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叶家均
2025-07-29T11:51:26.572Z
這場「大罷免」可視為2024年立委選舉的延長賽,更是2026年地方選舉的前哨戰,藍營「打了一劑強心針」,綠營則遭遇重大挫敗。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大罷免」首輪投票落幕,全軍覆沒的結局出乎外界預料。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挺過罷免危機的立委與地方首長,剩餘任期內將不得再被提起罷免案,形同獲得「免死金牌」。

發起「大罷免」的公民團體與後半場表態支持的民進黨,未能如願改變立法院的政治版圖。綜合分析,這場「大罷免」可視為2024年立委選舉的延長賽,更是2026年地方選舉的前哨戰,藍營「打了一劑強心針」,綠營則遭遇重大挫敗。

DW採訪不同專家分析「大罷免」為何失利?如何解讀「抗中牌」失靈的說法?中國與美國會怎麼看待?以及總統賴清德的少數政府,接下來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有專家指出,「大罷免」失敗並不能直接解讀為,台灣多數民意反對「反共」。

大罷免為何慘敗?

就投票結果來看,25起罷免案全數不通過,24名國民黨立委與1名前民眾黨籍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全部留任,在野陣營成功守住全部席位,罷免方全面潰敗;整體投票率平均高達56.2%,創下罷免歷史新高,關鍵選區花蓮的投票率甚至突破了6成;包含新竹市長高虹安在內的8名被罷免人,他們拿下的不同意罷免票更超越了2024年上屆大選的得票數。

「完全一席都沒有,這個是有點出我意料。不過事後諸葛亮來看的話,其實也知道民進黨同溫層太厚。」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向DW指出,以「反共護台」作為論述主軸,採取大規模的全台罷免,「這種包裹式的、把只要是藍的都認為是親共的(策略),好像也的確引起很多選舉期間沒有聲音的中間選民反感。」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提出類似觀點,他向DW表示,立委有任期可以改選,罷免通常是針對個別候選人有道德瑕疵或違法時採取的手段,但「大罷免」卻是「全面無差別的罷免」。

他指,這一方面未能說服選民為何必須採取這樣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未能提出明確的重大政策訴求,「對國家機器有效運轉來說,並不是一個有效的罷免」,更重要的是指控「親中賣台」但未能提出有力證據,論述因此顯得薄弱。他表示投票的結果顯示,「台灣主流民意認為,民進黨已經濫用了所謂的『抗中保台』」。

不過兩名專家都強調,「大罷免大失敗」並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反對反共。

支持罷免的台灣民眾,手舉寫著「罷免就是剿匪」的標語。

根據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2019年以後,台灣民眾自我認同為「台灣人」的數據穩定維持在6成以上;陸委會去年底的官方民調顯示,近9成的台灣民眾不認同中共長期對台軍事威脅、經濟脅迫與外交打壓;近8成5的民眾不認同中共在國際場域強調台灣問題是內政,並要求其他國家遵守「一中原則」。

左正東表示:「我相信投下不同意票的這些人,多數也認為他們是台灣人,他們所做的這個投票是反對目前他們所看到這種亂扣紅帽子、只有自己的路線是正確的、其他的路線都是道德上的錯誤。這就是罷團以及民進黨的賴政府給大家的感受,就是說一定要抗中才能保台,而且一定要用他們的方式去抗中。如果不是用這個方式,你就一定是有問題。」

邱師儀也強調,民主、自由、人權的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已經變成台灣人的DNA。反共仍是台灣社會目前的最大共識,「並不是說台灣人已經不再反共,或是不再討厭中國,只是說民進黨操作(大罷免的)手段他們認為比較拙劣,而且有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硬要把它扯在一起做政治操作,他們覺得很反感」,結果反而催出了中間選民的「懲罰性投票」。

