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组建无人机部队以防止入侵
上个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三架海上无人机掠过台湾崎岖东北海岸的苏澳湾。
小型“隐形”无人机“碳航海者1号”、快速移动的“黑潮1号”和携带炸药的“海鲨800”成为此次博览会的亮点,众多公司竞相帮助台湾打造海上无人机部队。
台北认为,如果中国军队试图统一这个自治岛屿,无人机可能在击退中国军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北京威胁称,如有必要,将以武力统一台湾。
苏澳距离福隆仅60公里(37英里)。福隆是所谓的“红海滩”之一,因其独特的地形,被国防专家认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潜在登陆点。
2022年,俄罗斯派遣坦克跨越陆地边界对乌克兰发动战争;而中国若统一台湾,则需要北京派遣舰艇穿越180公里(112英里)宽的台湾海峡。

虽然台湾海峡波涛汹涌的海水、台湾的山地地形和浅滩对两栖入侵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解放军数十年的现代化建设,该岛的天然防御能力正在逐渐削弱。
面对规模和实力远超对手的威胁,台湾的国防战略已逐步转向提升发动不对称战争的能力,使北京方面无法考虑统一成本过高问题。
从海上舰艇到一次性自杀式武器,再到高空情报、监视和侦察 (ISR) 飞行器,无人机是台北所谓“豪猪战略”的关键要素。
执政的民进党立法委员、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委员陈冠廷告诉半岛电视台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为他们制造一架无人机。”
相反,陈冠廷表示,台湾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来保持其优势。
他说道,“我们必须鼓励初创企业找到更便宜、更适合台湾地形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台湾对高科技制造业并不陌生。
得益于台积电(TSMC),这个东亚民主国家已成为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生产了全球约 90% 的尖端半导体,此外,台积电还擅长制造从风力涡轮机到航空航天工业所需的螺丝和紧固件等各种产品。
2022 年,台湾政府启动了“无人机国家队”计划,旨在发展本土无人机产业,使其能够抵御中国武力统一局势,并在战时条件下保持生产。
虽然台湾地区国防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研发无人机,但台湾制造商长期以来一直难以与中国大陆制造商的低价竞争,尤其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创新,该公司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乌克兰战争中,基辅广泛使用无人机对抗莫斯科,这更加坚定了台北的信念:无人机在抵御其强大得多的军事对手方面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

军事对决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台湾武装部队的军事实力对比
根据台北的无人机战略,国防部门和主办6月无人机博览会的国家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将与承包商合作生产军用级无人机。
根据一项平行计划,经济部正在协调一项计划,帮助私营部门为本地和海外市场制造和销售“军民两用”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既可用于商业用途,也可用于军事用途。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表示,他希望台湾成为无人机技术和制造的“亚洲中心”。
对台湾来说,成为无人机强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菲利普·戴维森估计,到2027年,解放军将具备武力统一台湾的能力。
专家表示,尽管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无人机部队,但台湾在建设国内无人机产业方面的进展却参差不齐,问题首先在于目标过于温和,与威胁规模不符。
台湾已设定目标,到2028年,本土工业每月生产1.5万架两用无人机。而根据政府支持的民主、社会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DSET)的数据,国防部已向本土制造商订购了700架军用无人机和3422架两用无人机。
台湾还于2024年向美国订购了约1000架无人机,并于今年5月设定了未来四年再采购4.7万架无人机的新目标。
新的采购数字尚未计入国家预算,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所调整。

解放军武力统一台湾期间的潜在登陆点
解放军日益增强的驳船和滚装船能力对“红滩”系统构成挑战。绿色标记表示目前部分区域可通过这些船只进入。
尽管打击目标有所扩大,但国防专家表示,以现代战争的标准来看,这些无人机的数量——尤其是军用级无人机的数量——仍然很小。
根据美国海军研究所4月份的一份报告,在与中国大陆爆发冲突的初期,预计台北和北京将“每天甚至每小时出动数千架无人机”。
报告估计,台湾近期采购了291架Altius-600M无人机、685枚Switchblade巡飞弹和4架MQ-9B无人机(这些是台湾向美国政府积压的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单的一部分),但这笔采购仅够对付解放军四到五次打击。
上个月,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主席彼得·马蒂斯在台北举行的国防科技战略与技术峰会上就供应链韧性发表讲话时表示,台湾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以满足其训练和储备需求。
马蒂斯说道,“在测试阶段考虑数百架无人机或许是合适的,但我们需要不断消耗这些无人机,让它们发挥出最佳性能,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当我们真正扩大规模时……我们真正得到的是能够经受住考验的东西。”
基辅陆军、改装与裁军研究中心亚太部门负责人尤里·波伊塔指出,乌克兰计划在2025年每月生产20万架无人机,这大约相当于“台湾一年的产量”。
波伊塔告诉半岛电视台,乌克兰各旅每天要消耗50到100架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这种无人机可以让飞行员实时观察战场情况。

