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周子馨
2025-06-03T07:15:02.268Z
韓國周二舉辦總統大選

(德國之聲中文網)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因去年12月的戒嚴事件遭彈劾,週二(6月3日)投票選舉新的領袖,有望出現高投票率。根據韓國國家選舉委員會統計,截至週二上午11點為止,已有810萬人完成投票,投票率約18%。

韓國在5月29、30日舉行了提前投票,有34.7%的登記選民參與,創下自2014年實施提前投票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選前民調中,現年61歲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的支持率居首,前總統尹錫悅原本隸屬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則以35%位居第二。

李在明在2022年的選舉以些微差距敗給尹錫悅。他週一在最後一場造勢活動上承諾,若當選將振興經濟、縮小貧富差距,並修補因尹錫悅被彈劾而加劇的國內分裂。

李在明主張,若是讓金文洙當選,尹錫悅的「叛亂勢力」就會重新掌權,並宣稱那將意味著「民主的毀滅、人權被剝奪、戒嚴體制常態化,以及我們國家墮落為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73歲的金文洙則批評李在明是「獨裁者」,稱李在明若當選會報復政治對手,並推動立法擺脫自己的法律問題。他在一場造勢活動中質疑,「李在明現在正試圖掌控韓國所有權力,建立如同希特勒的獨裁體制。」

李在明當前面臨多項涉及貪腐的司法調查與訴訟。選舉前,首爾高等法院將他涉及違反選舉法的再審延後至6月3日投票之後。

新任總統將面臨中美兩難

除了社會對立外,韓國新任總統將面臨與美國和中國的外交政策挑戰。雖然美國是韓國對抗北韓最重要的盟友,但川普上任後,韓國在貿易和安全問題上備受美方壓力;與此同時,中國仍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去年中日韓三國更同意加速自貿協定談判。

首爾慶熙大學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朱在宇(Choo Jae-woo,音譯)向DW表示:「勝選者將很快面臨許多重大議題......新任總統首先必須與川普接觸,希望由此開始制定接下來的政策。對韓國來說,最大的擔憂是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以及韓美軍事同盟定位改變,包含駐韓美軍的角色。」

此前《華爾街日報》消息指出,五角大廈正考慮從目前駐紮的2萬8000名美軍中撤出超過4000人,轉移到關島或印太地區其他據點。美國和韓國皆未證實相關報導,但川普曾多次威脅,除非韓國政府支付更多駐軍費用,否則將撤軍。

相关图集:美国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美军可进入更多菲律宾军事基地:美国防长奥斯汀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协议,使美国能够进入菲律宾的另外四个军事基地。如此一来,美国军队便能紧盯两个关键地点: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争议地区。据官员称,每天都有大约500名美军士兵在菲律宾执勤,该国允许美军在指定的菲律宾军营中停留。
美防长:加强联盟以应对中国非法主张:在与菲律宾防长加尔维兹(Carlito Galvez Jr.,图右)于马尼拉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防长奥斯汀表示,加强联盟的努力「在中国继续推进其在西菲律宾海的非法主张时尤为重要」。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责美国通过新的军事安排追求「其自私的议程」,称这是「加剧该地区紧张局势并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
增加朝鲜半岛部署的军事设备:美国防长奥斯汀也在首尔宣布,将增加在朝鲜半岛部署的先进军事设备,包括战斗机和航空母舰,以促进联合训练和规划。他和韩国国防部长李钟燮就扩大美韩联合军事演习达成协议,还讨论了2月份模拟演习的准备工作。朝鲜在2022年试射了几十枚导弹,包括可能具有核能力的导弹,旨在打击韩国和美国本土的目标。美国因此在去年恢复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加强对平壤的威慑。朝鲜官方对此表示,它准备以「最具压倒性的核力量」来反击美国的军事行动。
调整美军在冲绳岛驻军:2023年1月,美国和日本同意调整美国在冲绳岛的驻军,部分原因是为了加强反舰能力,为中国入侵台湾或在中国南海或东海发生其他敌对行为时做准备。日本是美国在本土之外驻军最多的地方,包括大约1.8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其中大多数人都驻扎在冲绳岛的主要基地。尽管日本和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它们有着密切的非正式关系,并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活动有着共同的担忧。
重开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今年初重新恢复了自1993年以来关闭的美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务卿布林肯称这是对印太地区伙伴关系的承诺。去年4月索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的秘密安全协议引发了西方大国的担忧,即索罗门群岛可能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提供一个立足点。美国国务院表示,重开那里的大使馆是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优先事项。
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却是台湾的主要军事支持者。几十年来,华盛顿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去年8月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海域展开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实弹军演。接着在9月,拜登政府宣布了价值11.6亿美元的第6度对台军售案。美参院更在去年底通过《国防授权法案》,该法计画未来派遣美国政府官员长驻台湾,以强化美台双边合作。

美國特洛伊大學(Troy University)首爾分校的國際關係教授品克斯頓(Dan Pinkston)告訴DW,「無論誰上台,都必須找到方法管理與美國的關係,恢復某種可預測性或穩定性。」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兩國關係也存在緊張因素。去年,中國進口了約1330億美元的韓國商品,佔韓國總出口的19.5%,略高於美國的1284億美元(18.8%)。

