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史上最敏感的升级时刻之一,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周一发表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声明,宣称以色列“控制着德黑兰的天空”,并声称,以色列深入伊朗的“道路现在已经铺好”。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中东地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并明确表示要消除伊朗核计划,防止伊朗拥有弹道导弹,甚至暗示德黑兰政权可能垮台。

除了内塔尼亚胡言论中的军事兴奋之外,这一声明表明以色列的威慑逻辑,甚至其战略结构发生了质的转变。以色列的言论不再局限于“威慑和先发制人防御”的框架,这一原则几十年来一直指导着特拉维夫处理伊朗核计划的行为。事实上,内塔尼亚胡的声明表明以色列从预防性原则转向战略形成性原则,这不仅意味着阻止伊朗获得核能力,而且意味着从根本上重塑地区力量平衡。

军事层面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内塔尼亚胡的声明不能理解为对德黑兰领空的实际占领,考虑到伊朗的防御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一说法可能指出了一些更微妙的可能性。这可能意味着先进侦察行动或电子渗透的成功将使以色列能够从伊朗腹地收集重要情报。

这或许也表明,此前以色列的袭击已经击中了伊朗境内的目标,传递出一个信息:伊朗领空对以色列的行动“不再是禁区”。这些解读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该声明旨在展示以色列深入伊朗领土的能力,即使这并不意味着全面的空中控制。

以色列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南部的部分空袭(法新社)

心理战

内塔尼亚胡声明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场激烈的心理战的一部分。该声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象征性地侵犯伊朗主权和保护其领空的能力来羞辱敌人。它还试图向以色列公众保证,伊朗的任何回应都不会影响以色列的安全优势,以色列仍然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而且,此举意在恐吓邻国以色列有能力抵达该地区任何首都,从而加强以色列在该地区的威慑力。

内塔尼亚胡解释称,最近的袭击不仅针对雷达和军事设施,还针对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大楼。这次袭击不仅具有战术意义,还影响了该政权的心理和主权结构。以色列不仅在此传递优越感,而且还告诉伊朗,“我们可以在你们的观众面前看透你们的形象,分享你们的道德深度。”

声明指出,对“核目标”的系统性攻击证实,以色列并没有等待华盛顿的协议或绿灯,而是按照其认为的不归路前进。特拉维夫认为,伊朗核计划已无法通过谈判得到遏制,必须在实地予以拆除。

向华盛顿、世界和德黑兰发出多重信息

内塔尼亚胡的声明向各方传达了多方面的信息。它向华盛顿及其西方盟友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以色列仍然掌握着主动权,决定着该地区的游戏规则,并且有能力在不需要事先批准的情况下采取有效行动。与此同时,他还试图让德黑兰在其盟友和国内民众面前难堪,他说:“我们现在就在德黑兰上空,你们的防御系统和导弹反应都没有把我们击落。”这些信息强化了以色列作为一个能够挑战对手并触及对手最敏感问题的地区大国的形象。

尽管这一声明具有象征意义和心理力量,但并没有真正迹象表明以色列对德黑兰实施了空中控制。伊朗仍然拥有有效的防空系统,没有证据表明其领空安全全面崩溃。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伊朗屡屡遭遇安全漏洞,无论是无人机袭击、网络攻击还是知名人物遇刺,都表明伊朗安全机构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虽然这些漏洞并不构成“空中管制”,但却为内塔尼亚胡利用其挑衅言论提供了空间。

以色列袭击德黑兰沙兰油库,火光冲天,伊朗国旗飘扬(路透社)

威严而威慑的演讲

总而言之,内塔尼亚胡声称“控制了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天空”,这主要可以理解为一场心理战和道德战,是一种威慑信息,而不是直接军事意义上的“空中控制”宣言。这是以色列寻求培养的威望言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国内士气,确认以色列的威慑力,并刺激伊朗在升级局势中犯下潜在的错误。这一声明——无论其军事有效性如何——都反映了双方在从现实世界到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等多个领域持续冲突的动态。

内塔尼亚胡声明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直接提到伊朗政权可能“因战争而”垮台。也许以色列政治话语的这种转变将结束多年来伊朗政权与伊朗地区行为之间的隔离,将他们归为同一类别:敌人。

声称德黑兰政权“软弱”、以色列“正在走向胜利”,这不仅被解读为一种挑战,而且也是将目标范围扩大到核设施以外的前奏,甚至可能扩大到中央国家机构和指挥控制中心。

提前发表胜选演讲…特朗普在哪里?

随着昨天的声明,内塔尼亚胡的战时兴奋达到了新的高峰。自从两年前加沙遭受侵略以来,他最近经常谈论改变中东的问题。但这份声明却具有戏剧性,尤其是因为它是在德黑兰遭到枪林弹雨袭击的背景下发表的,仿佛是一次提前的胜利演讲。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如果内塔尼亚胡试图改变至少自二战以来建立在这些联盟基础上的中东,那么,鉴于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声誉,美国政府在这一切中的立场是什么?以色列总理是否在未经白宫知情和批准的情况下为所欲为?