台湾武器销售积压
美国对台武器销售积压了215亿美元。其中44亿美元的武器正在交付中,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和陆基发射的鱼叉反舰导弹。
台湾初创公司创未来科技(Tron Future)的无人机专家米沙·卢表示,台湾在建设军备库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调整和适应的准备,包括关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动态。
米沙·卢告诉半岛电视台说,“在乌克兰和俄罗斯,无人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侦察和打击用途。”
“就台湾而言,军用无人机的应用尚未如此多样化。”
米沙·卢表示,“简而言之,台湾军方需要加快摸索反无人机技术在其国防规划和训练中的作用。”
然而,鉴于无人机种类繁多且资源有限,专家们对于台湾应该将重点放在哪里仍存在分歧。
无人机软件公司 Auterion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洛伦兹·迈尔 (Lorenz Meier)表示,虽然阻止解放军登陆台湾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对于下一步行动的讨论却不足。他认为,台北的无人机战略应该利用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
台湾被中央山脉纵贯全境,大部分城镇位于西海岸,其中许多城镇主要由低矮的混凝土建筑组成,这些建筑的设计旨在抵御地震。
该岛约 60% 的土地被茂密的常绿亚热带森林覆盖。
迈尔在苏澳湾无人机博览会期间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我完全赞成推动无人水面艇的发展。现在;这也向中国传递了一个信息,这很重要,”Auterion公司在博览会期间与NCSIST签署了合作协议。
“但与此同时,最终需要围绕国防战略展开对话,而我们目前没有讨论现实的城市作战场景,这表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迈尔补充道,“我从未见过政府广泛讨论过利用山地。”
“如果你把一支部队撤退到丛林中,然后从山上发射无人机,那在海滩上待着可就难受了。”

台湾地形图
东海岸多丘陵和山地,全岛约60%的土地被茂密的常绿亚热带森林覆盖。
台湾战略与战争研究会会长、反对党国民党成员黄伟表示,台北的战略专注于建设军备库,却忽略了如何在冲突中部署。
黄伟告诉半岛电视台:“对台湾来说,明智的做法是重新审视台湾应急行动和台湾战场的具体情况,摸清解放军的作战节奏,并制定出具有台湾特色的无人机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照搬乌克兰模式或听从五角大楼的建议。”
台湾国防部尚未回应半岛电视台的置评请求。
地理空间情报公司ingeniSPACE的首席运营官杰森·王(Jason Wang)表示,台北的短视部分源于缺乏近期的作战经验。ingeniSPACE在台湾设有办事处。
杰森·王告诉半岛电视台说,“台湾可以生产任何你能想到的硬件,而且成本低廉。现代战争的关键不在于硬件,而在于为无人机配备‘大脑’,为作战人员提供战场上的选择。”
杰森·王补充说,“了解不同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作用、运送它们所需的后勤保障,以及阻止对手所需的攻击速度,是台湾制造商难以掌握的。”
“对台湾来说,掌控战场取决于政治意愿,而非能力。”
几十年来,台湾一直以“灰色地带”战术(介于和平与冲突之间的低级别活动)应对中国的影响力,但自1958年台海危机以来,台湾从未与北京进行过军事交战。
自20世纪4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在国共内战中败于共产党军队以来,台北与北京一直存在矛盾。
1949年,中华民国领导人蒋介石撤退至曾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并誓言有朝一日回归大陆。

冷战期间,台湾失去了包括1979年美国在内的数十个盟友,如今仅得到11个国家和梵蒂冈教廷的承认。
台湾的外交孤立意味着它无法与邻国军队或联合国维和行动正式接触。
为了避免激怒中国,台湾与美国(台湾的主要安全保障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一直是非正式的,未经任何宣布。
出于同样的原因,尽管美国承诺向台湾提供自卫手段,但华盛顿历届政府都未透露是否会直接介入冲突。
台湾军队是持续至1987年的四十年戒严时期国家镇压的象征,近年来,台湾军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和现代化建设。
乔治梅森大学沙尔政策与政府学院副教授迈克尔·亨泽克表示,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现民主转型后,军队经历了一段被忽视的时期,直到2016年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当选台湾领导人。
亨泽克告诉半岛电视台,民进党主要将军队视为“专制压迫的工具”,而反对党国民党则不愿增强军事实力,因为它正在寻求与北京的和解。
在蔡英文及其继任者赖清德的领导下,台湾开始大幅增加军费开支。
2025年,台湾内阁拨出的国防开支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5%,高于2016年的1.82%,这一预算后来被反对党控制的立法机构缩减。
赖清德表示,他最终希望将今年的国防支出提高到GDP的3%,尽管他的计划面临国民党的反对。

