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多条经济地带:是时候释放力量了吗?
自回归白宫以开启第二任期的第一天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推出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旨在纠正美国的经济形势、减少外债,并重新平衡美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失衡状态。由于这些措施影响广泛,且无一例外地波及所有经济体,并对全球经济构成了直接威胁,大多数国家都将之视为一场史无前例的贸易战。为了减轻此次“冲击”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决定推迟实施这些措施,并给予其贸易伙伴(尤其是欧洲国家)90天的缓冲时间以就共同获得“适当”关税进行谈判。然而,此次推迟并不包含中国——中方也对美国采取了类似的反制措施。两国局势持续升级,美国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45%,中国则将对美关税提高至125%。
虽然可以理解美国在将中国作为其“全面敌人”的心态下通过这场战争将后者作为其主要目标,但其同样将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等传统友邦、贸易和战略盟友作为目标的举动,却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政策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诸多质疑,以及它在中长期内对美国利益的符合程度。在参与这场对抗的同时,美国还寻求实现“美国优先”的愿景,却显得恐慌又困惑,并采取了防御性的保护主义立场,将友邦视为其经济、安全和军事上的负担。在这种不确定的氛围下,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似乎正在走向孤立,并脱离其国际承诺、外部联盟和战略地带,而这些正是几十年来塑造美国真正实力并赋予其全球领导地位和先锋地位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中国则在以多条环绕自身、强化其崛起力量的“地带”装备自身,以参与这场对抗。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在2049年(其建国一百周年)之际拥有“综合国力”。在其现任领导层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现两岸统一,在经济上取得质的飞跃,在先进技术领域内取得领先地位,并拥有足以保卫边境、维护其国内外日益增长利益的军事实力。这种意义上的综合国力不可能通过自我孤立和不断推行保护主义措施来实现,而是必须通过进一步参与全球事务并广泛融入日益增长的全球格局来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的海外利益正在以多种形式扩大,但驱动这种扩张并在单一战略框架内引领其发展的愿景,则体现在其“一带一路”倡议当中。2013年,中方启动了一项宏大的地缘经济项目,旨在通过陆路和海路网络以及先进的公路、铁路、能源管道、边境口岸和自由贸易区等基础设施来连接东西方,以促进货物和资本的流动。这项倡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的愿望,而中国也在通过这项倡议明确其角色定位、影响力范围以及全球影响力格局。“一带一路”网络将中国与东亚、西亚、欧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超过150个国家连接起来,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而中东地区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该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涵盖了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球生产总值总额的40%,并且吸引了中国一半的对外贸易。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价值毋庸置疑,但其真正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中国对世界未来的全面愿景。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不再是一个从属的边缘地带,而是重要的一极和活跃的中心,并在各个层面占据主导地位,以建立中国经济、政治和安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极为重要,但它并非唯一一条围绕中国、提升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地带”。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区域和国际组织以及战略联盟构成了中国崛起为全球强国的多重杠杆。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集团——后者在2024年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尤其是在中东地区。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最初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个欧亚组织以经济、政治和安全为导向。它在多个方面都是最大的区域组织,尤其是在其扩张并新纳入4个国家——印度(2017年)、巴基斯坦(2017年)、伊朗(2023年)和白俄罗斯(2024年)——之后。其地理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超过世界总人口的40%。该组织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23%。除了10个成员国外,上海合作组织还包括两个观察员国:蒙古和阿富汗;另有14个国家享有“对话伙伴”地位,其中包括6个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和巴林。
该组织的首脑会议由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和外交部长理事会领导。其框架内存在一个包含各类组织的网络,例如能源俱乐部、上海青年论坛、学生交流项目、政党论坛、研究中心,以及一些专门的工作组。中国是上合组织的心脏和轴心,不仅拥有上海——该组织名称当中的城市,更是其所有成员国最大的经济伙伴。上合组织与中方的外交政策呼应,并与大多数上合组织国家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它也是展示中国经济实力和增强其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平台。
“金砖+”集团
金砖国家集团则是另一个支持中国崛起的地缘经济带,并与其自身形成互补。金砖国家集团成立于2009年,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在2024年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和沙特加入之后,该集团现已拥有10个国家。金砖国家集团始终对吸纳更多国家持开放态度,在对抗西方霸权、加强区域和国际组织结构以及为构建多极世界秩序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该集团在国际关系变革中的重要性,及其地缘经济影响力和人口规模。目前,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横跨三大洲,经济实力接近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在有关消除美元主导地位的持续辩论中,金砖国家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美元仍占全球贸易总量的近80%。金砖国家集团正在寻求建立一种替代货币,并以本国货币进行贸易定价。它们也在探索为成员国建立一篮子共同货币的途径。在此背景下,他们建立了联合开发银行和紧急储备基金,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竞争——后两家组织是在二战后作为“战胜国”安排的一部分成立的,旨在为北方富裕工业化国家的利益服务。
除了这些经济地带之外,中国还与超过80个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美国、欧盟和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世界最重要经济集团的最大贸易伙伴。它还是60余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沙特和巴西。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其出口总额约为3.58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估计的2.1万亿美元的出口额。
中国深知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并且似乎将当前的特朗普时刻视为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以便在一系列悖论中强化其地带并调整步伐。首先,特朗普渴望单独行动,并用其保护主义政策打击所有人,但这对中国的困扰还不如对美国的朋友和盟友造成的困扰。其次,作为一个一直与保护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一个两千年来一直在自身周围修建长城的国家,中国如今却发现自己正站在引领全球化运动的全球大国前列,而全球化运动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相关,美国更是为规划其发展方向和向国际贸易开放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论
这最终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多条地带”格局。一方面,中国似乎正在拥抱世界,以通过一个互利共赢的体系将全世界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它又似乎正在包围全世界,并用一张绳索网络将其束缚——在世界经济日益失衡和增长不均衡的背景下,这些好处可能会转化为不断累积的债务。无论我们对这种网络的看法以及我们所处的位置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的心态及其对自身以及世界的看法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从它对特朗普关税战的坚定立场中可见一斑。而最重要的结论在于,美国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实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甚至不容遏制的现实;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认识到有关其实力的现实,并基于这种认知来在国际上开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