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 Schwaller
2025-06-08T07:19:40.273Z
航天机构和商业公司都摩拳擦掌,渴望再次登月

(德国之声中文网)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牵头的载人航天计划,涉及包括欧洲航天局(ESA)在内的55个国际合作伙伴。

NASA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长期基地,并将其命名为阿尔忒弥斯大本营(Artemis Base Camp)。此外,NASA还计划将​​一个名为Gateway(“月球门户”)的新空间站发射到月球轨道。

与此同时,一个中俄联合项目计划在2035年前建造一个名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月球基地,有13个国际伙伴在参与该项目。

阿尔忒弥斯大本营和国际月球科研站都是科研性质的。不过,月球也一直具有战略价值。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争霸不仅在地球也在月球进行。

时至今日,这种意识形态和影响力之争仍在继续,只不过参与方变得更多。例如,美国已经公开表示自己正处于一场新的太空竞赛中,并渴望赢得胜利。美国为什么这么想赢?以下是几个原因。

月球资源丰富

月球的吸引力一部分来自其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铁、硅、氢、钛、稀土元素等。

虽然开采和运输成本高昂,但其中一些资源仍可以带回地球,特别是一些在地球储量岌岌可危的资源。而且,在月球上进行采矿可以为开采小行星中蕴藏的大量矿产资源进行试验、铺平道路。

当然,从月球开采的大部分资源将直接本地使用,用于替代原本需要从地球运输的材料,从而基本上实现月球基地的自给自足。例如,月壤(月球土壤)可以用作月球基地的辐射防护和建筑材料。

2008年,印度探测器“月船一号”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水,水对于饮用、种植粮食和冷却设备都至关重要。此后的探测任务发现,月球两极的冰浓度很高,这意味着,未来的人类大型基地很可能是建在月球两极——很可能是月球南极,尽管在那里登陆非常困难。这些基地还可以用作前往火星的宇航员的“中转休息室”。

在能源方面,月球上的太阳辐射已被用于为一些航天器和卫星提供动力,但月壤和水冰也可用于制造火箭推进剂。

月球还含有大量的氦-3,一种潜在的核聚变燃料。这也是未来火星任务可能选择在月球上停留并补充燃料的一个原因。

科研是核心

欧洲航天局的月球门户项目负责人帕斯特(Sara Pastor)在给德国之声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科学研究是欧洲航天局月球探索计划的核心,对所有航天机构而言都是如此。

过去20年里,人类一直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活动。但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近地轨道仅250英里,从地球发射后只需四小时即可到达。月球距离地球25万英里,大约需要三天的飞行时间,对宇航员来说,这是一段危险得多的旅程。未来的首次登月科考旨在使这段旅程更加安全、便捷。

此外,环境科学也是月球科考的一个重心。欧洲航天局的帕斯特表示,科学家将研究月球环境“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和人类行为表现,如何影响机器人探测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月球环境”。

研究人员将致力于确定如何利用水、金属等月球资源来长期维持月球基地运转,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提取这些资源。“欧洲航天局正在开发用于辐射环境测量、钻探和现场样品分析、地球物理学和月球空间天气的仪器,”帕斯特说。

相关图集:阿波罗11:人类首次登月的那些画面

“个人的一小步”:人类在月球上走出的第一步。1969年7月20日,在踏上月球表面时,尼尔·阿姆斯特朗说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句子之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至于这句话是否他自己以及如何构思出来的,人们今天都还在讨论、甚至还有研究这一问题的专著呢。
开始了:我们从头叙来。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计划主任菲利普斯(Samuel C. Phillips)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控制室注视着人类首个登月使命——阿波罗11载人飞船发射前的情况。随后,土星5运载火箭载着阿波罗登月飞船升空。飞船成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科林斯(und Michael Collins)。
远观宇航:这3个人是有意尽可能在近处体验阿波罗11升空时刻的成千上万人中的几个,他们在弗罗里达美国宇航局发射场——肯尼迪宇航中心附近的海滩和道路上安营扎寨。为能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飞行,共有约100万人专程来到了发射场。
聚光灯、摄像机、升空!:现场不仅有成千上万兴奋不已的人们,而且还有数千名记者,专事报道阿波罗11的升空壮举。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媒体区人头攒动,正式报名的记者有3497人。1969年7月16日,火箭升空了。
团队精神:3人小组中有一人不能登月,只能待在轨道上。2009年,科林斯(中)说,“我感觉自己是当时在月球上所发生事情的一部分。我知道,要是我说,我在(阿波罗的)3个位子中有最好的一个,那我就是撒谎者或傻子了,但我可以诚实地说,我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意。”
“鹰着陆了!”可是……:世界协调时间(UTC)1969年7月20日20时17分58秒,阿姆斯特朗发出简短信息:“鹰着陆了!”不过,直到俩人的确踏上月球,还要延续一段时间。首先得为返航做好准备。世界协调时间7月21日2时56分20秒,伟大的时刻终于来到: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
这么近:科林斯于7月21日拍摄了这张照片。图上是月球车“鹰”从月球返回时的情景,后面是月球和地平线上的地球。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首批登月人时,科林斯留守指令舱“哥伦比亚”,在月球轨道上绕行、等待。
第10003号取样:在二个半小时的勘察中,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共搜集了47磅重的月球表面物质,准备带回地球。这块小岩石是其中之一。本图摄于返回后的7月27日。在总共6次登月使命中,宇航员们共搜集了2415件取样,近400公里重。它们都登记在《月球取样和图片目录》中。
光怪陆离的太空进口物:不过,月球的访客们们也拉下了各种杂物。这枚阿姆斯特朗胸针还算是象征意义多一些的物件中的一个。15公分长的这个橄榄枝标志着和平。未来访客们或许还会因触到高尔夫球、一张全家福照,相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或猎鹰羽毛而打个趔趄。对了,小心,别碰上了宇航员们的排泄物呦。
返回地球:世界协调时间7月24日16时50分,乘员们降落在太平洋上,距“大黄蜂号”航空母舰21公里,在夏威夷西南方1480公里。回到地面后,宇航员们必须填写海关单,申报携带月球岩石。对是否携带了细菌这一问题,他们回答:“愿意”。就这样,按规矩,先请入隔离间。
不只是身着太空服的超级明星:您没看错:此图上,阿波罗11使命的宇航员们根本没穿太空服,而是头戴宽边帽、身披斗篷,一派墨西哥式打扮!他们作了一次为期45天的巡回游,历经24国、27座城市。美国有意借此强调愿与各国分享其宇宙知识。宇航员们受到超级明星般的欢呼。本图显示的是墨西哥城,1969年9月23日。

先进科技造福全人类

人们常说,手机的发明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阿波罗计划。虽然手机并非太空技术的直接产物,但阿波罗计划确实推动了电子和电信设备的小型化。

数十项最初来自航天机构研发实验室的现代技术正在造福大众,例如房屋隔热材料、用于床垫的记忆海绵、冻干食品、机器人传感器以及远程医疗。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医疗设备和追踪健康的方法,以保护宇航员在长期处于极端太空条件下的健康,尤其是人体免疫系统。例如:需要为航天员提供便携式轻便诊断设备,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些技术也可以在地球上使用。

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建造月球基地的长期目标是作为更远太空旅行的中转站。欧洲航天局的帕斯特表示,一个大型月球基地将非常有用,“将成为人类火星探索的重要训练场”。

NASA计划在2030-2040年将宇航员送上火星。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