废墟的小路前进。
救援队轮班工作,在水泥和钢铁堆下搜寻任何生命迹象。
防灾减灾厅的计划和政策分析师梅蒂尼告诉半岛电视台:“我们只是希望出现奇迹,有些人还活着。”
3月28日,曼谷发生7.7级地震,四天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梅西尼和她的同事找到幸存者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帮助人们。希望他们还活着,”她站在一块白板旁说道,白板显示,在这座尚未完工的30层建筑的废墟下,仍有73人失踪。这座建筑原本是泰国国家审计署的办公楼。

此次袭击泰国首都的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公里(6.2英里),属于浅层地震,这加剧了地表的冲击波。
尽管距离缅甸震中超过1200公里(750英里),地震仍使曼谷陷入瘫痪。地震中,缅甸已造成数千人死亡。这座拥有1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建筑物摇晃颤抖,惊慌失措的居民纷纷涌上街头寻求安全。
一个月后,泰国首都的生活恢复了正常。
但数十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审计办公楼倒塌现场)以及3月28日事件的震惊,引发了曼谷部分居民对这座世界第12高城市的高层住宅安全性的担忧。

“人们在尖叫”
哈利·杨(Harry Yang)住在一栋41层大楼的九楼,突然感到恶心,公寓里的灯也摇晃起来,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我跑到阳台上,一切都在摇晃,”这位29岁的年轻人说道,他从出生起就把曼谷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说,“人们都在尖叫。”
冲下消防楼梯时,哈利·杨立刻想到了住在曼谷另一栋高层建筑32层、行动不便的年迈父亲。
他的父亲是一名古董商,虽然他在地震中毫发无损,但地震摧毁了他的许多古董,让他心生恐惧。
哈利·杨说:“我父亲68岁了,他的腿有问题,他需要爬下楼梯才能到达一楼。”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害怕。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片段显示,曼谷正在摇晃,建筑碎片坠落地面,摩天大楼的无边际泳池里水流如注。

地震发生时,拉帕普奇·勒萨查南特(Lapaphutch Lertsachanant)正在她位于27层的公寓里。
拉帕普奇说道,“那栋楼真的在左右摇晃。那一刻我真的感觉那栋楼好像要被切成两半了。”
“我真的以为自己活不下来,”她补充道,回忆起自己多么渴望和丈夫最后一次通电话。“我以为我能和他说最后一句话。他会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伴着我。”
尽管东南亚地区发生地震很常见,但缅甸此次地震(造成3700多人死亡)和曼谷的强烈地震的规模却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台湾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王昱表示,缅甸正处于构造断层线——实皆断层上,3月28日的地震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走滑断层引发的。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走滑断层是指两块板块水平错动的构造断层。该机构报告称,自1900年以来,在3月28日缅甸地震震中250公里(155英里)范围内,还发生了六次7.0级或以上的大地震。
王昱解释说,曼谷建在一个不稳定的土壤盆地上,这会加剧地震的影响。
他说:“当地震波从外部传入盆地时,地震波的振幅就会增大。”
但曼谷市中心这栋建筑倒塌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曼谷其他建筑均未遭遇如此灾难性的倒塌,尽管许多建筑遭受了结构性损坏。泰国官员已启动调查,以评估该建筑是否遵守了适当的建筑规程。

“抗震设计”
泰国于1997年首次出台建筑抗震法规。2007年,新法规规定,在曼谷等高风险地区,高度超过15米(49英尺)的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高达7.0级的地震。两年后的2009年,泰国公共工程和城乡规划部出台了全面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根据这些建筑和工程法规,人们开始质疑曼谷这座即将建成的建筑物怎么会倒塌。
地震发生后不久,曼谷市长查察·西提潘(Chadchart Sittipunt)表示:“我认为我们需要找到根本原因,这样至少我们可以吸取一些教训,并改进建筑法规。”此时,地方当局正前往泰国各地对建筑物进行检测,评估其结构是否仍然稳固。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都被认为符合安全标准。
4月3日,地震发生仅六天后,曼谷市政府宣布曼谷除建筑物倒塌现场外,“灾难状况”结束。

灾难发生已一个月,但一些居民仍然感到担忧,因为高层住宅的表面裂缝和其他损坏加剧了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尽管工程师宣称他的公寓可以安全居住,但32岁的瓦鲁特·蓬萨皮帕特(Varuth Pongsapipatt)发现公寓墙壁上出现的一系列裂缝让他感到有点不安,但他正在努力应对。
他告诉半岛电视台:“这确实很可怕,但对建筑物结构没有影响,所以没事。”
拉帕普奇说,地震后,她所住公寓的电梯无法使用,她被迫搬到父母家住了将近三个星期,而且她并不急于回到她位于27楼的住所。
她说,“我觉得回到高楼里居住不安全。”
哈利·杨说,他的父亲拒绝回到位于32层的家中,担心会发生余震。
杨本月早些时候告诉半岛电视台,“我父母非常担心。自从地震发生以来,我爸爸一直住在酒店里。”
反应迟缓
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NIDA)在地震后进行的调查发现,约68%的受访者担心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令人担忧。
杨说道,“我更关心房价。”
他说,“我认为这将对房地产市场和消费者信心产生重大影响。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搬出去。”
地震发生后,泰国金融分析师预测,公寓销售可能会受到冲击,潜在买家在购买曼谷高层建筑之前会三思而行,这将给该国房地产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曼谷邮报》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3月28日的地震预计将为低层住宅带来意外之财,因为人们认为低层住宅受地震影响较小。这一趋势将与2011年的情况类似,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洪灾导致购房者更青睐公寓而非低层住宅。”

地震还暴露了泰国紧急预警系统的严重缺陷。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应该让泰国公众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但预警信息每次只能分批发送20万条,这造成了瓶颈,减慢了这个拥有近7200万人口的国家的通信速度。
哈里·杨说,他和父母都没有收到任何紧急响应信息。地震发生后,他们被迫在网上搜索信息。
地震发生数周后,曼谷居民拉帕普奇也表示她从未收到任何紧急信息。
“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能提醒我们的系统,”她说。“泰国的每个人都应该查看这类通知,以便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的调查显示,近60%的受访者对预警系统的有效性表示担忧。据当地报道,泰国总理佩通坦·钦那瓦已呼吁升级该系统,将警报批次的广播容量提高到每次100万条。
尽管面临挑战,泰国在地震中仍然相对未受太大影响。
距离倒塌的30层建筑现场仅几米之遥的曼谷乍都乍周末市场在地震发生几天后就已经挤满了游客,而这些事件对于这座不夜城来说几乎成了遥远的记忆。
哈里·杨对此表示赞同。
他说,曼谷居民最初感到害怕,但这种感觉会过去的。
“最终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