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能源消耗约为日本全国耗电量
据估计,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潮将在本世纪末前使其对能源的需求接近日本目前全国的用电总量。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届时大约只有一半的能源供应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使得该行业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引发关注。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到2030年,仅在美国,数据处理——尤其是人工智能——所消耗的电力就将超过钢铁、水泥、化学品和所有其他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制造总和。
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以上。AI将成为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专用于AI的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四倍以上。
目前,单个AI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就相当于10万个美国家庭的总用电量。而一些正在建设中的超级数据中心,其预计能耗将达到现有中心的20倍。
排放与气候风险
人们担忧,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可能会抵消近年来在气候危机应对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研究人员估算,目前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排放超过1.02亿吨二氧化碳。
据估计,如果目前的增长趋势持续下去,到 2030 年,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 IT 行业可能会消耗全球 7% 至 10% 的电力。如果这种能源的来源是煤炭,那么对环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卫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人工智能实施不当,可能会耗尽世界上一些最干旱地区的水,因为许多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使用大量淡水来冷却计算机。
随着人工智能在交通、工业和娱乐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可能会导致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
政策反思与风险预警
卢森堡前能源部长、欧洲议会绿党前议员克劳德·图尔梅斯表示,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比国际能源署的乐观预测更有可能成为现实,各国政府需要更多帮助来避免陷阱。
他警告称,AI有可能逆转发达国家近年来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取得的所有进展。各企业可能会为了追求即时能源供应而重新依赖天然气发电站,而这些发电站在不少国家原本已经计划关闭。
例如,在美国,受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化石燃料的热情推动,甚至可以通过恢复燃煤发电厂来满足需求。
AI也可能带来能源优化效益
不过,研究也指出,若能正确部署,AI有潜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从而总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能源领域正处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之一的前沿。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可能非常强大,但如何使用它取决于我们——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公司。”
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促进电网的设计,以容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促进自动驾驶汽车等新技术的发展,或监控关键基础设施的威胁。
此外,它还能被应用于城市规划、公共交通优化和交通系统设计,以减少交通拥堵与碳排放。
这些用途可能会抵消人工智能给全球能源系统带来的巨大负担。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这可能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指导。如果不解决人工智能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对能源系统和环境造成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