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射入特拉维夫:游戏规则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持续对抗代表着一个关键时刻:军事技术的极限和区域威慑概念正在同时接受考验。当数十架无人机和弹道导弹从伊朗腹地向以色列领土发射而来,并被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系统部署拦截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游戏规则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此,我们从最敏感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德黑兰和特拉维夫如何利用截然不同的工具、互相对立的理论和战术来发动这场战争,而这也代表着中东未来在冲突问题上的不同走向。
阅读更多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场冲突的新轨迹——地理因素与技术因素交织其中,战术考量与战略信息也交织其中。
从前几天发生的事件以及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交火来看,情况显然已不再仅仅是短暂的交火。相反,这是对双方军事技术水平的一场真正考验,也是对其作战理论的一次检验。或许这里最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伊朗是否已证明它已具备使用有效武器来威胁以色列内陆的能力?又或者说,最近的交火仅仅是一场更广泛的心理战的象征性展示?
伊朗袭击的技术层面
伊朗的回应始于发射约100架“沙赫德-136”和“沙赫德-238”无人机,这些自杀式无人机用于扰乱对方的防空系统,而非造成大规模破坏。随后,伊朗又向以色列发射了一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包括“流星-3”和“征服者-110”等型号,以及可能包括“霍拉姆沙赫尔”、“海巴尔·谢坎”等更新型号。这些导弹能够携带数百公斤重的弹头,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将以色列大部分地区纳入射程。

以色列防御系统面临的严峻考验
以色列使用了多层防空网络以反击这些袭击,其中包括“铁穹”系统、“大卫投石索”系统和可以拦截远程威胁的“箭式”系统,此外,以色列还得到了美国部署在该地区多个基地的“爱国者”系统和“宙斯盾”系统的直接支持。
尽管这些系统表面上成功拦截了大多数威胁,但一些导弹也的确穿透了这些系统,这就表明,当这些系统同时遭遇无人机和导弹的攻击时,其战术防御能力存在弱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军事分析师迈克尔·舍伯格指出:“伊朗未能通过更大规模的袭击压倒以色列的防御,这凸显了它实施有效大规模打击能力的局限性,并证实了以色列的防御系统仍然非常有效,尤其是在“爱国者”等美国系统的支持下。”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则解释称:“伊朗的袭击旨在扰乱和削弱以色列的多层防御,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力量或者进行道义上的回应。”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西方分析往往倾向于以色列的观点。此外,以色列军事审查机构的保密性和出版禁令使独立消息来源无法评估伊朗在以色列境内发动的袭击所造成的实际影响。
无人机与导弹:哪个更危险?
伊朗“沙赫德”无人机在非对称战争中具有显著优势。与导弹相比,它们价格低廉,并且能够低空飞行,因此难以被传统雷达探测到。此外,它们的广泛使用能够通过一种“饱和与分散战术”(Saturation and Distraction Tactic)来扰乱敌方的防空系统,并削弱其作战能力。这是一项军事术语,用于描述大规模、协同和定量的攻击,其目的是扰乱和分散敌人的防空系统,而不一定对其造成大规模破坏。这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巧妙战术,依靠数量而非质量,其瞄准的是敌人的防御心理,而不仅仅是其实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伊朗同时发射数十架无人机或导弹时,其目标不仅是让所有无人机都击中目标,而且还要同时使用大量目标以压倒敌人的防空系统。众所周知的是,有些无人机速度慢或者精度低,但雷达必须跟踪它们。昂贵的拦截导弹也被用于试图击落这些实体,而这最终会扰乱探测系统,导致它们无法拦截下一波可能到来的、更加危险或者速度更快的导弹。

然而,无人机的有效载荷相对有限,其打击目标的精度较低,尤其是在面对像“铁穹”这样的先进拦截系统时。因此,它们更多地被用作干扰和准备手段,而不是精确的毁灭工具。
另一方面,弹道导弹拥有巨大的破坏力。它们能够携带巨大的弹头,有时重达数百公斤,并且可以到达敌人的战略纵深。它们的使用发出了明确的威慑信号,并且威胁着军事和民用目标。
然而,这些导弹在财务和技术上都成本高昂,而且从伊朗境内发射这些导弹明显意味着局势升级,并可能被解读为全面宣战,这使得它们的使用更具政治敏感性。在这方面,一家风险分析公司的总裁、情报专家贾斯汀·克伦普指出,“伊朗导弹注重射程和速度,却牺牲了精度,这常常导致它们错失军事目标,并击中周围的基础设施或建筑物。”
对比后的结论
无人机是一种干扰和消耗性武器,而弹道导弹则是战略威胁的先锋。两者功能各异,但导弹在以精准且直接的速度使用时,其威力最为巨大,就像上一轮袭击中发生的情况那样。
显然,伊朗采取了双重策略:首先,发射无人机分散对方防御系统的注意力,然后集中发射导弹,以测试其防御系统的韧性。这一顺序揭示了伊朗精心策划的战略——他们重“量”轻“质”,并试图在以色列的防御系统上撕开缺口。
《商业内幕》的一篇报道指出,伊朗的袭击“不仅仅是武力展示,而且很可能是为了测试以色列的‘箭’式防御系统应对同时发射的导弹的能力。”
伊朗的得与以色列的失
可以说,伊朗在战略上实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目标:
- 伊朗展示了其从本土深入进攻以色列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代理人战争。
- 它迫使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全力运转,这是其首次大规模作战测试。
- 这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伊朗仍然掌握着主动权,并非像外界之前认为的那样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以色列则遭遇了相对尴尬的局面。尽管以色列宣布在击退袭击方面取得了“非凡的胜利”,但据透露,一些导弹和无人机穿透了它的防御系统。这可能会影响以色列公众对其防御系统的信心,尤其是在未来再次发生袭击的情况下。

