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周子馨
2025-07-15T08:55:21.121Z
消息人士稱,台灣總統賴清德即將在今年8月出訪中南美洲友邦,期間將過境美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路透社報導,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週一(7月14日)在該國首都亞松森的一場雙邊投資會議上表示:「我們懷著期待與滿滿的熱情,準備在30天後迎接賴總統的到來。」

貝尼亞補充說:「這是為了向世界展示,小國也有能力成為全球的重要參與者。」據悉,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也出席了這場會議。巴拉圭是台灣僅有的12個邦交國之一,也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一個邦交國。

台灣媒體「聯合新聞網」週二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賴清德將在下個月出訪台灣的中南美洲邦交國,分別為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期間將過境美國紐約及德州達拉斯。

台灣總統府未證實相關報導,稱目前「沒有相關說明」,如果有確定安排會適時對外公布;台灣外交部稱,目前沒有元首出訪的相關資訊;美國國務院亦未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二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美方必須嚴肅考慮台灣問題對於中美關係的敏感性,應謹慎處理,並說「中國一貫反對台灣領導人以任何形式、任何藉口『竄訪』美國的行為」。

自今年初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賴清德尚未過境或正式訪問美國。不過他在去年底前往太平洋地區時,曾經過境夏威夷關島

相关图集:台湾正副总统的过境外交

往返巴拉圭途中「低调」过境:2023年8月,台湾副总统赖清德前往巴拉圭参与新任总统就任典礼,去程过境美国纽约,回程则短暂停留旧金山。赖清德身为民进党党主席,也是下届总统选举的热门候选人,他此行保持「低调」、未安排与美国国会议员见面,但仍引发中国官方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赖清德「窜美」,称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是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台湾外交部则回应称中国无权干涉民主国家正常交往,没有理由过度反应。
过境美国 会晤麦卡锡:台湾总统蔡英文2023年3月底至4月初访问拉美邦交国,途中顺道停留美国纽约和洛杉矶,并且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洛杉矶见面,这也是几十年来在美国领土会见台湾领导人的最高层级美国政治人物。当时中国外交部对此批评道:「针对美台勾连的严重错误行径,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据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统计,虽然台湾总统自1994年就有过境美国纪录,但在蔡英文任内,停留美国的时间明显更长,且她每次访问都会过夜,参与的活动也更丰富。
路途遥远 必然经停:蔡英文总统并非首次利用过境美国的机遇与美国高层开展互动。台湾为数不多的邦交国中,许多都位于拉美,离东亚地区路途遥远,航程往往比经乃至突破普通民航飞机的极限。因此,台湾领导人出访拉美,通常都会经停美国。图为2017年蔡英文过境夏威夷珍珠港。
三角关系风向标:台湾领导人在过境美国期间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与谁会晤,自然也成为了台美、中美、两岸关系的风向标。图为2018年3月,蔡英文在加州里根总统图书馆与美国新墨西哥州长马丁内兹会面。
足迹遍布全美 独缺首都:自2016年上任总统以来,蔡英文过境的美国城市包括纽约、迈阿密、休斯顿、丹佛、旧金山、洛杉矶等。不过,台湾领导人从来没有在任内到过美国首都华盛顿。图为2019年7月,蔡英文抵达纽约时与前来机场的台湾侨民合影。
美国专门修法:台湾的过境外交始于1994年。时任总统李登辉借访问拉美之机,经停夏威夷,但是美国为了避免激怒中国,只允许机上人员上厕所、加油,但是不予“过境签证”。后来,美国专门为此修改法律,并且在1995年允许李登辉过境。图为李登辉总统1995年6月在纽约州雪城汉考克国际机场发表演讲,多名国会参议员出席。
私人行程 官方礼遇:李登辉的这次过境,是以“私人访问”的名义,受邀前往其母校康奈尔大学进行演讲。不过美方全程予以礼遇,这也触怒了北京,间接引发了之后的台海飞弹危机。
“麻烦制造者”不受欢迎:陈水扁总统的美国过境待遇则相对较低。当时,在反恐等多个议题上需要中方协助的小布什政府,视独立色彩鲜明的陈水扁为“麻烦制造者”,其过境地点也时常被迫选择在阿拉斯加等偏远地区。甚至还发生过专机起飞后美方通知不予过境的事件。
马英九外交休兵: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两岸关系、台美关系均明显好转,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也相对较好,因此美方给予马英九的过境待遇同前任陈水扁相比也显著提高。北京与台北在马英九任内达成了“外交休兵”的默契,因此马英九在过境时相对低调,北京也对此鲜有抗议。不过当时在野的民进党则抨击马英九低调过境美国为“自我矮化”。

影響川普與習近平會晤?

由於從台灣前往中南美洲的距離遙遠,過去台灣總統出訪中南美洲友邦時,通常會在美國領土「過境停留」。北京的一貫立場是譴責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行為,並表示堅決反對台灣與美國之間的任何互動。賴清德可能在8月出訪巴拉圭期間過境美國的消息,也被預期會激怒北京。

《南華早報》15日引述不具名人士說法指,美國有可能擔心這影響到川普與習近平的雙邊峰會,因此拒絕賴清德的過境計劃。該報導稱,有消息指美中領導人可能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在韓國慶州或北京會晤。

美國前國安委員會成員、中國問題分析師穆恩(Jeffrey Moon)表示,賴清德的行程必須要非常謹慎處理,避免對中美峰會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穆恩指出,若賴清德維持過往台灣領導人過境美國的標準做法、不參加政治會議或發表政治言論,那可能就不會干擾到中美雙邊關係,「中方會密切關注他的言行」。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