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话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安全
近年来,网络通话应用迅速普及。这些应用允许用户以比传统电话更低的成本进行通话,其中包括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甚至FaceTime等应用程序。
很多人认为,这类应用比通过蜂窝网络进行的传统语音通话更加安全,但事实可能略有不同。
虽然这些通话的安全性确实高于传统手机通话,但它们并非完全无法被监听和监控,尤其是在使用那些在安全性和隐私性方面不可靠的应用程序时更是如此。
蜂窝网络通话与网络通话的主要差异
蜂窝通话与网络通话之间存在多个差异,而这些差异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点:用于传输和建立通话的服务器类型。
蜂窝电话依赖于本地通信塔和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而网络通话则依赖于提供服务的公司自己的服务器,即使这些服务器并不在附近。
这意味着,通过WhatsApp进行的网络通话依赖于WhatsApp的服务器,FaceTime和其他应用也是如此,即使这些服务器并不位于用户所在的国家/地区。

蜂窝网络和互联网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话质量也因每个连接的质量而异。如果互联网连接比蜂窝网络更强,那么通过互联网拨打的电话将会更强、更好,反之亦然。
传输呼叫的服务器负责对其进行加密和保护,无论是在蜂窝网络上还是在在线呼叫应用程序中。
由于网络通话应用通常采用端对端加密机制,它们比传统蜂窝通话更安全。这是因为负责通话建立和传输的公司由于加密机制的存在,并不知道通话的内容。
但这是否意味着WhatsApp的通话无法被追踪,比蜂窝电话更安全呢?
网络通话的监听与追踪
在讨论网络通话是否可以被追踪以及其安全性之前,需区分“监听(monitoring)”和“追踪(tracking)”两种不同的监控方式。
“监听”指的是能够了解通话的内容,甚至像通话一方那样拥有语音录音;而“追踪”则是知道通话的时间、地点、通话对象及相关的元数据,但并不涉及通话内容本身。

对于使用端对端加密的网络通话,通常无法进行监听。因为即便是应用提供商也无法解密通话内容,除非获得每部设备中存储的私密加密密钥。
然而,根据Acephone公司的一份报告,即使无法监听内容,企业仍可追踪这些通话,知晓其时间与部分元数据,而无需了解其具体内容。
网络通话追踪可揭示哪些信息?
网络安全公司Ucybers在其 X 平台账号中指出,网络通话在不暴露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其可追踪性非常明确,能够提供大量信息。
首先,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可以知道通话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长、所用 IP 地址、所使用的服务器,以及通话各方的地理位置。
此外,还可以检测到通话期间传输的数据量,从而推断出这是视频通话、语音通话,还是图片、文字消息的交换。
通过用户设备的信息也能获知一些技术数据,如手机号码、网络注册编号、所连接的网络名称及所用通信应用的识别信息。
通过分析和对比这些数据,还可以推测出通话另一方的身份。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比对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数据量、传输时长与时间节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