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4月11日电】日本政府11日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应对粮食危机的《粮食供给困难事态对策法》运用方式基本方针。其中将大米、肉类等重要品类列为“特定粮食”,根据供应量减少两成以上等不同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对策,并要求农户增产或改种作物。在异常天气和俄乌冲突等引发供应担忧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保障强化措施将进入实施阶段。

会议还敲定了今后五年的农业政策方针《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力图确保粮食稳定。提出将大米出口扩大至约35万吨,接近目前的8倍。此外还设定了4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

基本方针提出,把特定粮食可能减少两成以上等情况视为“粮食供给困难征兆”,政府将要求农户和进口商确保供应。若出现价格飙升或囤积等现象则升级为“困难事态”,将要求制定并提交供应计划。若情况未得到改善,将指示更改计划,并呼吁拥有休耕地的农户等配合增产。

若情况恶化至国民无法确保最低限度的所需热量时,将要求改种高热量、高营养的作物。

《粮食供给困难事态对策法》已于4月1日施行,农户和企业若不服从提交计划的指示,将被处以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以下罚金。

特定粮食包括农林水产品中的大米、肉类(牛肉、猪肉、鸡肉)、小麦、大豆、油菜籽和油棕果、甜菜和甘蔗、生乳、鸡蛋等,以及加工品中的小麦粉、植物油、砂糖、饮用牛奶和乳制品、液蛋和蛋粉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