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6-11T14:19:17.247Z
商报评论:稀土已经成为地缘政治武器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报》发表评论写道, 中美两国在伦敦兰卡斯特宫举行的谈判,表面上是在讨论关税,实际上争论的核心却是稀土。这篇题为《德国的稀土难题》的评论写道,中美就稀土资源展开的争夺,也对德国敲响的警钟:

“4月初,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对几乎所有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自然不甘示弱,也随即上调了关税。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征收145%的关税,而中国则‘以牙还牙’,宣布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关税。换句话说,美中贸易就此陷入了停滞状态。

然而,习近平手中还有其他王牌:中方宣布,自4月4日起,七种稀土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必须获得政府的特别许可。人们或许会认为,这项出口禁令只是针对美国而已。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欧洲也未能幸免于难。原因也很简单,习近平当然担心这些原料会借道欧洲输往美国。

这项出口禁令,实际上是中国在以特殊方式展示其霸权地位。出口禁令颁布后不久,欧美企业就对其严重后果发出了警告。因为几周之后,汽车工业就因原材料断供而陷入生产困境。无论是电池、燃料电池,还是照明设备,对现代化汽车工业而言,没有了稀土,就没有了一切。没有原料,就无法生产,没有了生产,又何谈销售。而没有了销售,经济复苏又从何谈起呢。现实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残酷。”

中美之争给欧洲的深刻教训

《世界报》评论指出,中美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经济和军事强国,已经开始无视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而是在推行赤裸裸的霸权政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像德国这样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处境将变得越来越难。

“谁的领土上没有钐、镝或钇,这个国家就会遇到问题。为了保障本国汽车工业的正常运作,美国都不得不向中国做出部分妥协,那我们岂不是更容易受到胁迫?利益和价值观都和我们不同的共产党领导人习近平正在努力扩充权力地位,而他已经部分掌握了我们的经济命脉。

那么,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一方面,中国自身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另一方面,中国高瞻远瞩,很早就已同缅甸等国签署了供货合同。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政府,则在不断向正遭受俄罗斯侵略的乌克兰施加压力,要求获取该国稀土资源的开采权,即以资源换取美国的军援。当然,这样的做法在道义上并非没有争议。

但抢占道德制高点,对我们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对一个经济体来说,保障获取原材料的渠道至关重要,而不应对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敌对国家形成依赖。早在2021年,欧盟就曾同乌克兰签署过原材料协定。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因为战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类官僚障碍。

世界报评论:中美之争给欧洲上了生动一课。

中美之争也是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不能坐视中美两大国瓜分整个世界的原料资源。欧洲也需要建立自己的获取渠道。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尽快同南美、亚洲以及非洲国家签署长期性贸易和供给协定。否则,未来产业将同我们无关,而是在中国和美国发展壮大,这将给欧洲的繁荣带来严重冲击。”

稀土已成为武器

中美贸易冲突导致稀土断供,进而引发生产延误和停工。在德国的核心工业领域,担忧情绪正在不断升温。 《商报》以《稀土已成为武器》为题,发表评论写道:

“德国工业价值链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严重依赖由极少数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原材料。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战略性地掌控了关键原材料的深加工环节。在高科技、电动车、风能和军工产品中,稀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旦稀土供应受阻,生产就会立即出现延迟甚至中断。这不仅威胁到个别企业,也会危及到欧洲的安全和经济活力。 

在许多关键原材料方面,德国的进口依赖度超过90%。如果不降低依赖程度,长远来看,供应安全必将受到威胁。这一问题并非现在才出现,而是早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至今仍未采取足够的行动。 

必须尽可能实现进口来源的多样化,建立关键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并通过科研与投资扩大原材料的回收利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欧洲的联合采购合作。长远来看,应当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建立新的原材料伙伴关系。对欧洲本土勘探和回收项目的促进工作也应得到加强。”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