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昱君
2025-06-03T04:05:51.124Z

2019年是香港支聯會最後一次獲政府批准在維園舉行悼念晚會,當時18萬人與會的盛況不復見。
(德國之聲中文網)六四天安門事件即將滿36週年,華人民主書院與多個台灣民間團體在台北共同舉辦紀念六四的人權攝影展。不過,主辦單位週一(6月2日)在今年六四紀念晚會前夕收到了匿名恐嚇信。根據其聲明,往年的六四相關活動就曾有特定人士試圖破壞展區,「如今再次出現恐嚇信件,更突顯堅持和平集會與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這場人權攝影展名為「金繼──他們碎裂,我們承繼」,同時以「抵抗跨境鎮壓,反對極權擴張」為號召,呼籲各界繼續記得六四象徵的抵抗極權意義。
合辦攝影展的香港人權陣線在臉書發公告提醒參與者保持警覺,並強烈譴責「試圖以恐嚇手段干擾、阻撓自由集會與歷史紀念的行為」。公告寫道:「六四紀念,不只是記憶,更是守護自由的一種行動。不管遇到怎樣的恐嚇,我們依然會堅定地站在一起,照亮歷史,守護良知。」
香港人權陣線發起人、移居台灣的港人湯偉雄(別稱「赴湯」)在六四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提到台灣在紀念六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香港不能再舉行六四晚會,甚至連提都不能再提,那台灣的存在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習近平主政下,中國政府加大力道壓制異議人士,香港也不再保有過去的自由,台灣便成了華語世界最後能公開紀念、談論六四的地方。湯偉雄說,在台灣,人們可以自由發聲,批評中國共產黨,「有這樣的空間存在,就已經意義重大」。
相关图集:香港和台湾曾经这样紀念六四
一周年纪念:1990年6月4日,香港民众首次走上街头,纪念天安门大屠杀一周年。这一年起,香港支联会每年组织大规模悼念活动。由于1989年民主运动在中国大陆是禁忌话题,香港逐渐成为各类与六四有关的追思活动的中心。
维园烛光:自1990年以来,每年6月4日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表达自由民主诉求。参加人数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多万人(据组织方支联会数字,一般高于警方公布数字),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2015年资料图片)
天安门的故人:2013年,台北民众举行烛光晚会,纪念六四,声援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刘晓波是89民运代表人物之一、与周舵、高新、侯德健一同被成为“天安门四君子"。
遥望台北: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台北举办了专题纪念活动。此前还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放置了由台湾艺术家雪克(Shake)搭建的充气“坦克人”艺术装置,亲历六四的王丹、周锋锁等民运人士到场参与。
两岸三地成唯一:台湾的六四纪念活动,规模和历史远远不及香港,但近年来开始得到更多关注。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三千多人参加了在台北的烛光悼念晚会。由于这一年香港和澳门都以防疫为由禁止六四集会,台湾成为两岸三地唯一可以纪念六四的地方。
六四纪念馆:香港六四纪念馆2012年起临时设址九龙,先后迁至城市大学和尖沙咀,在物色新馆址过程中屡遭挫折,被迫多次关闭。2018年支联会在旺角购买房产作为新址,2019年4月重新开馆。2021年4月休馆翻新后,5月底重新开放,但数日后被当局以“证照不全”为由再度关闭。
国殇之柱: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香港大学生清洗丹麦艺术家高智活(Jens Galschiøt)的作品“国殇之柱”。它曾在香港各间大学巡回展出,现矗立在香港大学黄克竞楼平台。传统上,支联会每年都会派人在六四前夕洗刷该雕塑。
疫情下的追思: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因有防疫限聚令,当局31年来首次未批准维园六四集会。但仍有数万港人来到维多利亚公园燃烛默哀。
再度遭禁:2021年,香港当局再度禁止六四纪念晚会。一年前香港国安法生效后,香港社会的言论、集会自由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澳门的民间六四纪念活动也连续第二年遭禁。
現在的香港如何記憶六四?
