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捷足先登 欧洲为时已晚
2025-06-19T14:35:29.868Z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周三(6月18日)刊发评论文章“欧洲为时已晚(Europa ist zu spät)”。作者Othmara Glas开门见山地写道:“北京很早就意识到中亚的重要性。早在2013年,习近平就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将中国通过中亚与欧洲连接起来。从那时起,中国就在中亚投资修建公路、铁路、工厂和矿山。在经济上,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取代了俄罗斯,成为中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北京也使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产生了新的依赖关系。”
“西方国家则行动较晚。”《法兰克福汇报》的这篇短文继续指出:“美国人至少从2015年开始,以‘C5+1’的形式每年与中亚国家的外交部长举行会晤。欧洲则长期对这一地区几乎不加关注。直到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后,中亚才开始受到更多重视。法国和德国加大了参与力度,布鲁塞尔如今也在争取中亚国家的青睐。在今年四月举行的第二次欧盟-中亚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一项高达12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对于中亚那些近年来加剧打压记者、人权活动人士和反对派的专制领导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却难以真正打动他们。因为欧洲只是赶上了一列中国早在十二年前就已启动的列车。”
关税无助繁荣
德国《世界报》周四刊发前英国贸易大臣汉兹(Greg Hands)的客座评论“捍卫自由贸易(Die Verteidigung des Freihandels)”。汉兹认为,加征关税不仅无法带来繁荣,反而会破坏现有的繁荣,这不仅是历史的教训,当今的数据也同样发人深省:“今年5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滑,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是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与此同时,中国对德国的出口则连续第二个月增长超过20%。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中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通过补贴后的低价产品,有针对性地对欧洲制造商施压。”
捍卫自由贸易
“当美国和中国限制自由贸易之际,欧洲应加紧推动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与南美贸易集团‘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的欧盟贸易协定就是关键一步。”汉兹继续指出:“欧盟与印度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应尽快推进。尤其重要的是,欧盟应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
此外,这名前英国贸易大臣补充道:“欧洲还应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层面上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过早唱衰全球贸易体系的声音,可能会演变成一种自我应验的预言,欧洲不应参与其中。尤其是,我们不能陷入这样一个陷阱——认为走向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的道路已不可逆转。美国总统的任期只有四年,他背后的政治势力的未来,在我看来也远未确定。”
汉兹最后写道:“当前的氛围让人感觉,在未来,包括在全球贸易领域内,’强权即公理’将成为唯一的主导原则。我们应当对此坚决反对,转而强化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秩序。这并不是出于天真或软弱,而是基于冷静、理性的分析,对自身利益和优势有着清晰认识后的明智选择。世界不会彻底分裂成彼此对立的贸易集团。更重要的是:在捍卫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愿望上,欧洲并不孤单。我们有实力,也有盟友——这两点我们都应加以利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