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你的孩子免受人工智能危害?
根据联合国区域间犯罪和刑事司法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自2020年以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童进行性剥削的案例数量显著上升。国际救助儿童会在其官网上也发布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对儿童威胁的深入报告。
人工智能对儿童的危害不能仅限于单一类别,包括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淫秽内容勒索儿童、冒充、引诱儿童实施骚扰犯罪等等。
阅读更多
因此,提高对人工智能风险的认识以及保护儿童免受其侵害的机制已成为儿童保护机制的关键部分。这种意识不仅限于父母,还延伸到教育孩子了解这些风险以及他们应该接受的警告。
以下是保护儿童免受互联网人工智能危害的一些最重要的步骤和机制:
1,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
国际救助儿童会指出,保护儿童免受AI与互联网风险最重要的方式,是与孩子建立持续、开放和有效的沟通。
孩子必须对父母建立信任,愿意分享其在网上遇到的不良经历或不安感。因为网络侵害者往往利用AI工具制造恐慌,让孩子变得焦虑、不知所措,进而无法做出合适的应对选择。

为此,他们主要依靠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将孩子带到这个阶段,使他们无法做出适当的决定,并且不敢接近父母。
该中心表示,建立有效对话的过程包括教育父母了解人工智能的危险性及其制造看似真实事物的非凡能力,以便他们不会相信他们听到的关于孩子的一切。
2-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人工智能对儿童的安全存在重大风险和广泛威胁,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极大地造福儿童,并提高他们对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带来的风险的认识。
一些研究鼓励儿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要在父母的监督下,以避免人工智能幻觉产生可能使儿童面临危险的攻击性内容。
这也适用于父母,他们必须熟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深入了解其功能,以便他们能够充分评估情况并在需要时利用其工具。
3-建立密码网络
《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由科技记者希拉·欧维迪(Shira Ovide)撰写的报道,内容关于如何通过设定密语网络来保护家庭成员免受AI伪装风险。
报道介绍了前安全官员丹·伍兹(Dan Woods)为自己及子女建立的防护机制:通过设置一套只有家人知道的“密语”与代码,用以辨别身份。

通过使用这个词汇网络,您可以立即检测出欺诈者,即使他的声音与您认识的某个人的声音完全相同。如果声音相同,而他又不知道密码,这就意味着他是一个骗子。
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这种方法可能看起来过时,但它已被证明在许多情况下是成功的,包括试图冒充美国政府知名人物,其中包括冒充国务卿马可·卢比奥的诈骗案。
4-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打击欺诈
这个想法可能看起来有点过度使用,但是由于存在许多致力于此的人工智能工具,因此可以以牙还牙,并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来检测欺诈和虚假内容。
通常,这些工具使用高度先进的算法分析图像、视频和音频片段,最终得出代表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可能性的百分比。
这些工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内容,从文本和书面内容到视频和音频内容。它们的结果根据所提供内容的质量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是一致的。
在这些情况下,始终建议使用付费工具,以确保向用户提供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论它是使用人工智能创建的还是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
5-始终关注细节
人工智能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滥用。儿童和家长都不应对AI本身产生恐惧,而应注重如何识别其风险。
因为任何基于人工智能的诈骗都必须先说服受害者,所以密切关注细节并持续关注细节是检测人工智能诈骗和欺诈电话的关键。
这些细节可能因情况而异,但一般来说,建议收件人拒绝对话,然后直接从自己的电话联系发起对话的人。这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人,而不是使用人工智能的虚假人物。
6- 共同努力
希拉·欧维迪在《华盛顿邮报》报道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巨大风险意味着部分威慑机制落在政府、监管机构和开发这些技术的公司身上。
欧维迪解释说,这些技术的重大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具有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并指出,公司应该禁止公众访问此类技术,并审查由它们生成的所有类型的内容。
然而,由于目前缺乏这样的立法,父母的任务就是规范此事并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