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 Martin
2025-06-08T07:05:18.897Z
中美两国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似乎不太顺利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美国和中国上个月宣布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协议时,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这项协议暂时停止了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让企业和投资者忧心忡忡。

经过在日内瓦的紧张谈判后,这项协议将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45%大幅削减至30%,中国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则从125%降至10%。

然而,仅仅三周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激化矛盾,声称中国“完全违反”了休战协议,但没有提供详细说明。特朗普随后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难以达成协议”。

中国迅速反击,称自日内瓦谈判以来,美国实施了“歧视性和限制性措施”,并指出美国对芯片设计软件出口的限制,以及对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所生产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警告。

关税谈判卡在稀土出口

美国政策制定者对中国迟迟未批准稀土和其他关键元素的出口许可证感到不满。这些资源对高科技、国防和清洁能源领域至关重要。

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并拥有90%的稀土加工能力。中国已经对多种关键矿物实施出口限制。由于缺乏本国的稀土加工能力,美国在北京的限制措施下极为脆弱。

对于在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稀土协议内容,目前存在争议。周三(6月4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总部设在北京的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关键矿产供应链研究主管科里·康布斯(Cory Combs)表示,华盛顿认为北京会“完全取消出口许可证的审批要求”,而北京则称未曾同意此项内容。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t)周一告诉《金融时报》,中国现在已经加快向几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发放稀土出口许可,但他指出,只有“少数官员”在处理成千上万份申请。

总部设在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潘妮·纳斯(Penny Naas)向德国之声表示,稀土是“中国手中最大的一张牌”,她说,“谈判的关键部分是它们何时以及如何开放这些产品的贸易。”

纳斯对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再度爆发的口水战并不感到意外。她指出:“在达成协议之前,你常常会看到这种来回拉锯,甚至是几乎破裂的过程。”

但距离8月12日——即90天休战期届满的日子——越来越近,双方又互指对方违约,达成持久停火和长期协议的前景依然不明朗

特朗普借关税争取筹码

除了争取获取中国稀有矿物的准入权外,美国还希望削减对华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95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加近6%。

特朗普政府呼吁北京增加对美国产品的采购,并消除非关税壁垒——例如针对美国企业的反垄断调查,以及将部分美企列为“不可靠实体”。

华盛顿还要求中国进行更多经济改革,终止对人民币的操纵行为。人民币长期被人为压低,以促进出口。今年4月,当特朗普宣布前所未有的关税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7.2038的20个月低点。如果美国重新提高关税,人民币可能进一步贬值。

特朗普还敦促中国加强打击前往美国的非法移民的力度,并停止出口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前体化学品。这种阿片类药物正引发美国公共健康危机。

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能否打破僵局?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上周承认,谈判“陷入僵局”。现在,外界的关注点是,特朗普与习近平的通话是否能打破僵局。几个月来,特朗普一直宣称他将与习近平通话,甚至提到他可能前往中国当面会谈,但北京方面一直没有公开回应。

6月5日,特朗普与习近平通了电话。特朗普之后在社群平台“真实社群”(Truth Social)上发文称,他与习近平有一场“非常好的通话” ,过程约一个半小时。特朗普表示,美中领导人几乎完全聚焦于贸易,并未讨论俄乌战争或伊朗等议题。他还透露两人讨论到稀土,并称“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特朗普的贴文写道,美中的团队将在不久后会面,地点待定。

中国官媒新华社则指出,习近平向特朗普表示,要“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强调要“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行为”,并指出双方此前在日内瓦进行贸易协商,“证明了对话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尽管特朗普在即将举行的G7和北约峰会间隙有机会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交流,但美中两国领导人预计要到今年稍晚些时候才能会晤。这预示着这场僵局可能还将持续数月。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5月23日 对阵欧盟: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5月28日 美国法院裁定特朗普对等关税“越权”: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5月29日 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关税诉讼为中国助力

另一项可能对中国有利的因素,是特朗普推出的前所未有的关税缺乏法律方面的确定性。上周,一家美国贸易法院裁定这些关税违法。随后,上级法院暂时恢复了这些关税,白宫声称要将此案上诉至最高法院。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纳斯对德国之声表示:“在美国立场仍不明确的情况下,可能不会有人不管不顾地提出条件。”

与此同时,法塔斯预测,当前的休战协议可能会延长到超过90天。他说:“除非我看到双方真正有可能妥协,否则我会保持非常谨慎。目前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高。”

关税争端掩盖美中科技对抗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政府,都将保持美国科技优势作为首要目标。然而,外界对关税政策分散资源与注意力的担忧日益上升,这可能削弱美国企业实现该目标的能力。

投资者对关税可能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

关税已经导致成本上升,并挤压了美国科技企业的预算,限制了它们在关键时刻对研发的投资能力。由于政策制定者将大量注意力集中在关税问题上,旨在增强本土创新的相关倡议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与此同时,北京则加倍努力,降低对美国科技的依赖。通过大规模国家补贴,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端芯片制造和6G通信等领域取得进展,正在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

纳斯认为,中国如今在“美国自认为领先的大多数技术领域”已经追赶上来。她指出,美国企业正在“已经落后,同时还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调整供应链上。”

“在我们与对手争夺科技未来之际,这是他们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吗?”她问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