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战争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你发动飓风,敌人则以毁灭性的海啸回应!
在我们这个时代,气候不再仅仅是事件的背景,而已成为冲突的舞台,一种新型战争正在形成。如今,问题不再仅仅是预测风暴的可能性,而是引发风暴以达到交战各方目标的可能性!
国家可以控制天气以用于军事或政治目的的想法只是科幻小说和冷战恐惧的产物。但技术的发展,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危机的恶化,重新引发了人们对天气作为武器的兴趣。
阅读更多
从越南的人工降雨技术到俄罗斯和中国的气溶胶注入实验,天气不再超出现代人类的力量,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这样,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已经成为力量本身。
这种力量有时以“地球工程”一词的名义出现,指的是在全球变暖加速的情况下,为反射阳光、人工增云或冷却地球部分地区而采取的人工干预过程。但在有利的情况下,同样的手段也可以被用来扰乱邻国或敌国的降雨,引发干旱,或引发沿海地区的洪水,而无需发射一枚炮弹。
如果像十九世纪将军和军事历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写的那样,战争是政治通过其他手段的延续,那么操纵气候可能成为战争通过与我们所知完全不同的手段的延续。
这种可能性引发了深刻的问题,不仅涉及所使用的技术,还涉及哲学和伦理。这次袭击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有人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谁有权控制天空,谁又能追究这项权利的拥有者的责任?如果世界允许强国进行干预,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无人机会引发洪水吗?我们如何阻止这种情况?

本文试图深入探讨这一争论,但并不声称能够完全涵盖它。因此,我们将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概述天气作为武器的使用情况:从美国在越南的秘密行动到苏联和中国试图控制大气层的实验,从冷战条约到当代对气候工程的关注。
随着气候科学与气候战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未来的问题可能不是天气是否可以武器化,而是我们是否可以预防它!
第一场雨弹
第一次真正尝试利用天气进行武器化发生在越南战争期间,即著名的“大力水手行动”。这是一项从 1967 年持续到 1972 年的秘密实验,在此期间,美国空军通过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撒播碘化银来产生人工降雨,物资通过这条小道从老挝和柬埔寨运送到南越。
其目的是将季风雨延长数周,使补给路线变成泥泞的沼泽,阻碍敌人的行动。
后来的文件显示,这次行动实际上成功地使降雨量增加了 30%,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阻碍了北越军队的行动。
尽管这种将天气用于军事用途的披露引起了全球关注,并促使 1977 年签署了《环境改造公约》(ENMOD),该公约禁止军事或其他敌对用途使用环境改造技术,但这并没有转化为对研究和资金的有效限制,因为在民用或气候标签下类似的项目仍在继续进行。
其中包括“风暴之怒计划”,该计划由美国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启动,旨在通过人工增雨来减弱热带气旋的强度。然而,由于结果不一致以及无法将授粉的影响与自然变异区分开来,导致该项目最终于 1983 年中止。
试图冻结比赛
但正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贾斯汀·坎维尔所解释的那样,这种暂停并非出于科学信念或公众压力,而是源于华盛顿的战略认识,即这场竞赛可能会对它不利。
大力水手行动之后,白宫寻求继续开发环境改造技术,甚至在尼克松的领导下提议将实验资金增加一倍。然而,后来的情报显示,苏联的计划更为广泛和加速,其在该领域的科学知识现已与美国相当。
坎维尔认为,美国决策者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加大对有争议的技术的投资,要么推动先发制人的国际禁令,阻止对手将其发展到难以阻止的水平。华盛顿选择了后一条道路。
不过,美国军事思想界并没有放弃这一研究领域。 1996年,美国空军指挥中心发布了题为《天气作为力量倍增器:掌控2025年的天气》的内部研究报告,前瞻性地探讨了将天气从自然变量转变为掌控未来战场结果的战略工具的可能性。
该文件旨在通过一系列超出传统降雨范围的应用,利用天气来增强友军作战、扰乱敌军作战,并实现对全球通信和反太空控制的完全控制,其中最突出的是:
- 通过“人工降雨”技术,即向云层中投放化学物质,促使其降雨,在精心选择的区域(如敌方领土或战场)诱导降雨或降雪。
