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因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石油和“影子舰队”实施新一轮制裁
欧盟已批准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新一轮严厉制裁,以应对其在乌克兰的战争,包括进一步降低石油价格上限、禁止与“北溪”天然气管道交易,并扩大对俄罗斯“影子舰队”船只的制裁范围。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在周五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信息很明确:欧洲不会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欧盟将继续加大施压,直到俄罗斯结束战争。”
卡拉斯称,这是欧盟迄今与乌克兰战争相关的“针对俄罗斯最强硬的制裁方案之一”。这场战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
乌克兰新任总理尤利娅·斯维里坚科(Yulia Svyrydenko)欢迎欧盟达成第18轮对俄制裁协议,称其“在关键时刻加大了施压力度”。斯维里坚科在X上发文称,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推动和平的实现。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开始从美国采购武器援助乌克兰,以增强该国自我防卫的能力。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达成协议,向乌克兰供应更多武器,并于本周早些时候威胁称,除非50天内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对俄罗斯实施高额关税。
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此前建议,将针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降至45美元,这一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意在打击俄罗斯巨额的能源收入。
欧盟曾希望七国集团(G7)的主要国家加入该限价措施,以扩大影响。然而,由于中东地区的冲突推高了油价,美国政府未能参与该计划。
2023年,乌克兰的西方盟友已将俄罗斯石油销售价格限制在每桶60美元,但这一价格上限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莫斯科的大部分原油价格本已低于这一水平。然而,这个价格上限被保留,以防油价出现上涨。
石油收入是俄罗斯经济支柱
石油收入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保障了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能够在不加剧通货膨胀和避免货币崩溃的前提下,持续向军队注入资金。
欧盟此次还对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进行了制裁,以防止普京未来通过这些管道获得任何收入,尤其是阻止潜在投资者。此外,俄罗斯能源巨头俄油(Rosneft)在印度的一家炼油厂也遭到制裁。
“北溪”管道原本用于向德国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目前已停止运行。这些管道在2022年遭遇破坏,但水下爆炸的幕后元凶至今仍是国际社会未解之谜。
此外,欧盟新一轮制裁还针对俄罗斯银行业,目的是限制克里姆林宫筹集资金或开展金融交易的能力。两家中国银行也被纳入制裁名单。
自2022年2月24日普京下令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以来,欧盟已多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但随着制裁措施对欧盟27个成员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每一轮新制裁的达成都变得更加困难。斯洛伐克曾因担忧禁运俄天然气会影响本国能源供应,而暂时阻挠了最新一轮制裁措施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