自1990年起,香港維園連續30年舉辦燭光悼念晚會,曾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六四紀念場合。2020年,港府以「防疫」為由首度禁止維園六四集會,當天仍有超過萬人違抗禁令到場悼念;不過,主辦六四晚會數十年的香港支聯會2021年被迫解散,此後維園再無大規模六四集會。
取代六四燭光晚會的是同鄉社團舉行的「家鄉市集嘉年華」,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登場。據《明報》報導,參加嘉年華的港人陳姓夫婦表示因為沒特別事情做才入場看看,但這並不會改變他們對六四的看法,認為儘管表面上歌舞昇平,但相信「燭光在心中」。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仲尼則稱社會應該「向前看」,聚焦於香港的經濟發展。
無法公開紀念六四,港人只能私下悼念,或是以隱晦低調的方式行動。去年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實施後,六四當天有零星民眾身穿黑衣到維園,或是在園內靜靜閱讀劇本《5月35日》。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人則在新法之下面臨新的指控,警方稱她們「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在匿名的社媒平台發佈「具煽動意圖的帖文」。

香港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自2021年9月被關押至今已超過1300天。
週日(6月1日),在獄中關押近4年的鄒幸彤撰文表示,今年她會繼續以絕食36小時的方式紀念六四,「相信大家也會有各自的方法去銘記的」。
鄒幸彤提及支聯會因拒交資料而遭指違反國安法的案子,該案已在今年3月獲香港終審法院撤銷定罪。她認為港府應為「莫須有的指控」向包含她在內的被告道歉,「只是不知,一句道歉要等多久?歷史告訴我們,大概要很久很久——天安門母親等了36年了,仍未等到一句道歉,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向政府問責。」
鄒幸彤和支聯會的李卓人、何俊仁等人還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該案預計今年11月開審。鄒幸彤也邀請港人寄信分享自己的六四記憶,作為「證詞」,「一起說出我們香港人的六四歷史」。
相关图集:“坦克人”及其艺术演绎
成为时代符号的“坦克人”:图片拍摄于1989年6月5日中午,天安门广场不久前刚被武力清场。当坦克车队再度驶过已经空旷下来的长安街时,这名男子站在了坦克前,两手各提着一个塑料袋。不少摄影师捕捉下这一刻。而流传最广的这张照片出自美联社摄影师杰夫·怀登(Jeff Widener)之手。
班克斯的“坦克人”:著名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也译作“班克西”)也曾聚焦“坦克人”。英国班克斯博物馆展出了这副作品,图中一名男子站在坦克车队前,手举“Golf Sale”的牌子。至于这个“Golf Sale”是指促销高尔夫,还是有别的含义,恐怕只有艺术家本人知道。
现身台北自由广场:这是2019年的台北自由广场,“坦克人”现身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这是台湾曾经最热烈的隔海响应六四的地方。在六四30周年的2019年,台湾的一名艺术家以巨型充气坦克重现了“坦克人”事件。
茜利妹的“坦克人”:这个作品来自香港艺术家、策展人茜利妹(Missy Hyper),2024年六四35周年之际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展出。作为在台港人,茜利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通过这副《坦克人2024》捍卫回忆。
《中国制造(坦克人)》:这是西班牙艺术家费尔南多·桑切斯·卡斯蒂略(Fernando Sanchez Castillo)的作品,2021年7月在正式对外开放的柏林洪堡论坛展出,这里原是柏林王宫所在地。这副雕塑的名字是《中国制造(坦克人)》。
佩洛西揭幕“坦克人”雕塑:这是2019年6月4日的华盛顿。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异议人士、“公民力量”发起人杨建利共同为坦克人雕塑揭幕。佩洛西当时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自由而高呼的人”。早在1991年,佩洛西就曾造访天安门广场,与另外两名国会议员一起拉起横幅,上面写着“献给为中国民主事业牺牲之烈士”,此举导致他们短暂被拘留,并被驱逐出境。
手臂上的“坦克人”:这是艺术家、漫画家巴丢草手臂上的“坦克人”纹身。这位异见艺术家进行过不少与“坦克人”相关的艺术创作,也参与了“坦克人”相关纪录片的制作。在2019年接受DW采访时,巴丢草表示, “我认为天安门学运的精神跟宗旨值得被我们这一代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
“大黄鸭”成为敏感词:因为这张图片,“大黄鸭”在中国网络上一度成为敏感词。这张合成图片曾短暂地出现在新浪微博上,明眼人都清楚,四只大黄鸭取代的是坦克车队。而这只是网上众多基于“坦克人”的memes(网络梗)之一。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