藍營基本盤方面,這次罷免的選區本來就是藍營優勢地區。左正東指出,過去很多人批評國民黨各自為政、獨立作戰,但這次不只成功動員地方,也可以看見不同選區「區域聯防」的策略,可說是「打了漂亮一仗」。此外,「藍白合」結盟在部分選區奏效,加上部分選民認為民進黨政府處理風災等問題施政不力,賴清德的「團結十講」與「雜質說」又引發巨大爭議,種種因素激怒了選民,促使他們出來投下不同意票。

邱師儀則補充認為,儘管賴清德執政後在國防議題試圖展示決心,尤其今年漢光演習「做得非常好」,但顯然這次選民更在意民生議題,對於通膨、缺工、少子化、低薪等內政有諸多抱怨,兵役問題亦引起部分年輕族群反彈,成為「大罷免」失敗的次要因素。

相关图集:中国式“亮剑”: 解放军在台海进行实战化军演

佩洛西离台后解放军开展大规模实战化军事演训: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上周二(2日)在北京严厉警告声中访台,大陆解放军当晚宣布,从上周四(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包围台湾的六个海域空域展开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8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微博上宣布,继续位台岛周边海空域进行实战化联合演训,重点组织联合反潜和对海突击行动。
东部战区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8月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对外表示,4日下午,“解放军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对台岛东部外海预定海域,实施多区域、多型号常导火力突击,导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检验了精确打击和区域拒止能力”。七国集团当日发表外长联合声明,呼吁中国“不要单方面用武力改变该地区的现状,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分歧”。
日本防卫省:解放军发射的导弹飞越台湾本岛上空:日本防卫省的报告指出,日方推定中国在4日下午陆续从内陆朝台湾方向发射9枚导弹,其中5枚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EEZ),4枚飞越台湾本岛上空。防卫省表示,日方将持续搜集情报,分析并警戒监视。日本媒体称这是中国导弹首度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台湾国防部4日深夜发布新闻稿侧面回应,指“实时掌握发射动态”,但由于弹道路径在大气层之外,“对飞越的广阔地面区域并无危害”,故未发布警报。
解放军军舰与台湾兰阳号对峙:8月5日,新华社公布的另一张有关解放军东部战区继续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实战化联合演训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舷号935的台湾兰阳号巡防舰。台湾国防部回应称,“已侦获多批中共机、舰活动,第一时间已广播告警,并运用空中侦巡兵力、海军舰艇,以及岸置飞弹适切应处”。
解放军飞行员俯瞰台湾中央山脉:5日,中国军方发布“解放军战士从战机上俯瞰台湾海岸线和中央山脉”的视频和照片,背景的海岸山脉清晰可见。一名解放军飞行员面对镜头说:“今天我执行抵近慑压任务,我在目视距离俯瞰祖国宝岛海岸线和中央山脉,作为军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们将持续加强练兵备战,确保能够应对一切危机事态。”
台国防部:“解放军未进入领海领空”:8日,台湾国防部举行记者会,情次室次长颜有贤中将表示,解放军海军4日至8日演习期间,每天在台湾连结区(24海里)外,保持13艘作战舰、情搜船进行活动。空军在北部、西部、西南、东部等,每天派遣包含作战机 ,包括歼-11、歼-16及空警等相关系列,实施军事威慑行动。他强调,解放军“从未进入我国领海、领空”。
美国防部:里根号留守台湾周边海域监控情势:白宫方面4日宣布,五角大楼指示“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留在台湾附近地区“监视局势”。路透社报道,美国海军日表示,“里根号”航母正在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海进行预定的行动,该海域面积为57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台湾东南部水域。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8月8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指美国航母“里根”号在过去两天,继续向南移动了约140海里。
台湾“天雷操演”即将登场:台湾媒体报道称,台湾军方将于在屏东车城至枋山一带实施“天雷操演”,共36门155榴弹炮面海进行反登陆射击,划定演习区域与解放军公布的军演范围接近,甚至不排除有小部分重叠。台湾军方强调,年度天雷操演早于7月22日就公布,并非为特定状况临时起意,加无须过度解读。
6成台湾人不担心两岸进一步军事冲突:台湾“中华民意研究协会”最新公布的民调显示,台湾60.1%的民众不担心两岸进一步军事冲突,仅有34.0%担心。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美国会不会出兵参战协防?有48.5%民众认为美国会出兵,37.4%认为不会,看法的差异主要来自民众的党派性与年龄,越年轻认为美国会出兵的比率越高。这份民调访问的时间为8月3日至5日。
解放军东部战区宣布完成联合军事行动: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10日表示,东部战区完成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部队系列联合军事行动的各项任务。他补充说,“战区部队将紧盯台海形势变化,持续开展练兵备战,常态组织台海方向战备警巡,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一天,中国国新办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民進黨「抗中保台」論述面臨檢視?