近期韓國不滿中國於黃海爭議水域的「暫定措施水域」(PMZ),擅自設置海上設施和浮標。北京聲稱該設施屬於雙邊協議下允許的漁業項目,用於協助鮭魚養殖,韓國則質疑中方欲藉此進一步侵占有爭議的水域,並加強北京對更多海域的主權主張。

朱在宇指出:「此事相當敏感,將使新總統陷入兩難,因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將出席今年在韓國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新政府不希望激起反中情緒,擔心習近平可能會取消出席峰會。」

日本關注首爾動態

尹錫悅任期內,韓國與日本的關係相對平穩,這與共同民主黨籍的前總統文在寅任內的日韓關係形成鮮明對比。

京都立命館大學韓日政治學者車睦源(Cha Mok-won,音譯)表示:「傳統上,共同民主黨偏向中國和北韓,政策上常帶有反日甚至反美的傾向。」

由於李在明可能成為下一任韓國總統,日本政府也擔心在李在明執政下,若新政府聚焦於日本殖民統治和戰爭暴行歷史,兩國關係可能再次惡化。

相关图集:中韩关系:先做生意,再谈战略利益?

“台湾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专访谈到台湾海峡局势说,韩国和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反对试图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他还说:“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问题,也和朝鲜问题一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次日中国外交部召见韩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称尹锡悦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韩国外交部同日也召见中国驻韩大使,就中方评论韩国总统涉台发言表达抗议。两国关系再度蒙上阴影。建交30年来,中韩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90年代才建交:1992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图为韩国外长李相玉(前左)和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北京签署、交换建交联合公报。之前一天,韩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使台湾失去了亚洲最后一个邦交国。
韩国总统首访:1992年9月,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1995年资料图片)在两国建交数周后便出访中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人。双方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从全面合作到战略伙伴: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任期间,中韩关系被提升为 “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时,两国关系被再次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图为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5月访问韩国时受到李明博的欢迎。
你来我往:上世纪末以来,韩中之间的商贸、文化、人员交往日趋密切。2021年数据显示,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为5万多人,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超过2万,各自在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中人数均居第一位。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热门选择。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拥有大量爱好者。韩国也一度成为中国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图为首尔景福宫前的中国游客(2014年)。
“蜜月期”:朴槿惠(图:2016年在杭州参加G20 峰会)任韩国总统期间也多次访问北京,2014年习近平也曾访问韩国,中韩两国关系被认为i进入“蜜月期”,两国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进一步密切。
萨德事件:鉴于朝鲜发展核武能力对韩国构成的安全威胁,2016年,韩国政府决定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由于其雷达有探测到中方的潜在能力,被中国认为会对其国土安全造成影响。在反对无效后,北京对韩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对禁制韩国媒体及艺人演出、旅游封锁等。这些措施也导致中韩关系迅速冷却。
殃及韩国企业:由于部署萨德系统的地皮,是首尔政府向韩国乐天集团置换而来,该零售业巨头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报复的目标。一时间出现消费者抵制乐天、示威抗议,甚至供货商断供,数十家乐天超市被“勒令停业”。此外,三星手机、启亚汽车等韩国品牌的销量也暴跌。中国旅行社纷纷下架韩国游,让韩国旅游业受到冲击。
“三不一限”共识:2017年11月,中韩达成共识,韩方表明不考虑追加新的萨德系统;对既有的萨德系统在使用上进行必要的限制;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及无意损害中方安全利益。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机遇还是威胁: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在韩国最大单一收入来源半导体出口中,对华出口超过四成。2022年8月韩国《中央日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19.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机会”,而75.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图为抗议文在寅政府与朝鲜亲善政策的韩国民众打出反中标语(2018年4月,首尔)。
靠向哪一边: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右)2022年5月上任后表现出更积极向美国靠拢的路线,表示将加速萨德系统的部署建设。韩国2022年5月正式加入美国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于8月宣布加入美国主导、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芯片四方联盟”,其目的除强化供应链,也包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韩国的“安全关切”:种种迹象表明,韩国正在力图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在2022年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在《明报》撰文称,目前中韩需要拓展合作领域,在安全议题上沟通协调,“补齐安全合作短板”。图为韩国星洲郡部署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2017年9月资料图)。

朱在宇指出,新總統的首場重要演說將在8月15日,也就是韓國結束二戰殖民統治的紀念日。「如果新任總統在首次演說中表現得『尖銳』,那將為他整個任期(對日關係)定下基調。」

北韓也將是新政府的一大關切重點。尹錫悅政府中止了與北韓的溝通管道,品克斯頓認為,「如果李在明當選,我相信他會嘗試重啟與北韓的關係,但只有一邊,孤掌難鳴,我認為金正恩幾乎不可能有所回應。」

朱在宇也同意,金正恩將繼續對韓國「冷處理」,因為平壤仍將首爾視為美國的盟友,對北韓持敵對態度。

 

DW記者Julian Ryall對此文有貢獻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