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日電)彭博社報導,美國參議院上月通過監管穩定幣的法案,一直禁止加密貨幣活動的中國,也提出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體系的重要性。經濟學家們認為,隨著美國以穩定幣鞏固美元的主導地位,中國應探討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

報導指出,中國一向禁止加密貨幣活動,但近期中國官員的言論,帶出人民幣穩定幣在全球支付體系角色的討論。

6月中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了『支付即結算』,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潘功勝又表示,在地緣政治博弈加劇下,傳統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容易被政治化、武器化,作為單邊制裁工具使用,破壞國際經濟金融秩序。

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陸家嘴論壇論壇上也表示,美元穩定幣可能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化現象。

美國參議院上月通過監管穩定幣的法案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穩定幣可以加強而不是威脅美元的主導地位。全球用家可能更喜歡美國掛鉤的穩定幣,而不是歐洲或中國央行的數位貨幣,因為這些穩定幣由美國監管的私營部門發行。

報導指出,中國長期以來認為加密貨幣對金融穩定和資本管制構成威脅,但經濟學家們看到中國發展人民幣穩定幣的機會,部分原因是川普政府愈來愈支持發展數位代幣。

摩根士丹利日前建議,中國可以透過香港嘗試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避免違反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規定。

摩根史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對中國來說,擁抱主權貨幣代幣化的趨勢,對於在數位基礎設施競賽中保持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

穩定幣通常與傳統法定貨幣掛鉤,由私人公司發行,作為一種更快捷、更便宜的跨境支付方式,大多數穩定幣與美元掛鉤,並由短期美國國債等美國資產支持,預計到2030年穩定幣總供應量將達到3.7兆美元。

報導指出,中國經濟學家正敦促發展與人民幣掛鉤的替代方案。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如果不作出努力,中國可能會在下一代的貨幣領導競賽中落後;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向員工表示,該公司計劃在所有主要市場申請穩定幣牌照,將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並將結算時間縮短至10秒以下。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前中國人民銀行顧問李揚表示,中國應採取「雙軌制」策略來加強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包括擴大貨幣互換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同時利用香港的金融機構推廣與人民幣掛鉤的離岸穩定幣。

報導提到,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生效,正式設立法幣穩定幣的發行人發牌制度,京東和螞蟻集團預計將是首批申請牌照的科技巨頭。在上海上市的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也表示計劃申請執照,該公司經營全球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編輯:陳鎧妤/楊昇儒)1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