對於民進黨「抗中保台」的論述未來是否受到挑戰,專家有不同見解。

根據台灣現行法律,不分區立委無法被罷免,此次「大罷免」鎖定的都是區域立委與地方首長,屬於地方層級選戰。觀察近年台灣重要選舉,儘管蔡英文作為總統連續8年完全執政,但她任內的兩次地方選舉都吃下敗仗,並因此兩度請辭民進黨黨主席。

國際危機組織(ICG)資深東北亞分析師楊皓暐向DW表示,從2018年、2022年地方選舉到這一次「大罷免」,非常明顯展現出來的是,在地方層級選舉打「抗中牌」的策略已經證明「完全無效」。「抗中保台」對於地方選民來說顯得空泛,「也會讓他們有一種疑惑,是不是民進黨除了喊這些口號之外,沒有辦法推出真正更實際的政策,來回應民眾的一些日常的憂慮。」

2026年台灣將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被視為賴清德政府的「期中考」。楊皓暐指出,當「抗中保台」已經沒有辦法真正有效在選舉的時候動員支持者,或者是打動中間選民的時候,民進黨必須考慮如何在中國威脅的論述上面下功夫,並在未來的選舉裡找出選民真正實際有感的例子。

楊皓暐進一步解釋,雖然中國近年對台軍事威脅日益增加,但這些軍事行動一般民眾眼睛看不到,國防預算增減的辯論也難以直接感受,「民眾覺得『抗中保台』這四個字,現在已經有點形同『狼來了』的感覺了,你一直喊,可是他們也看不見這種實際的案例。」

學者邱師儀則認為,「民生牌」在地方選戰具有極大優勢,談反共對於選民來說卻很遙遠、抽象。但從民調檢視,台灣人整體對於中國的反感「非常強烈」,民進黨「抗中保台」的論述未來需要更加細緻,而不是「包裹式」地貼上「親中舔共」標籤,但整體路線並不會受到挑戰。

「我甚至認為如果國民黨跟民眾黨聰明的話,他要趕快把這個話語權搶過來。」邱師儀表示:「其實國民黨內部也有那樣的聲音,也會希望說能夠把所謂的反共、監督中國民主化納進來,所以我也不認為民進黨會放棄這一塊。」

