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击败欧美巨头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增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新兴和发展中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越了福特、通用汽车和大众等主要行业参与者。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2024年报告,全球汽车产量达到了7550万辆。欧盟的汽车产量下降了6.2%,与此同时,与其他工业部门相比,该行业还失去了投资者的信心。此外,北美汽车产量也下降了3.2%至1140万辆。
阅读更多
相比之下,南美洲的汽车产量略有增长——增幅为1.7%,其中,巴西的产量增至约190万辆,增幅达6.3%。但中国的表现优于其他所有国家——其汽车产量增长5.2%,占到全球总产量的35.4%,而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量则分别下降了8.6%和1.2%。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年底之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汽车销量达到约2300万辆,占到全球总销量的31%,从而反映出汽车行业的重心正在东移。
中国电动汽车引领潮流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清洁出行趋势的推动之下,中国巩固了自身在电动汽车行业内的主导地位。国际能源署报告称,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达到1730万辆,较2023年增长约25%。中国在这些汽车中的份额为1240万辆,占到全球产量的70%以上。

这种扩张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国内需求,也是其出口扩张以及在研发和基础设施方面大规模投资的结果。
中国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背后因素
-
大规模的政府支持
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大力支持,到2023年,总额将超过2309亿美元。这些支持包括现金补贴、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从而使比亚迪和蔚来等国内企业能够加速创新并降低生产成本。
-
垂直整合与削减成本
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采用垂直整合模式,以在中国国内生产包括电池和电机在内的大部分汽车零部件。这可将成本降低多达30%,并减少其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使之拥有比西方制造商更大的灵活性。
-
电池行业内的主导地位
根据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和研究机构的分析,中国占据全球电池产量的绝大部分,并供应了全球近80%的电池。这种主导地位源于其在钴、锂、镍和石墨等原材料精炼方面的优势,尽管中国并非这类矿物的最大生产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证实,这种优势源于一项长期规划,而这项规划早在西方国家尚未意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之时就已经开始。

比亚迪
上汽集团
一汽集团
奇瑞集团
长安汽车
东风汽车
吉利汽车
北汽集团
长城汽车
理想汽车 (半岛电视台)
-
大规模研发投入
中国企业不仅依赖规模经济和政府支持,还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巨资。例如,据《人民日报》报道,仅比亚迪一家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就约为28.4亿美元,同比增长42%。
-
价格竞争力强、质量可靠
中国企业生产的汽车价格比西方汽车低50%,同时又保持着符合消费者期望的质量标准。在电动汽车领域,价格差距更大。光亚汽车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比进口汽车便宜53%。
2024年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
- 销量:427万辆
- 营收:1079亿美元
比亚迪凭借其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扩张而引领市场,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较2023年增长41%。
上汽集团
- 销量:400万辆
- 营收:871亿美元

尽管该集团的营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其出口量仍大幅增长120万辆。
一汽集团
- 销量:320万辆
- 营收:765亿美元
该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并且拓展了国内外的业务。
奇瑞集团
- 销量:260万辆
- 营收:655亿美元
电动汽车销量实现显著增长,同比增长超过230%。

特斯拉
丰田
小米
比亚迪
法拉利
梅赛德斯-奔驰
宝马
大众
通用汽车
铃木 (半岛电视台)
长安汽车
- 销量:270万辆
- 营收:221亿美元
专注于新能源领域,并在汽油车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52%的增长。
东风汽车
- 销量:248万辆
- 营收:145.5亿美元
新能源销量增长70.9%,从而体现了公司战略方向的转变。
吉利汽车
- 销量:220 万辆
- 营收:666 亿美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出口强劲增长 57%。
北汽集团
- 销量:171 万辆
- 营收:666 亿美元
豪华车和商用车业务表现强劲,尤其注重电动车型。
长城汽车
- 销量:123万辆
- 营收:197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和海外销量创历史新高。
理想汽车
- 销量:500508辆
- 营收:198亿美元
据《中国日报》报道,理想汽车成为首个年度销量突破50万辆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而已经是全球汽车巨头,它正将技术、政府支持和国际扩张相结合,以推动未来转型。随着清洁能源转型的加速,中国在汽车行业内的主导地位似乎将在未来十年持续,并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