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党七年间党产翻四倍,选举季重复补贴引争议

韩国的国库日渐呈亏空之际,两大政党(国民力量党、共同民主党)的总党产却逆势攀升,因为每逢选举,政党便能从政府获取重复补贴。正因如此,本应对税收的使用进行监督的政党被指“用纳税人的血汗税金理财”,备受诟病。
据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和企划财政部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民力量党总党产在2017年为423亿韩元,到去年已激增至1199亿韩元,增幅近3倍;同期共同民主党党产总额从57亿韩元飙升至657亿韩元,增长近12倍。两党的党产之和在过去七年膨胀近四倍。

从资产构成看,国民力量党2023年的不动产(土地·建筑)占比78%,现金存款占10%;共同民主党不动产占36%,现金存款高达61%。另外,两党均曾于2020年前在汝矣岛地区购入党部大楼,若计入房价涨幅,实际资产规模更为可观。
政党资产暴增源于政府多重补贴。首先,在大选或国会选举(比例代表)年,得票率超15%的政党可获全额选举费用报销(补偿金),该制度始于2004年国会选举时期。另外,政党在选前还能根据议席数领取“选举补贴”,此项制度设立于1991年。这意味着,每逢全国性选举年,政党既能报销选举开支,又能额外获取补贴。
因此,在2020、2022、2024等选举年份,政党资产均出现过显著增长。以2022年大选为例,国民力量党当年共支出426亿韩元选举经费,其中93%获得报销资格,共拿到395亿报销款,再加194亿选举补贴,最终净赚163亿韩元;民主党支出488亿韩元,获432亿报销款,报销比例约为89%,另获225亿补贴,净利169亿韩元。若计入地方选举时对地方党部的补贴,政党实际获利更加可观。
这种竞选费用可以在支出后获得报销却还要另外发放选举补贴的模式被批为“双重支付”。选管委曾于2013年和2021年建议修订法律,要求“报销时扣除预支的选举补贴”,但政界对此无动于衷。
更有甚者,近期还有人指出政党选举实际存在“三重补贴”(民间组织“抓住税金小偷”的共同代表河承洙)。因为除选举费用报销和选举补贴外,政党每年还享有“常规补贴”(1980年开始实施),可用做人工和组织活动等经费,旨在保障政党稳定开展基本政治活动。去年国民力量党和民主党曾分别获得203亿和218亿韩元常规补贴。河代表警告,“重复补贴会诱发选举浪费,且利益集中于满足议席数和得票率等门槛的大党,会加剧小党边缘化”。
选举补贴本为提升选举质量,防止金钱选举并保障竞选公平。但与行政机构接受的严格国家拨款资金监管相比,对政党补贴的监管形同虚设。庆北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严基浩指出,“过度补贴破坏预算分配效率,必须彻查补贴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若6月如期举行提前大选,两党预计又将进账超百亿韩元资金,因为政府已于8日做出决议在本选举季发放524亿韩元选举补贴。在当前国库见底之际仍向争斗不休的政党输血的举动也因此被批浪费预算。2020、2022、2024等选举年(大选、国会选举)大党累计获超千亿韩元补贴,而这些恰是韩国财政赤字超过百万亿、位列史上前三的年份。
首尔市立大学税务系教授金宇哲(音)建议,“至少应追回中途退选候选人的补贴,对双重支付制度进行改革”,“本届大选各候选人应承诺返还结余补贴,或执政后推动合理化改制”。韩国国家财政研究所所长郑昌秀(音)指出,“国家财政已连续17年赤字”,“需限制政党补贴总额上限,同时增加对小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