1976年至2024年间,台湾军费开支(以美元计算)有所增加,但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20年以来,随着台湾国防开支的增加,这一趋势开始逆转。
尽管如此,以人员规模计算,中国大陆的军队规模位居世界之首,但其军事实力仍然远超台湾。
在衡量全球军队防御能力的“2025年全球火力指数”中,中国大陆军队排名第三,远远领先于排名第22的台湾军队。
自2022年以来,解放军定期在台湾海峡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包括无人机演习。
中国在台北没有大使馆,但其驻华盛顿特区和东京的大使馆尚未回应置评请求。
台湾无人机制造商表示,获取真实世界和及时的战场情报对于为台湾及其海外潜在客户设计最优质的无人机至关重要。
台湾玩具制造商转型为无人机制造商的雷虎公司总经理苏志强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我们的弱点在于需要适应战场上日新月异的条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条件才能调整软件。”
“我们需要与美国和欧洲前线的人员合作,确保我们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他们才能调整软件。”
台湾制造商也意识到他们面临的来自商业竞争对手的挑战。
驻华盛顿的国防科学技术局研究员、詹姆斯敦基金会分析师张建军表示,中国既擅长制造无人机,也擅长进行能够干扰敌方无人机和误导反无人机系统的“电子战”。
张先生向半岛电视台概述了对台湾最大的商业和军事制造商首席执行官进行的非正式调查的结果,并表示:“所有(无人机制造商)都担心,中国大陆的反无人机和电子战能力非常强大,因此他们不确定在实时战斗中,台湾无人机是否能够渗透……并开展军事行动。”

解放军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演习
2025年4月海峡雷霆-2025A演习期间解放军的活动地点。
台北一直在努力解决其中一些潜在的弱点。
台湾国防部门领导人顾维钧——十年来首位担任国防部长的文职官员——最近宣布,军方将组建其首个陆军无人机部队,同时海军也将配备无人机和无人水面艇。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DSET)等观察人士表示,今年成立无人机/无人水面艇工作组,以“促进在采购、补贴、预算和研发方面采取更协调的措施”,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又一步,但其他后勤和经济挑战依然存在。
台湾的无人机战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企业寻找海外合作伙伴来帮助推动无人机需求并建立供应链。
经济部近期启动了一项计划,旨在帮助台湾企业与日本、德国、波兰、捷克共和国等国的客户建立联系,这些客户正寻求将中国排除在其供应链之外。
目前,尽管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出口数据仍然较低。
2023年,台湾仅出口了290架无人机,而到了2024年,台湾出口了3473架,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出口了3426架。
专家认为,该计划的致命弱点可能在于供应链瓶颈以及潜在无人机制造商面临的财务风险。
据DSET非常驻研究员、6月份报告的合著者洪伦·田(Hong-Lun Tiunn)称,一些潜在的无人机制造商担心会遭遇与美国公司Skydio类似的命运。Skydio于2024年因向台湾出售无人机而受到中国大陆的制裁。
洪伦·田和他的 DSET 同事方(Fang)表示,政府需要向制造商提供更多财政激励,以消除他们的担忧。
“作为私营企业,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盈利,” 方告诉半岛电视台说,“他们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惩罚,失去所有客户吗?”
台湾无人机设计公司 Avilon Group 的业务发展经理 Chia-yu Chang 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Chang 告诉半岛电视台说,“这不仅仅是支持无人机公司;他们需要支持整个生态系统,才能拥有一个台湾无人机品牌。但我认为还有很多环节需要改进。”
Chang 表示,私营企业也在努力将中国完全从其供应链中剔除。
她说,“大多数商业公司,大多数行业,只关心数据或安全问题,但对于军方来说,他们希望整架无人机完全没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说实话,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台湾依赖中国大陆供应生产无人机电池所需的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
据国防科技信息局(DSET)的报告,台湾同样依赖进口来满足其对GPS模块、飞行控制和定位软件、传感器、摄像头和安全通信芯片的需求。
尽管台北与华盛顿关系密切,但一些技术,例如热成像技术,也受到美国出口管制。
据国防科技信息局称,这些进口产品通常比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更贵,即使是来自友好国家,单个SDR视频传输芯片的价格甚至可能是大疆创新(DJI)报价的10倍。
在回答有关其供应链的问题时,国家科技信息局(NCSIST)表示,台湾正在努力实现自给自足。
国家军工科技研究院告诉半岛电视台说,“由于台湾国防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军用级无人机的关键部件,如大功率发动机、精密导航系统和先进传感器,仍然依赖国外市场。”
该研究院表示,“然而,国家军工科技研究院正在通过开发关键的自主技术(例如飞行控制计算机、光电设备、雷达)来解决这个问题,逐步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与此同时,随着2027年临近,观察人士表示,台湾需要迅速行动。
国民党委员长黄宗智表示,“这是我们的战争,不是别人的战争,”并补充说,台湾能否实施有效的无人机战略仍是一个“问号”。
他说道,“这不仅仅是把钱放在桌上然后说我们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