- 通过喷洒小颗粒来加速雾滴的积聚,从而分散飞行路线或军事基地上空的雾气,提高能见度并允许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起飞和降落。
- 控制闪电,要么在安全位置尽早释放,要么引导闪电击中敌方目标。
- 碳尘加热是一种将细小的黑色颗粒散布到空气中以吸收太阳热量的想法,改变气流和大气压力,从而可能影响云的形成或云的形成。
- 通过操纵电离层(大气层中很高的一层,含有带电粒子并有助于反射无线电波)在天空中创建“电磁镜”。这意味着在其中创建电磁镜可能会破坏与对手的通信。
大气冲突
其他科学文献也支持坎维尔的观点,有些甚至证实莫斯科在该领域的研究计划实际上超过了当时西方已知的研究计划。
根据美国物理学家刘易斯·邓肯对电离层改造研究的回顾,苏联对电离层改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利用高频无线电波加热高层大气的特定区域。
这些波要么直接垂直射向天空,要么以斜角射向天空,以增加带电粒子干扰的有效性。这项技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HAARP项目实验的基础。
此外,苏联人使用与家用烤箱类似的微波炉,还尝试操纵大气中的磁场以增强预期效果。
同一文件指出,“人工电离层镜”的概念最早由俄罗斯物理学家阿纳托利·古列维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的是控制、指挥或破坏通信和雷达环境。

如今,俄罗斯已成为气象研究领域的领先强国之一。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最近的一份报告警告称,莫斯科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使用被称为“太阳气候工程”的技术故意扰乱欧洲天空,而无需使用常规军事力量。
莫斯科为此目的采用的最突出的技术之一是所谓的“平流层注入”,该过程依赖于将细颗粒(称为气溶胶)释放到平流层,即大气的第二层,包含臭氧层,延伸至地球表面上方 10 至 50 公里。
研究表明,含硫化合物等颗粒的扩散可能会反射部分太阳光线,从而降低特定区域的地球温度。据悉,莫斯科还对其他技术感兴趣,比如改变海洋上空云层的性质,使其更具反射性,这将减少吸收的热量,并为战略目的控制天气条件打开大门。
躲在民用后面
尽管这些方法最初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而开发的,但将其用于敌对目的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从干旱和洪水到威胁粮食和经济安全的农业中断。它的危险性还在于,由于缺乏明确的国际规则,很难对其进行监控或证明谁应对此负责。
中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与美国“风暴之怒计划”级潜艇平行的项目。然而,据西方最近的报道,它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气改造计划,雇用了超过37,0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中国已在敏感场合使用过人工降雨和空中播撒雨水技术,最著名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当局在首都郊区的云层中引爆化学化合物,以便在雨水到达庆典场地之前释放出来。
2020年,北京宣布打算将试点项目扩大到55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比印度全国还大。人工降雨已成为国家应对气候灾害和分配资源政策的一部分,因为人工降雨和大气扩散技术被用来引导天气朝着特定的目标发展。例如在干旱省份加强降雨,或避免在拥挤的城市或战略要地降雨。一些研究人员将这一计划称为“种子”,指的是现在被视为可管理资产的人工接种云层。
尽管这些项目本质上是民用的,但观察人士担心它们可能被用于进攻目的或向邻国施压。由于这些项目处于中国军方的直接监督之下,其封闭性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疑虑。
HAARP项目:科学的局限性与阴谋的开端
在这种制度模糊、信息孤立、民用和军事目标重叠的环境下,难以驳斥的阴谋论和民间猜测自然滋生,每一次气候灾难或异常现象都成为解读和指责的对象。
或许最突出的例子是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简称 HAARP),它从一个研究电离层的研究项目演变为那些相信天气和灾害控制的人想象中的一个近乎神话般的标志。
HAARP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当时美国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首次设想利用电磁波影响大气层上层的可能性。 1993年,该计划作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的联合项目启动,并与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合作。