相关图集:爱台还是卖台?国民党“大佬”为何频繁前往中国

马英九赴大陆祭祖 民进党:“中共促统下的棋子”: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将于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国大陆祭祖。总统府20日表示,已于当日收到马英九的出访申报,期盼“马英九作为前任国家元首,此行能向对岸及世界展现符合国家利益与国民情感的作为,展现台湾民主自由的价值与两岸交流对等尊严的立场”。民进党方面批评马英九以祭祖之名赴中,“但相关行程都配合中国统战,这样的规划安排显然没有从国家及国民的立场思考,台湾民众也无法接受中华民国卸任元首成为中共促统下的一枚棋子”。
未安排“马习二会”:台湾风传媒引述匿名消息称,马英九此行主要是前往湖南祭祖,并不会前往北京,也未安排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进行“马习二会”,政治效应可望大幅降低。但马英九成为自中华民国政府迁台74年以来,首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卸任元首,“就两岸关系而言,仍具莫大的历史意义”。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会面。这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会中主要就和平的两岸关系交换意见,双方没有签署协议或发布共同声明。
台媒:马英九将与王沪宁、宋涛举行会面:台湾《联合报》20日的报道引述北京消息人士指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可能在上海与马英九会面,国台办主任宋涛则预计在南京与马英九会面。按上次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问模式,马英九此次到访的大陆各省市,当地中共“一把手”即省市委书记都将出面会见并宴请。尽管不会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但王沪宁、宋涛则可能分别在上海及南京与马英九会面。
中断超3年的“小三通”即将重新开放:3月16日,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宣布,3月25日起凡是台湾人及陆配皆可搭乘小三通及中转航班,金厦航线每日1班调整为最多6班,金泉航线每周2班调整为3班;马祖2条航线,由每周最多4班调整为14班。但如果陆籍人士所持证件为“金马澎入出境许可证”,依据现有相关规定,仍不能中转台湾。2020年2月10日起,为因应新冠疫情,台湾实施小三通“暂停措施”。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二次访问大陆:今年2月8日至17日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访问中国大陆。在北京停留期间,他与新上任的国台办主任宋涛以及当时仍是“准全国政协主席”的王沪宁举行了会面。香港媒体香港01发表的观察评论文章指出,夏立言近半年内两度访陆,“获见中共官员层级从副部级一下拉升至正国级,背后的意义恐不容小觑。……北京接待夏立言意欲透露的对台讯息,说明了此乃中共对台下一波行动的开端,中央或已定调将扩大规模与台湾各界精英交流沟通,甚至是‘开展广泛深入协商’”。
佩洛西访台 台海紧张局势急速升温:去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北京严厉警告声中访台,大陆解放军当晚宣布,从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包围台湾的六个海域空域展开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日本防卫省的报告指出,日方推定中国在4日下午陆续从内陆朝台湾方向发射9枚导弹,其中4枚飞越台湾本岛上空。去年全年中国总共派遣了1727架次军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数量近乎于2021年的两倍。而且在佩洛西访台之后,解放军军机不断飞越海峡中线。
夏立言在敏感时期访问中国大陆:去年解放军围台军演结束不久,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不顾台湾党内外劝阻,率团前往中国大陆访问。国民党新闻稿提到,夏立言与张志军两人就中国军演、农产品检验检疫问题、ECFA早收清单、两岸增加航点(恢复小三通)以及台商权益与投资保障等议题进行沟通。夏立言声称,已向中方反映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军方在台湾周边海域连日军演感到不满与忧虑。台湾总统蔡英文在民进党中执会表示,国民党在这个时刻,仍执意前往中国,令人民失望;国民党的做法,更是向国际社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洪秀柱与汪洋举行会晤:2022年2月,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前往北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时任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的汪洋举行会谈。汪洋在会谈时称“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洪秀柱则说要在“反独促统”的目标上,加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民进党批评洪秀柱沦为中国统战的“棋子”,国民党立委则批评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却没打算与中国接触往来,改善紧绷的关系。
央视节目中出现王金平“求和说”:2020年9月,国民党原本打算派出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担任代表团团长出席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二届“海峡论坛”。但由于论坛举办前数日,中国大陆央视在社交媒体的“央视频” 报道王金平将代表国民党参加海峡论坛的消息时,打出“台海兵凶战危,这人前来求和”的标题,引起台湾朝野一致不满。国民党宣布取消以政党形式参加海峡论坛,同时表示,在这样的气氛下国民党还出团,可能会引起两岸民意的冲撞。

黨內齟齬與朝野僵局有解嗎?

對於「大罷免」8月23日的第二波投票結果,多名專家皆直白表示並不看好。

「大罷免」行動前期,民進黨對於是否支持,態度曖昧。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曾稱「大罷免是他發起的」,但總統賴清德也提到,這是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罷免行動,在後期才表態支持,但也被質疑態度猶疑,未全力動員。

邱師儀預料,民進黨與罷免團體之間對於「大罷免」首輪投票失敗的責任歸屬、未來路線,「可能會有一段吵架的時間」。第二輪投票的7起藍委罷免案,光是連署階段就已經相對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這個罷免去改變國會結構的可能性,不能說是完全趨近零,但已經大幅下降。」

