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增长率是否将迎来爆炸性提升?
几千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始终是几乎难以察觉的缓慢爬行。直到1700年,全球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超过0.1%,意味着经济需要大约1000年才能翻倍。但工业革命改变了这一轨迹,增长速度实现跃升,20世纪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
如今,世界正站在一个可能前所未有的经济爆炸门槛前——由“通用人工智能(AGI)”驱动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经济学人》杂志近期发布的一份详细报告对此进行了探讨。
年增长率将达到30%?
以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在不久的将来,AI将以比人类更高的效率完成大部分办公任务。

他们预测,全球GDP的年增长率可能跃升至20%至30%,这一数字在历史上前所未有,但从他们的角度看,并不比“经济增长”这一概念本身在过去被视为疯狂更令人难以置信。
随着人工智能模型加速进化,威胁已不仅是“取代劳工”,而是它可能引发一场全面的生产力爆炸,彻底重塑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服务业与金融资产市场。
从人口增长到创意增长,再到机器增长
传统增长理论强调“人口增长”,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推动了产出,但生活水平却几乎停滞。工业革命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转为“思想”而非“人身”,这挑战了马尔萨斯的悲观论。
根据报告引用的Epoch AI中心的安森·胡(Anson Ho)观点,通用人工智能将带来相似转变——增长将不再依赖人口,而依赖技术自身的进化速度。当机器开始自行优化与增强能力时,理论上,经济增长将不再设限。
然而,研究人员如菲利普·特拉梅尔(Philip Trammell)与安东·科里尼克(Anton Korinek)警告,仅靠生产自动化不足以带来指数型增长,除非它被用于加速“创新本身”。据AI Futures Project预测,2027年前可能出现“全自动化人工智能研发实验室”。
投资爆炸与高利率悖论
如果这些模型成立,全球将面临巨大的资本需求以投资能源、数据中心与基础设施。例如OpenAI规划中的“星门(Stargate)”项目,预算高达5000亿美元,也许只是个开始。
据Epoch AI估算,仅2025年用于人工智能的最优投资应达25万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真实利率将大幅上升。预期未来收入将飙升,人们倾向于现在消费而非储蓄,因此需要更高利率吸引资金——这一机制最早由经济学家弗兰克·拉姆齐(Frank Ramsey)提出,现代模型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这种动态下,资产价格的未来难以预测。企业利润可能快速增长,但高利率将抑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令“增长”与“收益率”因素产生冲突。
人类劳动者将处于何种位置?
那么,普通劳工将何去何从?这成为真正的挑战。人工智能可能让人类就业沦为“备选项”,尤其当机器更便宜、更高效时,人力需求将下降。随着人工智能运行成本下降,企业可承受的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压缩工资上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研究表明,最终所有收益将集中于“资本持有者”,而非工人。因此,没有资本(公司、土地、数据或基础设施)的人将面临日益脆弱的处境。
尽管如此,仍有例外。一种被称为“逆鲍莫尔病(Reverse Baumol’s Disease)”的现象可能出现:即使这些职业生产率增长缓慢,只因难以自动化,其工资也将上涨,如教育、烹饪、照护等职业。
但若工人被迫从“白领”岗位转向“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行业,尽管工资上涨,其实际购买力反而下降,因为这些服务成本涨幅将超过完全自动化商品的价格下降。
世界是否真的走向“经济奇点”?
“奇点”——即信息自动生成信息的阶段——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但如诺德豪斯所言,这是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理论极限。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无限增长”的模型本身将自我否定,因现实中永恒增长不可能。但根据Epoch AI的说法,即使只达到20%的年增长率,也将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转折点。
尽管如此,《经济学人》指出,市场仍未完全计入这一潜在路径。麻省理工学院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模型发布后,虽然科技股估值上升,但债券收益率往往下降,显示市场未被完全说服。换句话说:硅谷还未真正说服世界。
若爆炸性增长真的来临,个人该如何应对?
所有模型给出的建议几乎一致:拥有资本。但究竟该持有什么资本?股票?土地?现金?在高利率、潜在通胀与投资爆炸的环境中,每种资产都有其风险悖论。
报告结尾引用增长理论大师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之言:“一旦你开始思考增长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你将难以再思考其他任何事情。”而面对“通用人工智能”,这一思考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