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热浪破坏生态系统
2014年至2016年间,在北美西海岸附近发生了一件令人极度担忧的事情,两年多来,从加利福尼亚到阿拉斯加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比正常温度高出11.7至15.8摄氏度。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海带森林崩塌,整个食物链系统失衡,海洋动物出现在从未见过的地方,许多动物死亡。
热浪持续蔓延,影响范围覆盖数千公里海域,彻底改变了水中生物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偶然现象或季节性变化,而是该地区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长、最强烈的海洋热浪。
由于海水变暖,海洋生物被迫迁离原栖息地。在此次热浪期间,有多达240种海洋生物被发现出现在原本不属于其分布区的区域,其中一些甚至北移了900多公里。
人们还观察到北露脊鲸、某些小型软体动物如“海蛞蝓(Placida cremoniana)”等出现在陌生区域。对某些物种而言,这种迁移可能是暂时的,但对另一些物种来说,则是永久性生态转变的信号。
随着海水温度升高,许多物种跟随适应温度向北迁徙,寻求更冷的水域以维持生存。但在这次历史性的太平洋热浪中,一些动物无法及时迁移。
海草床和海带森林是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栖息地。随着它们的消失,原本赖以生存的庇护所与食物来源也随之丧失。
海星遭受了严重打击,曾经广泛分布于岩石海岸的海星数量急剧下降。其中一种主要捕食者——太阳花海星几近灭绝。科学家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一种在温暖海水中迅速传播的疾病,即“海星消瘦综合症”。
在没有这些顶级捕食者调控其他种群的情况下,生态系统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体失衡。这项研究依赖于331篇出版物和政府报告的汇总分析。
浮游生物群落也发生了变化。小型鱼类作为大型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其数量和营养质量下降,导致从海鸟到鲸鱼等捕食者面临食物短缺。
多种海洋哺乳动物出现非正常死亡现象,整群动物意外死亡。原因并不总是明确,有时是疾病,有时是食物不足,有时两者兼有。

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冲击
研究指出,这场灾难的影响并未止步于海岸线。随着海洋食物网的崩塌,渔业遭受沉重打击,太平洋沿岸的渔民因为鱼类消失或疾病爆发,经历了多次捕捞季关闭,造成整批渔获损失。
这场变化对以捕捞螃蟹、鲑鱼和牡蛎等为主的产业造成经济冲击,损失金额高达数亿美元。
原本依赖海洋资源而繁荣的沿海经济,突然陷入深刻的不确定性。那些依靠海洋谋生的社区承受了多方面的压力。
研究首席作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前博士后研究员萨缪尔·斯塔尔科(Samuel Starko)表示:“这场海洋热浪在北美西海岸数千公里范围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混乱。”
太平洋热浪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影响物种数量,它还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态互动,彻底重塑了整个生态系统。
维多利亚大学海洋生态学家、气候顾问朱莉娅·鲍姆(Julia Baum)说:“随着气候变化使热浪变得更加频繁且更加强烈,2014至2016年发生在东北太平洋的这场海洋热浪是一个关键示例,它展示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生命,并揭示了未来海洋的潜在面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发布的最新评估警告称,到2100年,超过一半的海洋物种可能因海洋过热而濒临灭绝。
目前,全球海水平均升温1.1摄氏度,估计已有约60%的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或正被过度利用。
若全球升温达1.5摄氏度,约70%至90%的珊瑚礁将遭破坏;若升温至2度,几乎100%的珊瑚礁将灭绝,达到生态“不可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