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泰边界争端秘密:战争如何爆发,又如何结束?
2025年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相对平静的边界、文化和宗教冲突爆发了历史上最激烈的一轮冲突,这场冲突通常很少被报道。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本轮冲突已造成至少43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数十人受伤,至少35万人流离失所。

几周前,5月28日,泰国和柬埔寨士兵在两国争议边境发生短暂交火,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血腥冲突发生五天后,泰国代总理普坦·威乍耶猜在马来西亚行政首都普特拉贾亚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并在现任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双方达成了无条件停火协议。
此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柬埔寨与泰国两国称,持续的冲突将危及两国与美国的贸易协定,特朗普将停火的条件设定为进一步谈判,以降低美国对来自泰国和柬埔寨的商品征收的关税。从8月初开始,美国将对来自泰国和柬埔寨的商品征收36%关税。
关于这场冲突中究竟是谁先开火,两国都有各自的说法。冲突中动用了导弹、无人机、战斗机,甚至海军在内的重型武器。据《纽约时报》报道,泰国的说法是,柬埔寨向泰国四个平民府发射了导弹,促使泰国出动F-16战斗机打击柬埔寨目标。
相比之下,柬埔寨方面则称,泰国首先向位于塔门通寺(Prasat Ta Muen Thom)的柬埔寨军队开火,而两国都声称该寺属于自己。冲突开始15分钟后,柬埔寨军队被迫还击。
关于谁先挑起冲突的争端很快使脆弱的停火协议面临考验,泰国指责邻国柬埔寨违反停火协议,并对东部省份四色菊的几名泰国士兵发动了手榴弹袭击。
截至本文撰写时,停火协议仍然有效,并未破裂,尽管危机尚未平息。讽刺的是,这场危机明显带有宗教色彩,尽管两国都信奉佛教,且同属佛教中的同一宗派——上座部佛教,即古代佛教的教义。
在柬埔寨,佛教是宪法规定的国教,约95%的人口信奉上座部佛教。这一比例与泰国大致相同,泰国宪法承认佛教在塑造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尽管并未将其定为国教。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佛教长期以来以倡导和平、抵制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而闻名。这使得两个自认为是佛教价值观捍卫者的国家之间爆发血腥冲突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在两国内部煽动冲突精神的民族主义思潮都声称其根基在于佛教价值观和传统的情况下。

冲突的深层原因
据印度媒体平台“The Print”报道,这场战争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其根源在于文化遗产之争。两国长期以来因一片包含多座重要寺庙的地区而存在边界争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柏威夏寺。柏威夏寺位于丹格里克山脉一处海拔500多米的岩石露头上。它由高棉帝国于公元9世纪至11世纪建造并发展成如今的面貌,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两国之间的边界危机主要源于殖民时期划定的边界。在法国殖民柬埔寨期间,1907年,负责柬埔寨的法国方面与暹罗王国(现泰国)绘制了边界划分图。该地图显示,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境内。然而,泰国却遵守1904年与法国签署的第二份协议。该协议以山脉为界,并赋予泰国对包括柏威夏寺在内的边境地区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柏威夏寺并非两国之间唯一的争议点。除了翡翠三角地区之外,泰国西部还有另外两座柏威夏寺。翡翠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战略军事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与轴心国(尤其是日本)结盟,并作为回报获得了柏威夏寺地区的控制权。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该地区又落入法国手中。柬埔寨独立后,柏威夏寺及其土地落入柬埔寨的主权管辖之下。然而,泰国拒绝接受这一事实,并动用武力从军事实力弱小的邻国手中夺取了柏威夏寺。
作为回应,柬埔寨于1959年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以裁定其对这座古寺及其周边地区的主权。 1962年,法院根据1907年的法国地图裁定该寺庙属于柬埔寨。
据国际危机组织报道,泰国正式接受了法院的裁决,但这一法律上的失败加剧了泰国国内普遍的民族主义愤怒,因为该土地和宗教古迹在法国殖民时期被强行夺走。
该报告称,自这项法律裁决以来,泰国民族主义言论的声势和影响力日益增强,日益盛行,颂扬着文化遗产,并重新燃起人们对归还其认为是殖民时期掠夺的历史古迹的希望。尽管国际法院(ICJ)于2013年再次裁定柬埔寨对该寺庙的所有权及其在其领土内的位置,但法院也确认了柬埔寨无权确定寺庙周围争议领土的分界线。泰国民族主义者认为这是一次胜利,而柬埔寨人则认为这并没有改变法律现实。
这些法律和政治争端给紧张的边境局势蒙上了一层阴影。自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座寺庙列入柬埔寨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边境地区一直爆发武装冲突。2011年,冲突达到顶峰,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炮火和迫击炮火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伤,数千人流离失所。
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加剧了两国民族主义言论的蔓延,其焦点日益集中在寺庙、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舞蹈和武术的起源,以及各自的历史和文化主张上。这加深了这两个佛教国家在基层层面的冲突。
2003年,柬埔寨暴徒纵火焚烧了泰国大使馆,原因是一名泰国官员谎称柬埔寨拥有柬埔寨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如今,这种气氛依然一触即发。
据媒体报道,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是柬埔寨士兵和平民攀爬争议的塔门通寺遗址,并高唱柬埔寨爱国歌曲。这一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5月底,两国武装部队在争议地区短暂交火,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局势进一步升级。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场战斗造成了重大影响。柬埔寨禁止从泰国进口水果和蔬菜,甚至禁止在该国播放泰国电影。作为回应,泰国对其与柬埔寨的边境实施了严格的管制。
冲突在7月达到顶峰,引发了当前的冲突,目前冲突已因停火而暂时停止。五名泰国士兵在边境地区被地雷炸伤。泰国宣布,这些地雷是柬埔寨人在冲突升级前不久埋设的。
外交方面,泰国驱逐柬埔寨大使,并撤回本国大使。柬埔寨则宣布将与泰国的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

