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周子馨
2025-07-02T08:17:22.799Z

達賴喇嘛宣布確認延續轉世體系
(德國之聲中文網)第14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週三(7月2日)在達蘭薩拉發佈聲明稱:「我根據民眾的誠摯願望,決定延續達賴喇嘛尊者的轉世傳承。」此前,達賴喇嘛在2011年曾主張,由信眾決定是否延續達賴喇嘛的轉世體系。
聲明表示,過去14年以來,藏傳佛教各大宗派的領袖、西藏人民議會及藏人特別大會、藏人行政中央、民間團體和各地華人信眾,皆懇請他延續達賴喇嘛尊者的轉世體系,「尤其是來自西藏境內的藏人團體及個人,透過各種渠道,皆以口述或書面等各種形式誠心祈求,必須延續達賴喇嘛尊者的轉世體系。」
達賴喇嘛的繼任計畫對於藏人抵抗中國政府、維護身分認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達賴喇嘛聲明表示,尋找、認證轉世之重任將由達賴喇嘛的喇章-噶丹頗章信託基金之董事會負責,並按照歷史傳統尋訪、認證。他強調,除了該項轉世機制外,「任誰皆不具備認證轉世的正當性,這一原則永遠不會改變!」
達賴喇嘛7月6日將迎來90歲大壽,西藏宗教高層2日在達蘭薩拉展開一連3天的宗教會議。達賴喇嘛雖然沒有親自出席,但在會議首日透過影像發布該聲明。西藏宗教高層可能會這3天的會議期間,進一步討論有關事宜。
達賴喇嘛週三的說法可預期將激怒中國。中國長期聲稱西藏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張只有中國政府有權批准下一任宗教領袖。中國堅稱,轉世靈童必須在中國藏區尋找。達賴喇嘛則敦促信眾拒絕北京挑選的轉世人選。
達賴喇嘛在1959年西藏抵抗中國統治的起義失敗後,逃往印度。儘管他主張「中間道路」,不尋求西藏獨立,但中國仍視達賴喇嘛為危險的分裂分子。
此前,達賴喇嘛曾經表示過,他的繼任者將誕生於「自由世界」,也提過可能是一位女性。
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最終可能出現兩位達賴喇嘛轉世者,一位是由北京任命,另一位則是由忠於現任達賴喇嘛的轉世體系任命。
一名流亡達蘭薩拉、不願具名的藏人告訴DW,「兩個達賴喇嘛」就像之前的班禪喇嘛事件一樣,藏人不會遷怒於中國指定的班禪喇嘛,但絕對不會承認、尊重他,「放在達賴喇嘛轉世的情況上也是一樣」。
相关图集:一场决定了西藏命运的战役
从第一野战军到第二野战军: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西藏问题,应责成西北局担负主要的责任,西南局则担任第二的责任。彭德怀收到电报后派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范明进行调查,后来发现从西北入藏难度甚大,完成入藏准备需要两年。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调查结果之后,毛泽东决定,将进军西藏的重任改交给了第二野战军。
向高原进发:中国问题专家威格尔(Oskar Weggel )描述的昌都战役在阳光普照但却又是寒冷无比的10月的一天爆发。解放军多个师一同向青藏高原进发。
架桥:解放军在进军西藏的过程中,比起来同藏军之间进行的战斗,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改善极其缺乏的基础设施显然要更困难得多。
修路:农牧社会的西藏原本只拥有极少数适合载重交通通行的现代化公路。图为解放军在西藏修建水泥公路。
高原上的骆驼车队:中国军队使用骆驼在高原上运载物资。
昌都战役:1950年10月7日,昌都战役在解放军同无论在兵力到装备都明显落于下风的藏军之间展开。近两周后,10月19日,2700名藏兵缴械投降。据记载,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和藏军的伤亡人数分别为114人和180人。昌都战役之后,藏人放弃了武装抵抗。
达赖喇嘛在“被解放的西藏”:昌都战役的失利让西藏噶厦政府别无选择。1951年5月23日, 西藏噶厦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简称《十七条协议》)。 随后,当时年仅15岁的达赖喇嘛决定暂不离开西藏,并于1951年10月正式同意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具有迷惑性的友善姿态:1954年,十四世达赖喇嘛首次在北京拜访毛泽东。当年9月,他以西藏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幻象。此后不久西藏起义运动受到镇压,1959年,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在这之后,文革期间西藏文化遭到大规模破坏,西藏的自治地位也越来越弱。
邊巴次人警告中國勿干涉轉世程序
在週三宗教會議的媒體記者會上,西藏流亡政府、藏人行政中央的司政邊巴次仁表示,世界各地的藏人「以虔誠的心提出懇切請求」,希望達賴喇嘛的轉世地位能夠繼續保留。
他說:「面對如此強烈的請求,尊者表現出了無限的慈悲,並最終同意在他90歲生日這個特殊時刻接受我們的呼籲。」
邊巴次仁也批評中國持續打壓西藏:「如果你看看中國政府在西藏制定的所有政策和計畫,全部都是針對摧毀藏民族身份而來。他們的信念是:如果沒有民族,就不會有民族問題。」
他並警告中國,不要干涉達賴喇嘛的轉世傳承程序,稱這是「獨特的藏傳佛教傳統」,「我們不僅強烈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轉世這個話題謀取政治利益,而且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做法。」
相关图集:1959年的西藏起义
