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租7萬只剩「喪屍堡壘」?舊金山掀租房大戰
在舊金山灣區,租金高已不是件新鮮事。自1990年代網際網路熱潮帶動科技產業興起後,租金便一路攀升,而後只有碰上金融危機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時,才小幅下跌。
回想近3年前,記者初到舊金山,城市還籠罩在疫情陰影當中,看上去一片冷清。租房只是感覺貴但並不算困難,各類型出租房從套房、公寓、聯排屋、獨棟房都有房源。
不過,近期要在舊金山灣區尋找合適住處,難度堪比應徵一份理想的全職工作。

來自台灣的科技新貴許家蓉(Rebecca Hsu)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後正準備搬到舊金山,希望找到1間月租2500美元(約新台幣7萬5000元)、附電梯的房間或套房,選擇卻寥寥無幾;例如,山坡地上極度老舊的共生公寓,或者,在遊民群聚、有露天毒品交易市場之稱的田德隆區(Tenderloin)尚有些許物件。
令她驚訝的是,那間位處偏遠、只能容納一張單人床和桌椅、沒有衣櫃的老舊共生公寓房間,同一個參觀時段還有4、5組人一起看房,且短短2天內就被租走了。
她對田德隆區的物件印象深刻:「進去那棟大樓時,感覺像是進到了喪屍堡壘。」
2房、3房物件競爭更為激烈。記者在社群平台相關版位提問,獲得許多回應。
蘇菲亞(Sofia)和先生帶著1個孩子,想在舊金山治安較佳的西區找間月租4200美元以下的2房公寓,不但要跟數十人爭搶,為討好房東,還撰寫精美的自我推薦信、附履歷。
有人表示,以往科技業員工因條件佳容易找到租屋,但現在科技業就業市場不穩定,有些房東不願簽約。另有人分享,儘管4人合計年收入35萬美元,仍遭5位房東拒絕。

旅居舊金山灣區20多年、身為房東的蒂娜(Tina)告訴記者,過去只聽過買房才這麼瘋狂,「租房頂多是房子出租速度很快,還是頭一回聽到要加價去搶」。
美國線上租屋平台Apartment List數據顯示,舊金山6月份公寓租金中位數較去年同期飆升11%,是全美漲幅最高的城市。同一時期,全美租金中位數下降了0.7%。
矽谷房產經紀簡明葳(Maggie Chien)觀察,舊金山灣區租房熱度近期的確大幅回升。如果房東換新租客,租金約可漲10%;如果續租給原房客,約可漲5%。
簡明葳手上的物件不少是在距舊金山約1小時車程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區域。她說,現在每回看房都人山人海,兩週前,一間3房月租5000美元的房子,開放看房擠進了30人。租房申請數量約是疫情期間的3倍。
她指出,企業、學校恢復實體上班、上課,是近期租屋需求飆升的主因之一。

還有房貸利率攀升影響。從事物業管理的張廷懿(Eric Chang)表示,若在蘋果(Apple)、輝達(Nvidia)、Google園區附近購屋,每月需負擔的總支出約是租金的3至4倍。高利率時代下,貸款壓力吃重,更多人可能因此選擇租房,持續觀望。
租屋市場紊亂也反映產業轉型正在翻騰,並凸顯當地住房供應仍嚴重短缺。
舊金山灣區百工百業以科技業為核心運轉,人工智慧(AI)正帶動新一波人才與資金進入。同時間,生物科技產業經歷疫情前的高速擴張後正迅速萎縮,劇烈變革正翻攪著社會脈動。
其次,舊金山灣區約85%住宅用地僅允許興建單戶住宅(single-family zoning),許多地區並限制建築高度不得超過40英尺(約4層樓),導致土地使用效率過低。
近1年多來,記者開始看到更多僅供租賃、依市場價格訂價的集合住宅陸續興起。
據當地媒體近日公布調查,舊金山市長羅偉(Daniel Lurie)上任100天整體支持率高達73%,成績亮眼;但在「提供足夠且價格合理的住房」這項關鍵民生議題上,僅36%受訪者表示肯定,是所有議題中表現最差的,住房問題宛如城市的緊箍咒。
許家蓉輾轉看了15個物件後,才找到一間尚可的住處。她說,對比台灣,新台幣2萬元大概能在台北市信義區租到還不錯的個人套房;但在舊金山灣區,則是動輒新台幣8萬元。
可以想見,越來越多科技業員工也開始感受到租屋壓力時,舊金山租屋市場將更趨菁英化。(編輯:陳妍君)1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