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和泰国如此避免战争
2025年7月下旬,柬埔寨和泰国军队在长期存在争议的柏威夏寺附近交火,东南亚一度濒临大规模边境战争的边缘。
但几天之内,战火就平息了。在马来西亚斡旋、中国和美国外交支持的停火协议结束了这场危机这代表着全球动荡时期静默多边外交的非凡成就。
停火协议的迅速达成并非偶然。相反,它体现了马来西亚长期以来对地区和平建设的投入,中国与东南亚的历史和战略互动,以及华盛顿对印太地区政策的审慎重新评估。马来西亚/东盟、中国和美国这三方已经结成一个非同寻常的三边联盟,其合作如今或许可以成为管理全球南方新兴危机的实用典范。
马来西亚的“迈达尼外交”:从国内改革到地区和平
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在促成停火中的作用源于他的“迈达尼”政府框架,该框架将伊斯兰伦理与普世价值观融为一体。在国内,该框架强调六大崇高价值观:可持续性、同情心、尊重、创新、繁荣和信任。在对外,这一框架塑造了马来西亚基于克制、多边主义和原则性参与的外交立场。
马来西亚在柬泰停火中扮演的角色源于其作为地区调解员的坚实记录,尽管鲜为人知。吉隆坡协助斡旋了2014年菲律宾《邦萨摩洛全面协议》,并在二十多年里协助与泰国南部叛军进行和平谈判。这些努力使其在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内赢得了可靠且中立的声誉。
在大国竞争导致联合国安理会等全球机构陷入瘫痪的当下,马来西亚的成功凸显了区域外交和中等强国领导力的力量。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停火也表明,在外部力量支持而非主导下,本地解决方案能够防止冲突方交战。
中国的战略耐心与历史传承
中国对停火的支持体现了地缘政治的考量和长期的历史经验。柬埔寨仍然是北京最亲密的地区伙伴之一,这在投资、基础设施和安全关系方面都得到了体现。泰国尽管是美国的条约盟友,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其与中国的经济融合日益加深。
然而,中国在现阶段的角色不能仅从战略角度来看待。中国历代王朝——尤其是明朝——历来以“尊、顺、不干涉”的模式在东南亚充当着调解者的角色。
这些礼仪强调道德劝导、地区和谐以及对“天道”的尊重——这是非强制性外交的早期体现,与“迈达尼主义”的伦理颇为相似。2025年,北京利用这一传统,悄悄鼓励双方保持克制,这意味着将地区秩序置于短期利益之上。
美国:务实重于竞争
华盛顿在停火协议中扮演的角色标志着其印太地区政策的微妙而重大的转变。美国没有利用此次冲突来破坏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或加剧其与北京的战略竞争,而是选择了更为务实的方式,与中国和吉隆坡合作,共同缓和紧张局势。
这种做法与美国近期在该地区行动中以安全为中心、带有对抗性的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2025年的停火协议也反映出华盛顿日益认识到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核心地位,以及与中国的合作尽管风险重重,但仍然是必要且富有成效的。
据报道,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任期内,美国利用经济激励而非军事力量,悄悄地敦促金边和曼谷保持克制。这一事件表明,当美国力量的战略性运用与地区优先事项相符时,它仍然可以取得外交成果。
分裂世界中的和平典范
在国际社会忙于乌克兰、加沙和萨赫勒地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际,柬泰停火协议面临被忽视的风险,但它值得认真关注。
该协议凸显了马来西亚等地区行为体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框架如何在全球机构摇摇欲坠时介入。它还强调,从中国传统外交到马来西亚的迈达尼价值观,再到美国的现实主义,更古老的外交传统仍然是解决冲突的有效工具。
该协议表明,当美国优先考虑稳定而非对抗,优先考虑多边主义而非单边主义时,它仍然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项协议并非通过最后通牒、制裁或武力展示达成的。相反,它建立在贸易关系、历史传承、信任和相互克制的基础上。在当今两极分化的世界中,仅凭这一点就令人瞩目。
如果柬埔寨和泰国之间的停火协议得以维持,它将成为21世纪外交的典范——并非通过意识形态或霸权来运作,而是通过协调、克制和共同利益来运作。它为应对更加分裂和多极化的世界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