亲中代表:1959年3月2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行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任命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为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当年21岁的班禅喇嘛对中共不乏好感。
翻越喜马拉雅山逃亡:毛泽东将达赖喇嘛出逃看作是一个将他定义为叛徒的绝好机会。一周之前,毛泽东已笔头指示:如果达赖喇嘛与他的随从一起逃跑,“我军一概不要阻拦。”1959年3月21日,也就是逃亡的第四天,23岁的达赖喇嘛翻越惹嘎拉山口来到藏南。
剑拔弩张:当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在阿萨姆获得友好的政治庇护后,中印关系更由紧张转为敌对。
进军西藏:西藏的武装力量无法抵御中国人民解放军。但西藏的险峻地形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因此,中国军队必须为进藏修建新的桥梁。直到1954年,从原属西藏的安多地区(今青海省)到拉萨的第一条公路才正式修通。
友好往来:作为回访,达赖喇嘛于1959年9月4日前往新德里的尼赫鲁府邸做客,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进行了交谈。
不顾千难万险:西藏起义之后,许多藏民追随达赖喇嘛,历尽险阻,长途跋涉逃往印度。
被迫妥协:1951年,拉萨政府与北京方面签署《十七条协议》,被迫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人民民主社会”的改造。作为条件,中央政府允许西藏在改革上实行较长的过渡期。协议也规定西藏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持西藏现行的制度不变。1954年9月,十四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边境冲突:1959年4月,中国方面加强了中印边境的驻军,并封锁了通往尼泊尔和克什米尔拉达克的关口。西藏起义使得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中印关系一触即发。1959年8月和10月发生在边境一带的武装冲突更使双边关系雪上加霜。
抗议化为愤怒:1959年三月底,一群藏人在印度边境城市噶伦堡(Kalimpong)举行抗议
反抗斗争:从1956年开始,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针对“达赖集团”的斗争进一步深化,尤其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为甚。越来越多的藏人起来反抗汉人的统治。1959年3月10日,有关达赖喇嘛可能遭到绑架的消息传出后,抗议活动激化为暴力冲突。3月17日,以妇女为主的数千示威者聚集在布达拉宫门前,抗议共产党政权的占领和压迫。几个小时之后,武装冲突爆发。
政治收编:在1954年10月13日召开的首届人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与达赖喇嘛向外界展示了友好融洽的关系。毛泽东一直清楚地知道,“西藏问题”不能单纯以军事方式得以解决。然而,他低估了西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这一错误为1959年爆发的西藏起义埋下了伏笔。
达赖喇嘛逃亡:1959年3月17日,正在罗布林卡夏宫内的达赖喇嘛听到附近传来枪声,决定出逃。与此同时,解放军在拉萨河谷向起义者开火。
边境哨所:一扇木板门标志着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边界。摄于1959年4月初。
增兵西藏:为了防止暴动规模扩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59年3月20日决定向西藏增派部队,发起“全面反攻”。
军事控制-1950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后开始制定将西藏从政教合一的旧有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初步计划。当时,西藏实际上处于政治独立的状态。为防止西藏的独立地位在国际上得到承认,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要尽快解决“西藏问题”,推进中国的“统一”。1950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
起义失败:不久,西藏起义被镇压。这张图片摄于3月21日,画面上的起义民兵正在等待被押往监狱。
缴出武器:西藏起义者在拉萨向解放军缴械。这张图片的拍摄时间不详,1959年4月13日由纽约一家图片新闻社首次发表。
一边交好,另一边交恶:达赖喇嘛获得政治避难许可之后,于1959年九月首访印度首都新德里,并在那里受到了热情接待。在西藏起义发生8个月后,中印这两个在50年代交好并共同从中获益的邻邦变成了敌人。
流亡印度:1959年3月,大批西藏难民抵达印度米萨马里的过渡性营地。
护卫下歇脚:尽管如此,达赖喇嘛及其随从仍然受到追踪。在贴身护卫及“四水六岗护教志愿军”的护卫下,达赖喇嘛于1959年3月31日越过了中印边界。
政治声援:1959年4月24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前往喜玛拉雅山脚下的穆索里会见达赖喇嘛。此前几天,也就是4月18日,显然受到印度支持的达赖喇嘛要求西藏从中国独立出来。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