种种迹象表明,内塔尼亚胡关于“控制德黑兰天空”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以色列和美国之间更广泛的战略协调背景下的产物——尽管是未经宣布的。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之间的这种深刻理解——可以被描述为一场“伙伴之战”——一直是两国对伊朗政策的核心原则,往往超越了官方外交言论。

美国总统发表了新的措辞激烈的声明,明确表示“伊朗核计划将被彻底消除”(路透社)

战略理解和美国掩护

在讨论两国当前的关系状况之前,或许有必要回顾一下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与伊朗政权的关系背景。美国总统对伊朗采取了明确的敌对路线,退出核协议,实施最严厉的制裁,然后暗杀圣城军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但特朗普并未发动全面战争,而是在经济、政治、网络等层面保持施压。

回到当前形势,包括哈德逊研究所在内的多份分析报告都表明,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之间存在一波未公开的协调行动。分析认为,特朗普决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内塔尼亚胡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有信心采取大胆举措。这种战略理解意味着特朗普将以色列视为挫败伊朗核野心的有效工具,而内塔尼亚胡则在华盛顿的暗中掩护下充满信心地采取行动。这种掩护不仅仅是政治支持,还扩展到包括情报和战术层面。

另一方面,《时代》杂志等知名媒体的报道证实,美国事先知道以色列的许多行动。尽管美国官员否认直接参与,但他们承认事先通知了,这强化了这些袭击是协调的或事先通知后进行的假设。另一方面,这种协调也并非没有美国政府内部的分歧。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强调了内部分歧,一些声音呼吁外交手段,而特朗普——尽管有这些保留意见——却支持内塔尼亚胡采取更加强硬的做法,这表明美国对潜在的行动有意识,可以转化为秘密协调。

战术绿灯和回旋余地

有证据表明,特朗普向内塔尼亚胡对伊朗采取行动开了战术“绿灯”。美国网站Axios报道称,特朗普告诉内塔尼亚胡,伊朗人“很强硬”,但并没有阻止以色列的行动。这意味着美国武器不需要打击,但华盛顿也不反对,这给了以色列有限的回旋和实施打击的空间。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不是美国的直接干预,而是政治和情报掩护,以便以色列能够自行发动袭击。

内塔尼亚胡讲话后仅数小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发出令人震惊的警告,明确表示“德黑兰人民必须立即撤离首都”。

这份听起来像警告的紧急声明,一方面体现了特拉维夫和华盛顿在关键时刻高度的协调;另一方面也表明,尽管白宫此前保证,除非美国人成为目标,否则不会直接参与战争,但白宫距离战场已经不远了。特朗普总统后来表示,他已离开 G7 峰会并返回华盛顿密切关注局势,而不是通过电话,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周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进展,美国总统发表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新声明,明确表示“伊朗核计划将被彻底消除”。

特朗普政府不再将核计划视为潜在威胁,而是一个必须彻底根除的项目(路透社)

这一表态明显从威慑论调转向了果断论调,表明特朗普政府不再将核计划仅仅视为潜在威胁,而是一个必须彻底根除的项目。这体现了以色列对伊朗安全原则的完全一致。特朗普的讲话从警告语气转变为类似于预先批准计划中的破坏性行动的语气。这一声明似乎与最近的袭击事件无关,而是对袭击事件的补充,体现了美以两国的统一愿景,即谈判不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剩下的办法就是用武力强加事实。

“伙伴之战”是战略现实

最终,美以之间的谅解超越了官方的言论,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监督和指导模式。特朗普政府提供情报和政治掩护,而以色列直接发动袭击,以避免美国任何公开和直接的干预。这种模式有力地证实了这样的假设:“伙伴战争”一词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描述,而是建立在紧密的隐性协调和精心计算的时间基础上的战略现实。这种动态使得内塔尼亚胡能够发表“控制德黑兰的天空”等大胆言论,而他与最强大的盟友在广泛的谅解框架内开展行动,这一事实也为他提供了支持。

简而言之,以色列总理之所以发表激烈言论,宣称要改变政权并改变中东的面貌,是因为他要确保国际社会的支持并阻止安理会对以色列采取任何行动。

内塔尼亚胡似乎是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军事承包商,他长期以来一直痴迷于在伊朗核设施建成之前对其进行打击。他并不寻求美国的公开授权,而是在美国的保护伞下行事,确保特朗普在政治上保护他,并防止国际社会做出严厉反应。

在这个模棱两可的场景的最后,内塔尼亚胡看起来仿佛从胜利的阳台上俯瞰德黑兰,被权力的狂喜和一时的共谋所驱使。但他关于“改变中东”和“推翻伊朗政权”的言论不仅仅是战争言论。这些话表达了他感到形势正在对他有利的时刻,他觉得全世界——或者至少是白宫——不会阻止他。然而,该地区的历史并不总是善待任何人,今天看似平坦的道路,可能只是一个随时可能出现的战略陷阱。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