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开始其在白宫的第二个任期,欧洲面临着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回避的问题:是应该继续坚持与美国的联盟,还是应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或许是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

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敦促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鼓励欧盟“共同抵制”华盛顿的“单边胁迫”。这种胁迫不仅限于贸易,还延伸到政治、文化和全球战略。对欧洲而言,问题不仅在于美国是否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盟友,还在于它是否仍然是一个合适的盟友。

如今,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具有显著优势——这一想法很可能在7月的中欧峰会上得到讨论。尽管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依然谨慎,正如近期针对Temu和Shein等平台低成本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所表明的那样,但欧洲的战略本能仍然默认向美国靠拢,尤其是在金融和防务领域。这种源于历史的本能正日益与欧洲的长远利益脱节。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一个始终如一的全球目标: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却走向了更加黑暗的境地。基本的民主原则正在被侵蚀。人权、学术自由和社会正义遭受持续的攻击。从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对加沙的毁灭性袭击——被广泛谴责为种族灭绝——到为新近发动的对伊朗的战争开绿灯,大规模驱逐出境以及削减大学资金,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在积极地破坏它曾经声称捍卫的价值观。

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挑战,它缺乏新闻自由,审查异见,并严格控制公共话语。但民主的西方难道还有如此大的差异吗?在少数科技亿万富翁主导的信息领域,像X和Facebook这样的平台放大了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同时边缘化了严肃的公共辩论。对朱利安·阿桑奇、切尔西·曼宁和爱德华·斯诺登等告密者的处理进一步表明,真相本身已成为如今所谓的美国民主的威胁,而非其基石。

欧洲也必须正视其与美国共享的经济和政治模式。民主曾是欧洲引以为豪的根源,如今却日益沦为寡头政治的意识形态掩护——由少数人统治,为少数人所用。特朗普体现了这种转变,他将民主规范视为无休止财富积累的障碍。但他并非个例。在整个西方,财富日益集中,政治对大多数人的需求也日益麻木不仁。

华盛顿和北京在外交事务上的对比也值得关注。中国在吉布提拥有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以及一些小型支援哨所。相比之下,美国在全球拥有超过750个军事设施。如此庞大的军事足迹可能很快就会满足特朗普复苏的帝国主义想象:他最近分享了一段视频,将加沙地带设想为“中东的里维埃拉”,此前他曾表示,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居民将被重新安置在其他地方。与此同时,中国反对这种强制迁移,并重申巴勒斯坦人有权抵抗外国占领。

中国也正日益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教育目的地。中国拥有3000多所大学,服务于4000多万名学生,其教育体系既广泛又易于接受。学费每年从150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与许多美国高校4万美元的学费形成鲜明对比。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大学正因其高影响力的研究而获得全球认可。尽管这些院校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运作,但它们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尤其是在美国校园目前面临学生打压、签证限制和日益增多的政治干预的情况下。

那么,欧盟为何仍受制于一个日益损害其价值观和利益的联盟?

事实是,欧洲尚未实现政治主权。它缺乏统一的经济、军事、税收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欧洲大陆在语言、文化和政治上都支离破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2017年索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了“欧洲主权”。但这恰恰是欧洲仍然缺乏的:独立评估自身利益并据此建立联盟的能力。

在这种主权成为现实之前,任何关于改变联盟的讨论——无论多么紧迫——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纸上谈兵。中国已经为新的合作时代做好了准备。而因内部分裂和过时的忠诚观念而陷入瘫痪的欧洲则尚未做好准备。然而,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竭尽全力,让欧洲的最终选择日益清晰。

本文仅表达作者个人观点,并不反映半岛电视台编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