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革命性技术,为人类登月生活铺平道路
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从月球土壤中提取水,并将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此举可能重塑人类太空探索的未来。这为在月球表面建立载人基地打开了大门,而无需从地球运输重要资源。
该研究于7月16日发表在《细胞》(Cell)旗下期刊《焦耳》(Joule)上,文章指出,这一新的科学成就为更深入地探索太空铺平了道路,为确保人类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水、空气和燃料,而无需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案。

多种技术的巧妙融合
根据研究,向月球运送一加仑水的成本估计约为83,000美元,而每位宇航员每天需要大约四加仑水才能生存。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材料科学助理教授王璐表示,这些数字反映了迄今为止任何在地球以外建立人类殖民地的长期项目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新技术依赖于化学和热过程的独特组合。研究团队成功地将从月球土壤中提取的水与利用聚光太阳能将其直接转化为有用气体结合起来。
“我们从未想象过月球土壤的‘神奇’潜力,”王璐教授在接受半岛电视台网站采访时补充道:“最让我们惊讶的是这种综合方法的实际成功。我们能够将提取和转化过程整合为一个步骤,从而提高能源效率,并降低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成本和复杂性。”
研究团队使用了“嫦娥五号”任务中采集的真实月壤样本,以及在实验室中模拟的样本。
利用光学系统聚焦太阳光线,引发热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两种气体随后可用于生产燃料或氧气。
此次实验的关键成分之一是钛铁矿,这是一种深色、较重的矿物,含有大量的水,被认为是月球土壤中重要的水源。

依然存在技术和环境挑战
尽管实验室成果显著,但王璐指出,月球环境仍然是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他解释说,月球表面温度波动极大,辐射强度高,重力极低,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新技术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指出,月球土壤并不均质,其成分和含量在不同地点有所不同,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很难依赖一致的特性。此外,宇航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可能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全部氧气和燃料需求。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研究人员仍然相信,已经取得的成果代表着重要的一步。王璐教授说:“克服这些技术挑战以及与开发和运营相关的高成本对于实现月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进一步突破太空探索的界限至关重要。”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技术不仅代表着确保月球生命存在的解决方案,而且以后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太空环境,例如资源匮乏、环境挑战更为严峻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