我们是否正在见证新的交战规则?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这一轮战斗表明交战规则发生了明显转变。伊朗不再躲藏在其代理人身后,而是使用导弹和无人机从其领土直接发动攻击,尽管这种攻击是经过权衡的。另一方面,以色列已经证明自身仍然拥有多层防御能力,但并非完全坚不可摧。
更危险的是,这场对抗并非凭空产生。迄今,每一次的打击都考虑到了美国的考量、俄罗斯的立场、海湾地区的能源上限以及红海的威胁。
最新一轮打击表明,伊朗的军事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宣传工具。无人机已经成为一种战略干扰武器,导弹也携带着强大的威慑信息。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被解决。这场冲突已经变成了一场博弈,任何下一轮打击都可能突破“权衡”的逻辑,并导致局势大幅升级。
我们当前目睹的不仅仅是两支军队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军事派别之间的战争:其中一派主张毁灭性打击战(以色列),而另一派则主张长期消耗战(伊朗)。
为了在更广泛的框架内理解这场对抗,就有必要思考以色列和伊朗这两个军事派别之间的根本区别。仅仅分析双方拥有的武器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其背后的作战理论。
以色列和伊朗是如何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作战的?
随着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紧张局势的升级,以及双方在国家层面上互相实施前所未有的打击,双方的军事战略性质也表现了根本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战争不仅仅是导弹和无人机的战争,更是两种不同军事派别之间的战争:毁灭性打击与渐进式消耗。
以色列:“毁灭性打击”理论
以色列是“先发制人的毁灭性打击”理论的典范。其军事原则是“不要放任威胁,而要先发制人地采取武力打击”。在最近的袭击中,我们见证了这项原则的生动展现,并可以将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精确轰炸伊朗腹地的军事和核设施。
- 向国内外传递双重信息:卓越的情报和空中力量,以及跨越红线的意愿。
- 此次袭击的目的不仅是回应,更是重塑威慑平衡,并强加新的平衡。

伊朗:“渐进式消耗”理论
相比之下,伊朗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它并未寻求在武力或直接性上予以对等的回应,而是采取了渐进式、分散式和长期性的应对措施,其具体步骤如下:
- 首先,它使用相对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来迷惑对方的防御系统。
- 随后,它实施了有限度的导弹攻击,以免激怒国际社会,或使局势达到无法遏制的程度。
- 它为升级敞开了大门,却没有明确说明其升级手段。
伊朗的这种做法是一种耐心的消耗策略,主要依靠时间、心理压力以及对以色列威慑有效性的质疑。
两种模式的对决:哪一种能够胜出?
可以说,毁灭性打击迅速而可怕,但其政治风险极高,并且需要长期的外交掩护——以色列的情况正是如此。另一方面,消耗战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并不能保证立即产生威慑力,而是需要长期的战略耐心,尤其是在国家内部和经济都受到侵蚀的情况下。
然而,这一轮的战争证明,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不再是代理人战争或者遥远的战线。如今,这是一场公开对抗,是一把挥舞的利剑与一支长矛之间的对峙。最近的升级表明,伊朗的军事技术已不再仅仅是宣传或理论上的威胁。无人机虽然是干扰和消耗性的武器,但也已证明其能够扰乱防御。另一方面,弹道导弹则传递了强有力的威慑信息,并证明以色列领土已不再处于直接火力范围之外。
一些分析家和战略家或许认为冲突的结果尚未确定,但不可避免的是,每一次打击都经过了华盛顿、莫斯科和地区各国政府的精心权衡。我们所见证的并非两军之间简单的交锋,而是两大军事派别之间的对抗。以色列押注于“毁灭性打击”以迅速解决问题,而伊朗的“长期消耗战”则押注于时间和持续施压。
随着伊朗敢于从其领土发动直接攻击,世界见证了该地区交战规则的转变。这重新定义了威慑的概念,并将该地区推向了变革的边缘,而这种变革或许无法通过“权衡”的逻辑来解释。然而,随着事态的加速发展,问题已不再仅仅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而是这些新的规则在未来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