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后谁将领导世界?情况如何?
美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未来十年可能出现能源危机,这是特朗普总统主导的国内政策、加速发展的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以及全球竞争态势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场危机的核心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 2025 年 7 月 19 日签署的“大而美法案”。该法案包含大规模减税措施,有可能削弱对清洁能源的重要支持,而此时人工智能模型的电力消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巨大。
当美国寻求保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时,它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悖论:巨大的技术进步与为其提供动力的能源基础设施的衰退相伴而生。
相比之下,中国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即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大力投资能源基础设施。这就引出了一个根本问题:美国是否正在为中国在这场关键竞赛中全面占据优势铺平道路?特朗普的这项法律举措是否会加速美国霸权的消亡?
本文旨在分析“大而美法案”对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削弱该国应对未来能源挑战的能力。然后,我们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能源需求,以及这种需求如何给现有电网带来压力。
接下来,我们将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能源战略,强调各自方法上的根本差异以及潜在影响。我们还将探讨正义问题:谁将为这场危机买单?最后,我们将反思这场潜在危机对环境和生存的影响。
第一:人工智能作为战略竞争的舞台
人工智能竞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舞台。 2025年5月21日,美国副总统J.D.万斯将人工智能发展形容为与中国的“军备竞赛”,强调该领域的优势将决定未来的力量平衡,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和战略上。
万斯在媒体采访中还强调,美国在一些关键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只有几个月到两年,创新步伐的任何下降都可能导致永久失去领导地位。
这一描述反映出人们对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进步深感担忧,因为美国和中国人工智能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几个月。
预计这一威胁将促使华盛顿大力投资开发和运行先进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主要依赖清洁能源的大型数据中心。
这些中心拥有数千台服务器,是驱动复杂人工智能模型的重要神经,需要在电力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一巨额投资给美国能源资源和电力基础设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为未来十年潜在的能源危机埋下了伏笔。
第二:人工智能极其耗电
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扩张直接转化为对电力前所未有的需求。这些中心消耗大量能源;一个中心的消费相当于10万个家庭一年的消费。
目前美国有超过 250 个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人工智能竞赛本质上是一场电力竞赛。
这些大型项目使已经面临多重挑战的电网雪上加霜,因为电网的设计无法满足这种不断增长且波动的需求,预计每年的需求将增长 15%,这给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需求的增加,加上基础设施薄弱和高压网络拥挤,可能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激烈的能源斗争,威胁国家电网的稳定,并可能导致频繁停电和能源价格上涨。如果现行政策保持不变,这可能会使世界主要能源危机国家未来更接近发展中国家。
第三:清洁能源在弥补差距方面的作用
面对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清洁能源在弥补缺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特朗普的压力下,国会通过了最近的税收政策改革,在此之前,拜登政府就认识到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安全和技术优势关键支柱的战略重要性。
为此,政府依靠《通胀削减法案》(IRA)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这是美国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广清洁能源的最大投资。 《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使得太阳能、风能和绿色氢能项目的发电能力得以迅速扩大。
初步数据显示,《通胀削减法案》已产生积极影响,美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大幅增加。然而,这一进展如今正面临着重大威胁;由于“大而美法案”颁布的税收政策的变化。
这些变化破坏了支持清洁能源增长的激励机制,使美国在能源竞赛中重新回到原点,并使其在不久的将来更容易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
第四:特朗普法案——减税和灾难性的赤字
2025年7月19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签署了“大而美法案”,这是美国潜在能源危机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这项打着刺激经济旗号颁布的法律包括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大规模减税措施。
根本问题在于,这些削减措施将得不到足够的资金,这意味着它们将增加公共债务并加剧联邦预算赤字,预计到 2034 年联邦预算赤字将达到 3.3 万亿美元。
资金短缺将导致联邦预算赤字大幅增加,并限制政府对重要领域的投资能力。为了资助这些减税措施,特朗普将债务上限提高了5万亿美元,使国家债务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更为严重的是,这项法律不仅局限于无资金支持的减税,还削减了重要领域,特别是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支出。
这一趋势反映出一种经济和政治观点,即优先考虑短期减税,而不是对重要基础设施和可持续能源的长期投资。
这种财政方式可能会削弱美国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能力,并大大增加发生严重能源危机的可能性。
第五:大而美法案对发电能力的影响
这项“大而美法案”的负面影响不仅限于财务数字,还打击了美国发电能力的核心。
根据能源创新中心的全面分析,这项法律将导致未来十年预计电力容量大幅减少。
该中心估计,美国将损失原计划加入国家电网的约344千兆瓦电力容量。这一巨大的能量相当于满足一半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预计电力容量的下降直接源于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或减少。电力短缺不仅威胁着人工智能领域,也威胁着其他行业和家庭消费。
随着公众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发电能力不足,美国将面临电价上涨、停电可能性增加、电网可靠性下降等严峻挑战。此外,清洁能源投资的下降阻碍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即使是包括核反应堆在内的传统节能方法,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建成并融入国家电网。
第六:中国利用真空
当美国采取可能削弱其生产清洁能源能力的政治举措时,中国正巧妙地利用这一战略真空来巩固其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中国大幅增加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仅五个月,中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就相当于美国全年新增产能的四倍,相当于全球产能的50%。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扩张体现了中国的长远战略眼光。中国将可再生能源视为其能源安全的基石,减少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并提供稳定的能源来支持其快速的经济和工业增长,包括人工智能领域。
投资清洁能源也使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它已成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商和出口国,增强了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种愿景和战略上的分歧使美国陷入了艰难的竞争境地。
第七:中国的“战略性”沉默
尽管“大而美法案”对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北京尚未对此事态发展发表官方评论。中国的这种沉默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意义,西方报纸将其解读为一条古老而明智的战略原则的应用:“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时打断他们。”
这一原则表明,中国认为美国这项法律不仅仅是一次暂时的政治错误,而是系统性削弱华盛顿的一步。中国的沉默反映出北京对自身道路和长期战略的信心。
此外,这种沉默可能是中国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避免与美国进一步紧张,同时专注于悄悄有效地加强其国内能力。
第八:广泛的内部批评
这项“大而美法案”在美国国内遭到了尖锐而广泛的批评。最著名的批评者之一是著名企业家伊隆·马斯克,他将该法律描述为“破坏性的疯狂”。
这种描述反映出人们的深切担忧,即该法律的减税政策不支持清洁能源,加剧了对需要长期实施的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阻碍了对未来至关重要的领域的创新。
这些批评出现在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增加了美国政府重新评估其能源和税收政策并寻求更可持续和更全面的解决方案的压力。
结论
美国潜在的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与“大而美法案”的影响、人工智能的空前需求、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俄乌战争以及为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实体而消耗的大量资源交织在一起,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经济或环境挑战。这是一场多方面的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威胁美国社会基础的生存危机。
新法律还加大了美国对人才流失的限制,削弱了人才流入该行业。与此同时,中国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人才获取率较疫情前增长了20%,进一步支持了中国的发展。
法国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托德在其2001年出版的《帝国之后:美国秩序的衰落》一书中预测,此类政策将加速美国的衰落,促使其在2050年之前走向灭亡并转变为地区强国。
对于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来说,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取决于他们实现技术本地化、放弃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确保其能源来源不受西方霸权影响的能力。
未来十年清洁能源的供应将决定未来几年的全球领导地位,如果中国在这一重要问题上保持稳步进展,中国将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