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孔肯雅病毒?中国等国家如何抗击疫情?
由于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仍在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印度洋部分地区传播,美国卫生官员敦促旅行者保持警惕。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CDC) 的数据,自2025年初以来,已有16个国家/地区约有24万例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病例,90例死亡。
在中国,自6月底以来,基孔肯雅病毒疫情已感染约7000人,大多数病例集中在广东省佛山市,该市位于香港以北。这是自2008年首次发现该病毒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基孔肯雅疫情。
以下是我们对这种疾病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
什么是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通过受感染的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这些蚊子也携带和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
“基孔肯雅”一词源于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基马孔德语,意为“变得扭曲”。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会在一周内感觉好转。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基孔肯雅病毒目前无法治愈,但致死率较低。如果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会将病毒注入血液。
最容易因基孔肯雅病毒而患上重症的人群包括新生儿、老年人以及已有心脏病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人。
基孔肯雅病毒目前无法治愈,但除高危人群外,其死亡率较低。
如果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会将病毒注入血液。如果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已感染的人,它会从该人的血液中吸取病毒,并成为病毒携带者,能够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目前病毒传播有多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称,目前的病例激增始于 2025 年初,当时印度洋岛屿(包括留尼汪岛、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出现了大规模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截至 2025 年 5 月,留尼汪岛已报告超过 47,500 例基孔肯雅病病例和 12 例相关死亡病例,全岛持续高传播率。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CDC) 还报告称,截至 7 月 18 日,留尼汪岛已报告超过 54,000 例病例。
这是自 2005-2006 年疫情以来留尼汪岛最严重的一次基孔肯雅病疫情,那次疫情估计有 24.4 万至 30 多万例病例,并促使大规模公共卫生措施控制蚊子滋生并限制传播。
该病毒还传播到其他国家,包括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肯尼亚,并在东南亚部分地区以及印度出现了疫情级别的传播迹象。印度金融中心孟买自7月以来病例激增。
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欧洲输入性基孔肯雅病病例数量的上升表示担忧。自5月1日以来,法国本土已报告约800例输入性病例。
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美洲地区报告的基孔肯雅病病例数量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5年7月中旬,该地区病例最多的国家包括巴西(185,553例)、玻利维亚(4,721例)、阿根廷(2,836例)和秘鲁(55例)。
在中国,除佛山外,广东省南部至少有12个城市报告了感染病例。
中国当局表示,7月份“输入性病例引发了本地传播”,但并未具体说明感染源头。据专家称,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气候变暖、潮湿,蚊子滋生繁衍。
此外,香港于周六确认了首例基孔肯雅病病例:一名12岁男孩自7月31日前往佛山后出现发烧、皮疹和关节疼痛等症状。这是香港六年来首例基孔肯雅病病例。

中国及其他国家如何抗击疫情?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已承诺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遏制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
无人机正被用于寻找蚊子滋生的场所。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正在释放体型较大的“象蚊”——体长约2厘米(0.8英寸),其幼虫会吞噬传播病毒的较小蚊子。卫生专家希望这些蚊子“帮手”能在遏制疫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BBC报道,中国疫区居民已被要求清除房屋内外积水,包括花盆、咖啡机和空瓶中的积水。不遵守规定可能会被处以最高1万元人民币(约合1400美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因“妨碍传染病预防”而面临刑事指控。
《纽约时报》援引当地消息人士的话称,佛山市一些受感染的居民被转移到“隔离病房”,在那里他们被安置在蚊帐和纱窗后面。一些患者还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自费就医。
在留尼汪岛和马约特岛等其他地方,当局也启动了加强监测、蚊虫控制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工作。
在法国边境附近的昂代发现一例病例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也启动了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边境城镇的监视,并鼓励人们通过“蚊虫警报”等应用程序进行举报。
如何预防和治疗基孔肯雅热?
卫生部门建议,预防蚊虫叮咬是阻止基孔肯雅热传播的最有效策略。
这可能包括穿着长袖和长裤、使用驱蚊剂、清除蚊虫滋生的积水,以及待在室内封闭的空调空间,或在户外使用蚊帐。
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该病毒,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的说法,休息、补充水分和服用止痛药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然而,在疑似感染期间,某些止痛药可能不安全。CDC 建议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因为它们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