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2025-08-07T14:09:09.860Z
深圳2022年初以来房价开始下跌,2024年新房住宅成交均价回到2017-2018年的水平

(德国之声中文网)2024年,在网络营销公司做文案与策划的余女士开始在网上搜索“如果我不还房贷会怎么样”。彼时,深圳的房价逐渐下跌,她所供职公司的业绩也因为经济大环境变差而变得不景气。她被困在高额房贷中努力筹款,直到今年因为被裁员实在付不出房贷被迫断供,面临着被列入失信名单的风险,她却在采访中自嘲,不做房奴之后,生活反而轻松了。

买房买在顶点

“我买房的时候,正好是我事业上做得比较好的时候,我们那时候赶上直播带货的风口,我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也攒了一些钱”,余女士告诉记者。今年31岁的她毕业于广东一所一本大学的英语专业,大学同学基本都做了公司文员、秘书这些工作,但她在2018年进入了一家经营网红的营销公司。疫情期间,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异军突起,她每天连轴转写见客户写文案,收入最多的2021年,她连奖金年入四十多万。

她说自己在2021年买房的时候,以为收入会像过去三年里那样节节攀升。她买的房子总价210万,首付63万是她那几年的所有积蓄,贷款147万的月供约为8000元。

可惜她买在了深圳房市的顶点,从2022年1月开始,深圳房价就开始连续下跌,根据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房住宅成交均价5.4万每平方米,是自2019年以来的新低,回到2017-2018年的水平。

与此同时,直播电商行业也在迅速降温。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083亿元,增速则从2018年惊人的600%骤降至2023年的40.48%,在2024年再降至15%。

 

失业后被迫断供

 

“现在也只有那几个头部主播那里有流量,中小主播每天直播十几个小时,一天都卖不出去一千块钱的货”,余女士对记者说道。她所在公司签约的主播从去年初开始流量突然纷纷下滑,也因此,她24年的收入骤减,去年12月更是和公司里的大部分员工一起被裁员。裁员之后,每个月八千的房贷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在网上投递了数百份简历,但得到的面试机会很少,更难找到像之前那样高收入的工作。

她的父母在云南老家,积蓄非常微薄,亦没有办法在金钱上给予她支持。她如今还欠银行将近140万本金。她于4月起托中介将房子以150万的价格挂牌出售,曾有人以135万的价格表示出购买兴趣,但最后并未成交。“我住的那个小区里,好多业主都想卖房。但我如果要再降价的话,即使把房子卖了,也不能还清欠银行的钱”,她语气中全是无奈,“我也没想到当初买房之后会是现在这个下场。更没想到我付了首付,还了三十多万的月供,全都打了水漂,现在还可能倒欠银行钱。我当初买房的时候也没人告诉我这些啊!”

今年六月,她把能卖的家具家电都卖掉之后,回到了云南老家。她也断了房贷的月供。“实在付不出来了,我老家的房子和地也不值钱。我如果去借网贷把月供付了,我将来也还不上啊”,她向记者解释道。

“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形容断供之后的感受,“之前因为背了房贷,工作的时候天天加班,冲奖金,冲业绩。现在突然就放下了。之前有一年双十一的时候,我重感冒还在通宵给直播主写稿子,累到去医院打点滴,打点滴的时候还在接工作电话。现在我虽然什么都没有了,但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她回到老家之后,和父母亲一起在田里做农活,出于电商从业者的本能,她开始想能否把农作物在网上卖,但她自述目前也不着急。因为断供才两个月,她的房子还没有进入法拍流程,也没有影响她的征信。她表示,有不少朋友建议她和银行协商还款,然后用超低价把房子卖出,但她希望先养好身体,再考虑未来。