在「朝小野大」格局未變的情況下,朝野僵局可能持續。

邱師儀預料,接下來一年台灣政局可能「會比較亂」,「2026年這個態勢下去的話,大概就是回到過去那種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則可能慢慢會走陳水扁的少數政府路線。他稱短期來看,自己比較悲觀,但如果國民黨主席由彈性較大的盧秀燕出線,「可能是一個新的契機,有機會(朝野)和解」」。

左正東則指出,這次罷免選戰可以看見「藍白合」在部分選區呈現「堅定的結盟狀態」。比如新竹市長高虹安,這次取得的不同意罷免票數,甚至比她上屆立委選舉的得票數還要多,藍白整合「非常清楚」。接下來的任期,賴清德「跛腳總統」的情況將會加劇,「而且問題可能不是只出在在野黨,包括他在黨內的領導威信都會受到影響。未來他能不能有效的領導民進黨,我看恐怕都是一個問號。」

「大罷免」遭到完封,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已經公開表示,民進黨身為執政黨「責無旁貸」,他已向黨主席賴清德請辭秘書長一職。接下來,賴清德預料可能將進一步面臨被要求內閣改組的壓力。

左正東稱,「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他認為賴清德的少數政府「沒有多數的時候要贏者全拿,那就什麼都做不了」;邱師儀則稱,賴清德的身段需要更柔軟,才能以柔克剛,因為「他已經不是賴清德這個人,也不是台南市長賴清德 ,他是台灣的總統賴清德。」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藍委,在「大罷免」完勝後召開記者會。

中國樂見台灣對立 美國關注國防預算

左正東觀察認為,台灣社會與政治立場有極化趨勢。他舉例指,日前有台灣民眾在街頭拍照,被部分輿論質疑在替中共做情蒐,信者會認為「這些人為什麼這麼可惡?替中共去做我們的情蒐」,但不信者則會對沒有根據的指控以及陰謀論感到反感,最終「不同立場的人都得到了一個憤怒的結果」。

「大罷免」首輪投票落幕之後,中國國台辦在記者會上稱,罷免投票的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楊皓暐分析指,中國在檯面上勢必會持續利用這次「大罷免」的結果,推波助瀾「賴清德是一個沒有主流民意支持的總統」這樣的論述,並嘗試藉此強化中國以及台灣內部的親中勢力,甚至是國際社會對於賴清德執政合法性的質疑。

但與此同時,從北京內部盤算的角度來看,「這個結果至少會暫時讓他們仍然認為,『和平統一』還是一個有可能可以成功的選項。整體而言,不見得對兩岸關係是一個壞事。」

楊皓暐強調,這並不代表北京會放過對台施壓的機會,「尤其現在看到大罷免的結果之後,可能在分化、統戰、資訊戰,還有對台灣的影響力作戰部分,反而會加劇它的程度、頻率與多樣性。因為這一些作戰對他們來講其實是低成本,而且回報率蠻高的。......因為他們覺得『大罷免』的結果展現出來的是,台灣分化的程度或許比自己原本預估的還更嚴重的。」

至於美方態度,楊皓暐則認為由於「大罷免」未能改變朝野格局,華府暫時應該不會花費更多心力關注。接下來將觀察的重點之一,是立法院在國安議題、國防預算的審議。

「如果國防預算要通過特別預算受到了阻礙,國安相關的立法繼續受到阻礙的話,我覺得可能會讓尤其華府這邊開始對台灣整體國內的政治局勢擔憂加劇,(認為)是不是會削弱了台灣真正強化自己防禦的決心跟能力。」

另一方面,尚未公佈的台美關稅預料將成為另一個局勢變因。楊皓暐表示,若台灣談出來的關稅與日本相比尚在可接受範圍,「賴清德政府至少不會再受到更多來自在野黨、民間的壓力與責難,但是如果跟日本比起來差距蠻大,將會加劇賴政府面對在野黨的質疑,還有如何去說服民間,台灣在對外關係方面要持續緊跟美國的論調。」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