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Pieper
2025-07-12T06:01:41.773Z
德国一些学校里移民家庭的孩子太多了?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沙宾纳·施瓦茨(化名)第一次听说德国教育部长的这个想法时,觉得这是一个蹩脚的玩笑。教育部长普里恩(Karin Prien)表示,在德国的学校里设立移民(非德语为母语)学生的比例上限时一个“可以考虑” 的选项。她说,必须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可以定在“30%或40%”。

对此,施瓦茨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她是北威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她的学校有350名学生,其中80%来自移民家庭。她对德国之声表示,教育部长的提议在实际中根本不存在操作的可能性。“我想,她根本没有考虑住房政策和人们的想法,也不了解某些社区的情况。(如果按她说的)人们就必须搬家,否则就无法做到就近入学。我们甚至无法统计出所谓说德语的或德国学生的比例。”

移民生比例成择校标准

施瓦茨工作的小学校所在社区的移民比例大约有60%。而居住在学校近旁的独栋住宅里的德国家庭,宁愿把孩子送到更远的其他学校上学。施瓦茨说,这让她感到伤心。

延申阅读:德国没有学区房

相关图集:背着书包上学堂

装满礼物的入学彩袋:入学彩袋历史悠久,是德国一年级小学生入学第一天必不可少的“行头”。彩袋里装满了各种糖果、文具和玩具,伴随着孩子们走进校园,象征着美好的新开端。圆锥形糖果袋的传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
人生新阶段:在德国,儿童一般6岁上学。各联邦州开学时间不同,但新学期都在8、9月间开学。虽然许多孩子上学前去过好几年幼儿园,对集体生活有所感受,但上学对孩子们来说仍然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对家长们来说也意味着生活出现了新的改变。
心仪的新书包:入学前,孩子们会得到新书包。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硬壳书包,这样书本放在里面不会弄皱。不过,轻便的软背包现在也越来越受欢迎。在孩子们看来,书包的图案和颜色是最重要的。今年男童书包流行款是星球大战主题,而偶像超人从来就是孩子们的最爱。
家里的味道:早餐盒:新书包里少不了新笔盒和各种文具,当然也少不了早餐盒。虽然许多德国小学现在部分引进全日制,孩子们中午可以在食堂吃午饭,但孩子们还是喜欢在课间吃点家里带来的早餐面包和水果。
笑一笑!:开学后当然要照张合影。孩子们捧着几乎和他们一般高的入学彩袋,站在写着“我的校园第一天”的牌子旁。有的孩子在镜头前非常自豪,有的却觉得照合影有点“烦人”。
祈祷和祝福:开学第一天,学校会为新生举行入学典礼并邀请孩子们的家长、亲戚和教父、教母参加。学校通常还组织学生前往教堂参加礼拜,由教会为孩子们送上祝福。 一些学校也为穆斯林儿童准备了跨宗教的仪式。
“大孩子”帮助小小孩:许多学校还会为每个新生配一个“小顾问”。他们是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大孩子”。小顾问们的任务是帮助新同学熟悉环境,给他们一些建议。
新教室:入学仪式后,孩子们便按班级被带到各自的教室里。每个年级一般都有好几个班,分为A、B、C等等。开学第二天,孩子们就得独自找到自己的教室。当然,小顾问们也非常乐意帮助新生。
家庭聚会:在正式的仪式结束后,大多数德国家庭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喝咖啡、吃蛋糕,庆祝孩子们走进学堂的第一天。孩子们则可以打开装满糖果的彩袋了!
开学第二天:开学第二天,老师走上讲台,孩子们开始上课。12、13年的课堂学习从此开始。

谈到学校教育,德国人还是愿意跟自己人在一起。北威州在20年前取消了要求就近入学的规定,包括小学。结果是,教育上有前瞻意识的家庭对施瓦茨任职的这类学校避而远之,担心较高的移民家庭学生比例可能会对自己孩子的学业前途产生不利影响。

“从人们的话里能听得出这样的看法:移民的教育水平比较低,他们的孩子学习也吃力。但这种印象是不对的。比如2015年的难民潮让我们学校获益,因为我们接收了很多有学习积极性的孩子。”

歧视和误解

但也有不少人对教育部长普里恩的提议表示理解。他们的一个理由是,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乌克兰儿童也是被尽量平均地分摊到各个学校。德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胡尔曼(Klaus Hurrelmann)对德国之声表示,教育部长的提议有她的道理,“在学生来源上有较好混合的班级构成无疑是有利于学习的。”

但他也指出,在实际操作中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其前提条件是,对每个学生的族群出身进行认定,而这在许多家长、学生看来是带有歧视性的。“这所带来的误解和人们感受到的歧视,是得不偿失的。更好的方法是,对那些有语言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的学校提供特殊的支持。”

母语非德语的学童需要额外是德语辅导

德国教师协会的主席迪尔(Stefan Düll)也持类似看法,他认为那些移民学生比例高的学校需要得到“130%的师资配置”,以便能提供额外的辅导。他认为联邦和各州推出的“机会均等”项目是有益之举:在未来20年为全德4000所“问题学校”提供200亿欧元资助。他对德国之声表示,如果班级里德语不够好的学生集中,确实会影响教学,因此欢迎教育部长推动这一议题的讨论,但设立“上限”的建议在实践中难以实施,还可能加剧另一个问题——更多德国家长可能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教育起跑线上的均等机会

德国联邦学生联席会对教育部长的建议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这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即并非所有学生都同样受到欢迎。该组织认为,上限或名额推动的不是公平教育,而是给人贴负面标签;族群出身永远不应该成为分配教育机会的标准;学校不能是设限排斥、而必须是开放参与的场所。

不过学生代表对普里恩部长的另一个建议表示欢迎:对4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德语水平测试。但必须让全德国所有孩子都参加测试,如发现德语水平不足的孩童,应提供有针对性和全面的提高辅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个孩子在教育起跑线上获得均等的机会。”

移民学生比例高的学校需要更多专业师资

德国学校的现实,从施瓦茨校长所执教的小学可见一斑:60%的孩子在入学时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基础短板。施瓦茨说,德国学校面对的这些问题,根源其实在幼儿园就存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德国幼儿园共缺乏12.5万名幼教老师,平均每所幼儿园至少短缺两名老师。

施瓦茨说:“我们与幼儿园有紧密的合作,但我们的人手也有限,无法弥补所有漏洞。必须在幼儿园就拿出相应的资源,由专业教职员进行辅导。遗憾的是目前没有这样作,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断层。”这位校长强调:“其实幼儿园是小学教育成功的关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