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苹果失败之处表现出色:从手机到汽车走向全球主导地位
《经济学人》报道称,自2010年创办小米以来,首席执行官雷军已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营销者之一——仅在24小时内,他就打破了全球纪录,通过网络销售了210万部智能手机。然而,如今他不仅卖手机,还在销售引起轰动的电动汽车。
就在上个月,小米推出2024年3月面世的第二款电动车SU7的后续型号U7,在发布后仅3分钟就售出超过20万辆。小米的迅速突围使其在汽车行业实现了苹果所未能做到的突破——后者在持续十年的巨额亏损后终止了电动车项目。
30万辆电动汽车,排期一年
该报指出,自2021年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市场以来,小米已在短短15个月内将超过30万辆电动车投入中国道路,并且订单排队周期已超过一年。

尽管小米的汽车部门仍在亏损,但雷军表示,公司将在今年稍晚实现盈利。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这一转变堪称奇迹。
《经济学人》分析师认为,小米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本土庞大的汽车制造经验,以及与西方国家相比更快的工厂建设速度。此外,中国本地组件和设备的产能过剩也大幅降低了成本。
但该报强调,最大的成功因素在于雷军的亲自领导,与苹果CEO蒂姆·库克交由他人执行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从无工厂到全自主生产
在涉足汽车行业之前,小米像苹果一样依赖代工生产。但进军电动车市场时,小米在北京建设了完全自有的汽车工厂,目前正在扩建。
此模式后来也延伸至其他业务板块。去年,小米在北京设立了手机自有制造厂,自主生产手机。现在,该公司还在武汉建设新工厂,用于生产智能家电,首批产品为空调。
《经济学人》指出,小米这一转型标志着其商业模式的深度结构性变化,目标是加强对生产流程的控制、提升效率,并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从而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独特的粉丝文化与信任基础
得益于雷军在中国近乎传奇般的人气,小米培养了独特的粉丝忠诚度,堪比当年的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小米粉丝被称为“米粉”,他们收集小米纪念品,争相购买公司推出的每一款新品。
即使在今年3月发生了SU7在自动驾驶系统启动时发生撞车事故导致三名大学生死亡的悲剧后,小米依然维持了市场热度。

尽管遭遇了关于安全标准的批评,以及股票短暂下跌,但U7车型发布三个月后销量依旧强劲。《经济学人》认为,这种韧性显示出小米品牌的强大力量及其商业模式获得市场信任。
7亿用户,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报道称,截至2024年底,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7亿人,同比增长10%。公司近一半利润来自其应用商店内的广告与游戏业务。同时,许多用户也直接通过小米App购买产品,这让公司更易推广高价商品如电动车。
《经济学人》指出,这批用户中有很多是在20多岁时购买了第一部小米手机,如今步入三十多岁,正是汽车消费的关键年龄层。
2027年的1万家新店以及出口计划
小米计划在未来几年于海外新增1万家门店,而去年其海外门店数仅为几百家。该战略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在缺乏本土忠诚度的市场。据报道,小米将在2027年启动出口电动车的海外扩张计划。
尽管海外消费者对“小米”或“雷军”的认知仍有限,但小米寄望于直接零售策略逐步建立信任。

《经济学人》指出,小米已将其雄心拓展至机器人和先进芯片领域。今年5月,小米发布了其首款自研3纳米芯片,同时推出类人机器人CyberOne。
小米目前有近一半员工从事研发,2024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34亿美元,同比上升26%,甚至超过其全年净利润,显示出小米对技术内生化的坚定承诺。
最大挑战:多线作战
尽管前景广阔,但《经济学人》强调,小米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多线作战”——同时在多个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搏杀。
在电动车市场,小米目前月销量为2万辆,而市场领先者比亚迪则为20万辆。在手机市场,小米又面临老对手华为的强势回归。
尽管如此,文章以一句话收尾并提出警告:“绝不可低估雷军在营销和渐进式主导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