相关图集:盛极而哀 中国房产业风雨飘摇

房企接连爆雷:中国房地产商碧桂园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债权人提出了清盘呈请。消息一出,碧桂园28日在香港股价下跌约12%。在中国政府欲重建各界对房地产业的信心之际,此事也对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此前碧桂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出现资金问题的中国大型开发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亏损达到了67亿美元。9月中,碧桂园获得债权人的批准,将六只境内债券的偿还期限延长三年。
恒大资不抵债:中国房产巨头恒大集团才刚于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资不抵债,勒令清盘。碧桂园债务估计约1.36万亿人民币(约1900亿美元),接近其1.43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恒大集团负债则达到3000亿美元。恒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给证券监管机构的公告中称,由于房地产销售不如预期,该公司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3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的方案。9月底,恒大证实其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2021年恒大陷入资不抵债,导致了一系列开发商违约,引发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崩解。
金融信托巨头陷入财务危机:2023年8月,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私人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出现财务危机,无法完成信托产品的兑付,影响范围可能达到人民币3500亿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团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计划债务重组。8月16日,约二十名抗议者在北京中融信托大楼前抗议要求还钱,他们购买了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却无法得到兑付。信托业历来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业的爆雷也使信托业陷入危机。
放松限购刺激房市效果不彰:中国央行2023年8月宣布降低首次购房者现有抵押贷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购房首付款比例。从8月末到9月初,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继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名下无房人群的购房门槛比之前降低,不少购房人将由二套房资格变为首套房资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调。此后有报导指北京的房产交易出现小幅反弹。但更多的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会使房地产交易中产生短期反弹,但不足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空置房屋“14亿人住不完”:据中新社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9月23日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称,“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是14亿人可能住不完。”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数百万套房屋未售出:资产管理集团思睿投资(Grow Investment)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调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原因是,我们为中国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根据路透社的计算,以平均房屋面积90平方米来算,中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当于720万套房屋。这还不包括因现金流问题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项目。

 

打三份工勉强支撑

在杭州的徐先生和妻子都是程序员,他们在2019年顺利花三百多万买房“上车”,在2020年生了儿子后,妻子辞职在家带孩子。原本徐先生的科技大厂收入足够支持全家,但2024年,徐先生被裁员。而36岁的他在互联网行业已经算是“高龄”,想要找到和原本相同职位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迫于经济压力,夫妻二人都开始同时做好几份临时的工作。妻子作为自由职业者,在家接一些英文翻译,网页搭建的活,徐先生则开始开网约车,后来又开始送外卖。虽然这其实并非他的本意,

“我原本的计划是想要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做一些教大家编程的课程,然后通过知识付费来获利。我也拍了十二个视频,发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后来两边加起来也不到一千个粉丝。再后来五月底的时候,我儿子生了个病花了点钱,眼看我剩下的存款都快不够付房贷了,所以就先想着开网约车赚点钱。”

最近,他遇到同样从大厂被裁员的程序员同事,对方加入了一家初创企业,想要拉他入伙。他担心初创企业前途未卜,所以只在里面做了份兼职的工作,算上开网约车和送外卖,他同时打三份工才勉强能还得起房贷。

“还是不敢违约,我上征信名单不要紧,关键我怕影响我儿子的前途”,他向记者坦承到。

 

金融从业者“割肉”卖房

 

海归之后回到上海从事金融业的苏珊.胡(Susan Hu)在2017年入手了黄浦区一套二手房,虽然房子并不大,但因为在好学区,之后几年房价水涨船高。

但23年她已经先一步把房子卖了。价格比17年稍微高一些,但扣去装修投入的成本,银行借贷的利息等等,差不多不赚也不亏。

“我自己就是做金融分析的,几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我都有追踪,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我相信我的同行们也都感受到了”,她在采访中耐心解释道,“当时23年,疫情之后的开放,大家都以为经济会恢复,但不仅没有恢复,反而出现了通货紧缩。我记得大概是7、8月份的时候吧,我看了23年上半年的数据,外贸并没有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出现下降,房价也有跌的势头,我就觉得到了应该卖房的时候了。”

她卖房时,父母亲戚都劝她,认为房价总归还是会涨上去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人习惯了房价持续上涨,也习惯了一家人掏空父母,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六个钱包为孩子买房子,但苏珊却觉得,这一轮的下跌不会很快结束。

“现在科技公司裁员潮,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谁还有能力来买房子。能买得起房子的人少了,房价自然会跌”,她说道,“而且,我也不希望自己被困在房贷里。我现在和朋友一起住在离公司比较远的浦东,房租比我当年的房贷还省了四五千块。我还能多些钱去国外旅游。”

延伸阅读:"亮亮丽君事件"引众怒  网民:我们韭菜啥也别碰

中国下半年经济不容乐观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师陆挺与其团队在7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与过去几年相似,今年中国经济也会在年中出现转折点,尤其是需求将出现断崖式下跌。报告中也表示出对房地产业前景的不乐观。

苏珊提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依然存在。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的年轻人喜欢买房,其中不少更是把买房作为了结婚生子的前提。但是随着房价逐渐下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困在了高昂的房贷中,无论是断供还是低价出手,似乎都不是理想的选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