该项目在美国军方的监督下持续进行,直到2015年,美国空军宣布正式关闭该项目,并将其移交给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目前该校负责学术研究。
HAARP是研究电离层(距离地球表面 50-400 公里的带电大气层)的最强大的高频无线电传输系统之一。该系统并非持续运行,而是每年仅运行几周。例如,该计划在2022年仅启动了4次。
尽管围绕HAARP存在诸多猜测,但科学家们明确表示,该计划没有能力控制天气或引发地震。正如参与的大学和研究中心所指出的,该项目只不过是一个利用高频无线电波研究大气层上层的科学计划。这些波的高度超过60公里,远远高于对流层和平流层形成的实际天气范围。
此外,HAARP信号与低层大气中的气候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相互作用。该计划发射的能量非常有限,仅足以在电离层的狭窄区域引起微小的、暂时的变化,以供科学监测。
改革的错误替代方案
然而,关于利用天气作为武器的谣言和阴谋论的盛行并不能否定气候操纵技术实际上可能成为国家在冲突和谈判中使用政治和安全工具的事实,即使它们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强大。
太阳能地球工程不再被视为一种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纯粹环境技术,而是一些强国用来保护自身利益或获取政治和经济让步的战略工具。这促使研究人员发出警告,称这可能成为一种服务于狭隘议程的压力手段。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能源安全研究员丹·马克斯指出,谈论其军事用途可能为时过早,但他不排除其日后用于敌对目的的可能性,例如在未来冲突中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或水资源。大多数国家都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如果能够改变这种天气,它可能会成为一种反向武器,加剧而不是缓解极端天气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气候操纵工具可以在军事行动之前或期间用作战术,无论是通过干旱削弱社区,还是用毁灭性的洪水淹没敏感地区,使民众更容易受到冲突各方的攻击和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天气本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武器”,而是它所造成的混乱将被利用于战略目的,这可以被称作“间接气候战”。否认使气候成为混合战争的理想工具,这种战争结合了军事和间接破坏手段。虽然常规战争会留下明显的物证,但环境操纵却可能看起来像是自然灾害,这使得将责任归咎于特定一方变得更加困难。
2023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警告说,这些技术有可能被用作讨价还价的筹码或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威胁。一个国家可以威胁使用或实际部署这些工具、实施优惠贸易协定或要求因停止气候干预而获得补偿。
此外,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减轻气候影响来确保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而无需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特别是在主要工业化国家或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市场的国家。这将延迟向清洁能源的真正转变,并导致对地球工程的依赖,而不是采取认真的气候改革措施。
最后,哲学家斯蒂芬·加德纳警告不要将地球工程视为一种简单的技术解决方案,他认为这种做法存在道德风险,并且容易导致人们在所谓的“技术傲慢”下做出鲁莽决策。在他的著作《地球工程伦理》中,加德纳推翻了这样的假设:这些技术干预措施的危害小于它们应该缓解的气候灾害。
加德纳明确批评说,相信技术能够控制气候结果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道德危机,这种危机源于我们为了自己建立的系统而放弃自己的责任。这种傲慢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意想不到的跨境伤害以及对无法自卫的群体造成的严重不公正。
加德纳在他的伦理思考的最后指出,我们必须抵制将大气层变成技术游乐场的诱惑,并记住我们在面对自然复杂性时的局限性和责任。
他的警告提醒我们一个自从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忽视自己的弱点以来一直回响在人类历史上的真理:当技术诱使我们相信我们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时,我们面临的真正风险是制造比我们试图避免的灾难更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