政治层面
以柬泰冲突的标准来看,此次外交和军事升级实属史无前例。由于泰国和柬埔寨两个事实上的统治家族——泰国的西那瓦家族和柬埔寨的洪森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两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如此密切的程度,以至于前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现任总理贝东丹·西那瓦的父亲)于2009年被任命为柬埔寨政府的经济顾问。
2024年2月,他信因滥用职权和利益冲突被泰国司法部门定罪后获释。他信在其官邸接待了现任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的父亲洪森,这凸显了两位领导人和家族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
这些关系开始在泰国引发尖锐的政治争端,尤其是在政府与军方之间。这场争端最终导致目前处于停职状态的泰国总理贝东丹·西那瓦的一次通话被泄露(许多消息来源认为是柬埔寨泄露了这通通话)。在通话中,她对柬埔寨前首相洪森表示了极大的尊重,称他为“叔叔”。她还批评了负责泰国东北部的军事指挥官。
这通通话在泰国引发了广泛的愤怒。尽管总理辩称这通通话是一种“谈判策略”,但泰国大部分民众以及军方机构认为这是对柬埔寨的让步,是对“泰国尊严”的侮辱。这一事件最终导致她领导的联合政府发生重大动荡,泰国宪法法院于7月初暂停了西那瓦的职务,等待对她的调查结束,并将其职位移交给前国防部长普坦·威乍耶猜。
看来,紧张的政治气氛导致本轮军事升级偏离了通常的模式。据《外交家》报道,无论谁挑起战端——尽管两国说法不一——双方的军事集结都是前所未有的。两国军队都大规模部署了重型武器、火箭弹发射器、火炮和坦克。柬埔寨向泰国发射炮弹和俄罗斯的BM-21导弹,而泰国则部署了F-16战斗机,打击了柬埔寨境内的军事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据路透社报道,泰国军队在人员、预算和军事装备方面比柬埔寨军队拥有明显优势。柬埔寨现役武装部队人数为12.43万人,而泰国军队现役人员超过36万人。柬埔寨2024年的国防预算达到13亿美元,而泰国同年的国防预算则达到57.3亿美元。
就空军而言,柬埔寨的机队规模较小,由老式苏联运输机、直升机和其他中国制造的飞机组成,空军人员也不足1500人。相比之下,泰国拥有东南亚最优秀的空军之一,拥有4.6万名人员和112架飞机,其中包括28架F-16战斗机。
就海军实力而言,情况也大相径庭。柬埔寨海军拥有2800名官兵和13艘舰艇,而泰国海军则拥有7万名官兵和装备精良的舰艇。
尽管理论上泰国在军事实力上明显优于柬埔寨,但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泰国陆军将领认为,是柬埔寨挑起了这场战争。与此同时,柬埔寨军队将领反驳说,泰国军队挑起危机、引发战争是为了在该国国内营造有利于政治政变的气氛。

佛教与民族主义
如前所述,这场战争最大的讽刺之一在于,它发生在两个宗教以倡导和平和谴责极端民族主义而闻名的国家之间。然而,前些年挑起两国冲突的民族主义者,却在佛教价值观的信仰支柱上构建了他们自己的民族主义。
这是一个有力的例子,展现了政治如何利用宗教情感来实现其目标。例如,研究员坎通·图纳萨库伦格鲁昂在题为《泰国佛教民族主义的复兴及其对宗教自由的负面影响》的论文中指出,泰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宗教和民族归属的融合息息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佛教认同逐渐成为该国政治保守主义和右翼民族主义倾向的代名词。此外,军事机构、统治精英和该国保守的佛教宗教领袖之间的密切关系,塑造了该国民族主义政治右翼与佛教的联系。
泰国右翼人士利用宗教言论来讨论与边境邻国柬埔寨的冲突。柬埔寨长期以来一直向公众灌输保护文化遗产是神圣职责的理念。简而言之,随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两个国家的佛教都呈现出一种与其开放性截然不同的形式,与边界、国家主权和霸权等概念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宗教自由领域也是如此。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理解这场冲突的关键驱动力。据《外交家》报道,对于绝大多数柬埔寨人和泰国人来说,失去国家的任何一部分,无论多么小,都会引发深刻的民族屈辱感和耻辱感。鉴于柬埔寨过去逐渐丧失领土的现实,柬埔寨人民心中滋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灭绝恐惧,这种恐惧在柬埔寨的民族想象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
这种对民族生存的强烈担忧,在各国政治派系的极右翼都有所体现,而在柬埔寨,这种担忧在整个政治派系中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泰国民族主义者也有着类似的担忧。暹罗王国与西方殖民势力之间暴力冲突的历史,给民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焦虑和对屈辱的恐惧。据《外交家》报道,“在泰国,抹黑政治对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他们与泰国领土的丧失联系起来。”
迄今为止,停火协议一直有效,尤其是在中美两国坚决反对任何升级冲突的情况下。然而,鉴于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加剧了两国冲突,近期爆发的重大冲突在有利条件下仍有可能再次爆发。因此,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寺庙战争”再次证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自然资源、经济利益,甚至地缘政治影响力;战争也可能因寺庙以及双方各自试图将自身观点强加于文化遗产和历史的愿望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