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俄罗斯的黑海战略?
俄罗斯的黑海战略体现了其地缘政治野心和军事利益,该地区对于俄罗斯的安全和地区影响力至关重要。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近二十年来,欧洲和北约一直低估俄罗斯及其主宰黑海地区的动力。俄罗斯和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纳塔利·萨巴纳泽和中东和北非项目土耳其倡议高级顾问加利普·达莱就是其中一员。
了解莫斯科对黑海政策的连续性和适应性模式对于预测其未来的战略行为至关重要。俄罗斯在黑海继续使用混合战争和全面战争,如果成功,将对更广泛的地区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维持乌克兰对敖德萨及其邻近海岸的控制对于黑海安全至关重要。任何未来的停火或和平协议都必须包括条款,以确保长期威慑俄罗斯再次试图切断乌克兰进入黑海的通道。此举不仅会损害乌克兰的经济活力,还会削弱其更广泛的战略重要性。
土耳其角色的重要性
安卡拉对《蒙特勒公约》的承诺对俄罗斯的野心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公约禁止军舰在战时进入黑海地区。
因此,鉴于土耳其对土耳其海峡的控制、该地区最长的海岸线以及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土耳其将继续在黑海发挥关键作用,并成为西方的重要合作伙伴。
研究人员认为,黑海是俄罗斯重新构想其新帝国身份、追求大国地位以及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考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在这个地区,俄罗斯的后苏联修正主义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了解莫斯科对黑海政策的连续性和适应性模式对于预测其未来的战略行为至关重要。
乌克兰战争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俄罗斯试图实现其长期以来控制黑海(包括重要的贸易和能源走廊)的野心。尽管这场战争代表着局势的升级,但并不代表莫斯科战略观的根本转变,其战略观主要基于抵制西方势力,特别是欧盟和北约在该地区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可能比其官方言论所暗示的更为敌视。在此背景下,欧盟新的黑海战略必须紧急有效地实施,展现对该地区安全和威慑政策的坚定承诺。
研究人员表示,维持乌克兰对敖德萨及其邻近海岸的控制对于黑海安全至关重要。任何未来的停火或和平协议都应包括确保长期威慑俄罗斯再次切断乌克兰进入黑海通道的企图的条款。此举不仅会损害乌克兰的经济活力,还会削弱其更广泛的战略重要性。
研究人员补充说,直到最近,欧盟和北约都误判了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并低估了其实现这些意图的决心。冷战期间,北约的主要职能是威慑和防御苏联的威胁。
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长期以来不仅将北约视为北约扩张带来的威胁,而且将其视为由克里姆林宫的冷战对手组成的敌对组织。俄罗斯反对北约的存在。虽然有效的威慑继续阻止与北约成员国发生直接的常规对抗,但莫斯科越来越多地采用混合战术,如政治影响和信息宣传,来实现其目标。
风险日益增加
随着美国在该地区安全存在的减少,威胁黑海和更广泛的欧洲安全的风险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明确欧盟、英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合作机制至关重要。加强北约盟国在黑海的合作也十分紧迫。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牵头的正在进行的排雷行动代表了一种有前景的务实合作模式,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俄罗斯充分意识到这种协调,并可能试图通过破坏和虚假宣传活动来破坏它。
研究人员认为,俄罗斯对黑海的愿景并非寻求建立合作的区域安全架构,而是基于类似于与土耳其权力分享的事实安排,类似于冷战时期的动态,莫斯科寻求对北部盆地施加控制,而土耳其则对南部盆地施加控制。
这种方法要求俄罗斯处理与土耳其日益复杂的交易关系,特别是在安卡拉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与西方重新和解的迹象出现的情况下。土耳其控制着土耳其海峡,拥有该地区最长的海岸线,并且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因此仍然是黑海地区的关键参与者。
土耳其反对扩大北约在黑海的影响力,但同时也拒绝俄罗斯主导黑海的可能性。因此,安卡拉的战略地位围绕着维持地区力量平衡,通过支持乌克兰的能力和对抗俄罗斯的霸权野心,同时避免北约直接介入的扩大。
由于美国在该地区的作用可能减弱,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的防御需要制定共同战略来遏制俄罗斯。一个强大而有韧性的乌克兰,加上欧洲和强大的地区伙伴关系的一贯支持,对于确保黑海的长期安全仍然至关重要。
与中国竞争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俄罗斯能够宣布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胜利,或者即使人们认为俄罗斯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也会对俄罗斯更广泛的邻国产生严重后果。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莫斯科可能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重塑该地区。
对于很多邻国来说,在压力之下,他们或许别无选择,只能站在俄罗斯一边。黑海、南高加索、中亚地区是俄罗斯周边战略框架内相互联系的地区。这一现实必须形成欧洲-大西洋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旨在这些地区建立一致且相互关联的政策,以对抗俄罗斯的影响并增强地区的复原力。
尽管中国在黑海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仍然有限,但其正在稳步扩张,促使该地区对多极化的认识不断增强——而俄罗斯将越来越需要应对这一局面。
与莫斯科不同,北京不受帝国主义历史遗留的束缚,这使得它能够不受重大历史限制地与地区行为体交往。尽管中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俄罗斯的新帝国主义野心,但并不反对俄罗斯建立在排他性势力范围基础上的多极化愿景。
对于莫斯科来说,多极化并不是要实现权力中心的多元化,而是要建立一个反西方的框架来重塑全球秩序。从中期来看,俄罗斯可能会容忍,甚至欢迎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以平衡西方的力量。从长远来看,这种务实的伙伴关系可能会演变成战略竞争,尤其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