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台灣「大罷免」 觀察成敗的三組關鍵數字
2025-07-25T02:42:41.209Z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大罷免」投票分為兩波,總計共32起罷免案,規模空前。首波投票7月26日登場,選民將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以及一名市長的去留;第二波為8月23日,遭遇罷免挑戰的是7名國民黨立委,當日也將同步進行重啟核三的公投。
31名藍委可能被罷免、焦點人物是誰?
7月26日首波罷免投票的24名國民黨立委,其選區遍及北部、中部、東部,包含:
台北市: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徐巧芯、賴士葆;
新北市:洪孟楷、葉元之、張智倫、林德福、廖先翔;
基隆市:林沛祥;
桃園市:牛煦庭、涂權吉、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邱若華;
新竹市:鄭正鈐;
台中市: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
雲林縣:丁學忠;
花蓮縣:傅崐萁;
台東縣:黃建賓;
其中最受輿論關注的是王鴻薇、徐巧芯、羅智強、傅崐萁等。
王鴻薇為台北市中山、北松山選區的立法委員,同時也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2022年,該選區原立委蔣萬安因參選台北市長辭職,王鴻薇受國民黨徵召參與補選,最終擊敗民進黨的參選人吳怡農當選該區立法委員,並在2024年連任。
王鴻薇在2024年曾隨傅崐萁等國民黨立委訪問中國,並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王滬寧會面。
根據罷免案公告,罷免團體指控王鴻薇「累次與中國統戰機構高層會晤,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支持違憲擴權法案,削弱行政與司法權限,並凍結國防、政權正常運作」、「屢次散布假訊息、發表不實指控」等;王鴻薇的答辯內容則提及自己的多項政見、政績,包含放寬社福移工限制、推動核能延役、爭取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等,並指自己因監督政府、揭發弊案,成為執政黨目標。
徐巧芯是國民黨新生代標誌人物之一,曾任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等多名藍營重要政治人物的發言人。2024年從台北市市議員轉戰立委即成功當選,並以張揚、直白的「戰鬥藍」風格受到關注,但也屢屢引發爭議,被輿論認為是「仇恨值」最高的藍委之一。
徐巧芯的松山、信義選區為藍營傳統票,她在進入立法院後擔任「國防外交委員會」成員;今年初,潛艦國造在立法院遭到在野黨凍結部分後續預算時,徐巧芯曾稱,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海上測試成功就有錢了啦,就怕你浮不起來啦…浮起來就有錢了」,引發廣泛爭議。她在罷免案公告的答辯中指控:「大罷免毫無正當性,是一場民進黨操縱的假公民運動」。
羅智強現任台北市大安區立委,他被視為前總統馬英九的子弟兵。儘管大安區過往被視為深藍鐵票倉,羅智強在2024年立委選舉也以52.96%的得票率勝選,但他當時的競爭對手、社民黨籍的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也拿下了44.78%的得票率,創下泛綠陣營在大安區的最高得票率紀錄。
傅崐萁在台灣政壇綽號「花蓮王」,其家族在花蓮政治實力雄厚。他曾任花蓮縣長、擔任花蓮選區的多屆立委,但也曾因涉入「合機股票案」等炒股案被判入獄服刑,爭議十足。
2020年,傅崐萁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立法委員,擊敗當時的民進黨候選人蕭美琴,成功當選,並於2024年以國民黨籍身分參選立委,成功連任,現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2024年4月他率領16名藍委訪問中國、拜會王滬寧,被質疑返台後在立法院陸續推動多項爭議法案、配合統戰等。傅崐萁則稱,訪中是「兩岸和平破冰之旅」,不只降低兩岸緊張氣氛,更讓兩岸全面交流。
除了立法委員,首波罷免對象中唯一的一位地方首長,是新竹市長高虹安。科技業出身的她在2020年經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推薦,獲得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的提名並成功當選;2022年,她參選新竹市長,並以45.02%的得票率當選,成為新竹市最年輕的市長,也是該市首位女性市長;但在2024年,她因貪污案一審有罪遭到停職。高虹安也於判決公布後,自請退出民眾黨,目前為無黨籍。
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投票的7名國民黨立委,則是:新北市的羅明才、新竹縣的林思銘、台中市的顏寬恆、楊瓊瓔、江啟臣,以及南投縣的馬文君、游顥。

面對兩波「大罷免」危機的立委共31名,全部皆為國民黨,他們佔台灣立法院現有席位超過四分之一,其投票結果可能改寫立法院的政治格局,並牽動2026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的佈局。
發起罷免的公民團體指控,藍委在立法院挾人數優勢施行「多數暴力」,並質疑他們透過爭議法案「親共賣台」;國民黨則批評「大罷免」是民進黨「選輸翻桌」的政治遊戲,呼籲選民「反惡罷」、「反獨裁」。
翻查資料,首波罷免投票的24名立委當中,有近半數在上屆立委選舉取得過半得票率,包含:王鴻薇、羅智強、徐巧芯、洪孟楷、林德福、廖先翔、萬美玲、廖偉翔、黃建豪、羅廷瑋、傅崐萁。
關鍵6席:如何影響立法院席次版圖?
台灣立法院目前共113席,國民黨佔52席為最大黨,民進黨51席次之,民眾黨8席被視為「關鍵少數」,另有2席為無黨籍。
2024年大選後,儘管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但卻未能拿下立法院多數席位,使得總統賴清德面臨無法「完全執政」、「朝小野大」的局面。
若這次投票,國民黨立委有6席遭罷免成功、且民進黨補選全勝,綠營將可以在立法院取得57席的過半席次;若有6席以下、1席以上罷免成功,且民進黨拿下補選,儘管在立法院的席次仍未能過半,但卻可以一舉超越國民黨,逆轉局勢成為立法院最大黨。
對於罷免結果,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7月24日在臉書發文樂觀表示:「這段時間每天都有人問我:會不會大成宮(編按:諧音指「大成功」)?差不多能罷幾席?有6席?10席?20席?0席?我的答案永遠是『大罷免大成宮,會全部罷掉』。」
此前,柯建銘曾稱,「如果31席國民黨立委全被罷免是大成功,罷掉10席到20席是中成功,小成功是至少會有6席」。
日本學者、台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則向日本《產經新聞》指出:「對罷免派而言,他們希望成功罷免10席以上,至少要達成6席,否則接下來的補選將對其非常不利。若最終立院朝野結構未改變,民進黨所主張的『抗中保台』路線將面臨重挫。」
罷免成功的門檻?失敗結果為何?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通過的門檻有兩項:
一、同意票數須多於不同意票數
二、同意票數須達原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
年滿20歲、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在該選區設籍滿4個月的人,符合投票資格。
罷免投票當日即為開票日。7月26日的罷免投票結果,將由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在8月1日正式公告,接著被罷免者將即刻解職、失去立委資格。中選會必須依法在3個月內完成補選。被罷免者自解除職務起4年內,不得競選同一選區相同職務。
若罷免未過關,或是有效的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剩餘任期內將無法再提同一職務的罷免提案。
翻查中選會官方資料,近年罷免成功前例包含:2020年,國民黨籍的高雄市長韓國瑜被以超過93萬的同意票數罷免;2021年,台灣基進的立委陳柏惟,在台中第二選區被以超過7.7萬的同意票數罷免;2021年,民進黨籍的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被以超過8.4萬張的同意票罷免。
罷免失敗的則有:2022年立委林昶佐罷免案、2017年立委黃國昌罷免案、2015年立委蔡正元罷免案;2024年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2021年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